五猖會讀後感

  《五猖會》是魯迅先生《朝花夕拾》中的一篇回憶性散文,選入粵教版選修4《中國現代散文選讀》。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1

  《五猖會》本是一個迎神賽會,在孩子的心中,這是一個節日。但我們能從作者的語言中體會到更多的只是父親對兒子的壓迫,而不是對快樂的正面描寫。這足以體現父親在兒子節日時對兒子做的那件事—先背完書才能去過節,對一個人的心理,對一個人的一生的影響有多大。

  對於魯迅先生父親的做法,我還算為頗有感受。一個孩子,過小的讓他有如此大的壓力。雖然是為了孩子好,但是做法彷彿欠妥。或許他們都認為小時候多吃點苦,長大之後就能過上榮華富貴的生活,而這榮華富貴的生活,歸根結底就是當上官,剝削別人。封建時代的父子關係就是如此的嗎?父親把生活壓力可以隨隨便便的轉壓到兒子身上,讓人不禁覺出那時候的教育是多麼的失敗!

  確實,有時候,你一不小心,就會改變許多事。

  可能是你的一句無心之言,就讓一個人走向了犯罪道路;可能是你的一個微笑,就能讓一個人的心情陽光燦爛;也許你的一句善意的謊言,就拯救了一個年輕的生命。所以,請你要小心,謹慎你的一言一行,因為,所謂的“無意”,力量是巨大的。

  如果你是一位老師,那麼,請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因為在孩子們稚嫩的心中,您是陽光,您是大樹,您是海洋,您用知識哺育著他們,塑造著他們。同時,也影響著他們的心靈,請別傷害了他們金子般的心。

  如果你是一位父親或母親,請用真誠的愛來幫助孩子的成長,不嬌縱,不溺愛。請給予他良好的品德,杜絕一切惡習。同時,也應當在適當的時候放鬆一下,不要像作者的父親那樣,過節時,孩子出去玩,還要先背書才行,使得孩子喪失了對生活樂趣的嚮往,即使時隔多年,還對這件事所帶來的感受記憶猶新。

  也許,多年以後,你會為你當年某一天所說的一句無心之言而悔恨萬分;也可能你會因為多年前的一句善意的謊言而露出會心的微笑。

  篇2

  魯迅小時候遇到了一個難逢的盛大的廟會—五猖會,他笑著跳著,興奮的不得了。正要出發時,父親卻命令他背書,背不出,就不準去。這猶如一盆冷水潑在了他的心裡。待他讀熟了,在父親面前夢似的背完了,父親才準他去看會。多年以後魯迅先生仍然十分疑惑不解:為何父親偏偏要在那時讓他去背書?

  我對魯迅父親的做法有一些理解,自古以來,無數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希望孩子少玩多學甚至一直學習,而孩子們則希望多玩少學。所以魯迅先生的父親,就利用五猖會做為條件,讓魯迅背書,為了去玩,為了看會,魯迅只能完成父親的要求。這樣,魯迅學習了,達到了父親的要求,而他也去看會了,自己的目的也達到了。這表面上看來,是一舉兩得,魯迅父親的做法是正確的。但是……

  “我卻並沒有那麼高興。開船以後,水路中的風景,盒子裡的點心,以及到了東關的五猖會的熱鬧,對於我似乎都沒有什麼大意思。”讀到這句話時,我陷入了深思。很顯然,魯迅父親的這種做法,表面上是“百益無害”,但實際上卻大大的消磨了魯迅先生的興趣。我想,魯迅先生的父親肯定沒有想到那時魯迅的想法,現在的父母又何嘗不是呢?我覺得家長是最該換個角度想想孩子的問題的了。一些家長為了能讓孩子有個好的將來,剝削了孩子的一切自由,讓孩子失去了快樂的童年,整天被關在屋內,坐在書桌前,面對著一堆他們不喜歡的書籍,習題……但卻只能無條件接受。我不禁想問一下,這樣好嗎?”

  孩子們有自己的興趣,他們的興趣也許和家長的期待不一樣,這時,有些家長就開始使用“家長”的權利,不許孩子做這個,不許孩子做那個。孩子們只能在夢中,實現自己的夢想。

  孩子的性格不同,他們未來的天地也不同,所以,請給他們一個自由發揮的權利,讓他們自己創造屬於自己的天空。

  篇3

  在魯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中,有一篇名叫《五猖會》,記敘了作者兒時看到五猖廟會。難逢的盛大的廟會,笑著,跳著,興奮的不得了。但在出發的時候,父親卻讓魯迅背誦一字也不懂的《鑑略》。兩句一行,大約讀了二三十行吧。他的父親說:給我讀熟,背不出來就不準去看廟會。一盆冷水把魯迅的興致全澆滅了。待他讀熟了,在父親面前夢似的背完了,大家高高興興陪他出門了。

  魯迅回憶到:“我卻並沒有他們那麼高興開船以後,小經中的風景,罈子的點心,以及到了車關的五猖會的熱鬧,對於我似乎都沒什麼大意思”“我至今一想起,還詫異我的父親何以要在那時候叫我讀書”

  文章所敘之事非常簡單:一次千呼萬喚而來的賽會被父親的不理解和專制攪得索然無味,表現了家長與兒童在心理上的隔膜。然而在平淡的敘述中,可以感受到了作者受傷的心靈。

  本文的結構很有特色。前面的寫沒有看到神像、明時的賽會等內容,並非閒筆,而是從正反兩方面為這一次來之不易的賽會做鋪墊,以突出主題。文章語言簡潔,於平淡見神奇,不愧為大家之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