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教科書插圖的特徵是什麼

  插圖作為初中語文教科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非常重要的教學資源,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語文教科書插圖的特徵:形象性

  語文教科書插圖以其本身色彩鮮明,形象逼真的畫面,顯眼奪目的格式能給學生以枯燥乏味的文字所不及的生動形象的視覺刺激。學生會從喜歡看插圖,繼而喜歡看課文並引起圖文之間的思維互動,因此是對於感性思維仍處主導地位的初中學生而言,形象性的插圖更能引起他們的興趣。而且形象生動的插圖利於學生理解課文內容中的難點和細節等。

  例如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七年級上冊中的《看雲識天氣》書中文字詳細描寫了“捲雲、卷積雲、積雲、高積雲,都是很美麗的”,但對於剛進初中的學生而言,形象生動地理解卻相當不容易,但只要翻到前頁的插圖一看,學生就會很容易明白,因為該插圖是照片剪輯,色彩鮮明,清晰而又形象,與平時天空中的雲一模一樣,如此生動形象的插圖當然利於學生的學習。再如《綠色蟈蟈》文前的黑色插圖,形象地向學生展示了法布林是如何細緻地觀察昆蟲的。

  著名教育學家皮亞傑曾經說:“兒童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也不是被動地接受環境刺激,而是具有主動性的人,他的活動受興趣的支配。”興趣是人們力求認識某種事物或愛好某種活動的傾向,心理學研究表明,當學生對學習產生了興趣,便會引起大腦皮層的興奮,促進各種智力因素的發揮,並積極主動地學習。由此可見,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如何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是眾多語文教師探索的熱點。於漪老師說:“教師如果有本領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與求知慾激發起來,教學就成功了一半,學生學會學習語文就有了很好的起點。”如果能在學習新課之前,利用插圖,設定懸念,激起學生思維的浪花,使學生產生新奇感,那麼這堂語文課就成功了一半。

  語文教科書插圖的特徵:直觀性

  以前語文教科書插圖多為黑白圖片,有些則是手繪的黑白漫畫,而現在語文教科書的插圖多為寫真,有實物照片和美術繪畫兩種,照片顯示的直觀性和精確性自然不用說,繪畫也都力求與課文描寫的內容相符合,尤其是新近推出的義務教育語文教科書的插圖,利用先進的技術載體,使得圖畫更加生動、直觀。

  插圖與文字停留在再現的層次上,具有很強的直觀性。插圖的這種直觀性可使學生獲得豐富的視覺表象。而視覺表象不僅有利於學生對文字的理解,而且是一種非常重要的記憶編碼和儲藏型別。幫助學生理解快、記得快、記得牢。學生對於課文中描寫的內容可以在圖畫中以極快的速度獲悉,而且印象較為深刻。

  語文課本中匹配有不少作者的照片。在學習課文之前,教師可以先指導學生通過插圖認識作者,拉近學生和作者之間的距離,以此激發學生了解作者作品的慾望。如在教學八年級上冊朱自清的《背影》之前,可先讓學生觀看作者的照片,當學生看到朱自清年輕而又帥氣的照片時,立刻就會產生一種親切感,一定會想他寫的是什麼的背影呢?他要表達一種什麼的情感呢?從而急切地閱讀課文內容。

  語文教科書插圖的特徵:多元性

  教科書插圖可以提供文字難以窮盡的空間和細節,具有比文字的線性描述更大的資訊量和變異性。插圖往往是瞬間的定格,是一種靜態的顯示,雖然其展示的畫面內容與文字有極大的吻合性,但是它絕不僅僅是對課文材料的簡單重現和補充,而是設計者對課文的再加工、再思考。而當這種成果以插圖的形式呈現給老師和學生的時候,又表現出不同的意義。

  每個人對同一幅插圖的理解是不一樣的,這正是多元化的體現。正如我們常說的那樣“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插圖的這種多元性特點不僅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又可讓學生定格在一瞬間的圖畫而展開各自的聯想和想象,創造性地切合課文的意境。

  當學習《月亮上的足跡》這一篇課文時,僅僅依據課文學,學生很難想象月球的樣子和宇航員登月時的情景,但只要一看彩色插圖,學生便會立刻看到月球表面的樣子以及宇航員登月時的情景。甚至宇航員的表情也能看清楚,通過插圖中宇航員的表情,每位學生都會對其心理活動作出不同的推測,這就形成了對插圖的多元性理解和想象。

  插圖是具體可感的視覺藝術,它將文字形象、直接地訴諸視覺,形成鮮明的感受。由圖片匯入新課,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而且可以為學生迅速進入文字創設情境。如果說課文是一個遊覽的景點,那麼插圖就是進入景點的一個提示招牌。它既能觸景生情,誘發想象,又能因勢利導,引人入勝。如在教學八年級上冊《蘇州園林》時,我便從蘇州園林彩色插圖入手,要求學生注意觀看蘇州園林的美麗景色,再用形象化的語言描述一下。在此基礎上我繼續追問道:“面對如此美麗一景,你會有何感慨呢?”由此順利地匯入新課的學習,並將學生引入到文字的解讀中。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