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體型最小的恐龍

  通過電視、電影我們所看到的恐龍體型都非常龐大,並且異常凶猛,那麼在恐龍的世界裡他們都那麼大嗎?今天我們就來解開恐龍世界的祕密,找出那些最小恐龍,進入正題吧。

  遙遠小馳龍

  遙遠小馳龍***Parvicursor remotus***屬於獸腳亞目***Theropoda***阿瓦拉慈龍超科***Alvarezsauroidea***,生活在晚白堊世的蒙古。

  遙遠小馳龍的體長不足四十釐米,股骨長度只有5.26釐米。阿瓦拉慈龍超科恐龍的前肢一般很短,第二指和第三指退化,只有一個發育的第一指,古生物學家推測遙遠小馳龍可能用指爪來挖掘堅硬的白蟻丘。

  短羽始中國羽龍

  短羽始中國羽龍***Eosinopteryx brevipenna***屬於獸腳亞目傷齒龍科***Troodontidae***,生活在中侏羅世的中國遼寧省。短羽始中國羽龍的化石不僅儲存了完整的骨骼化石,而且還儲存了羽毛印痕。

  短羽始中國羽龍的體長僅有三十釐米,頭骨長度只有4.32釐米,股骨長度只有4.85釐米,是目前已知體型最小的非鳥類恐龍之一。古生物學家發現不同於同時期的其他基幹恐爪龍類恐龍,短羽始中國羽龍的後肢並沒有很長的飛羽,因此可能和它的同類相比更善於奔跑。

  赫氏近鳥龍

  赫氏近鳥龍***Anchiornis huxleyi***屬於獸腳亞目傷齒龍科,是短羽始中國羽龍的近親,同樣生活在中侏羅世的中國遼寧省。赫氏近鳥龍的體長只有不足四十釐米,股骨長度只有4.32釐米到6.62釐米,體重僅有110克。

  2010年,中國和美國不同領域的科學家組成研究團隊,對赫氏近鳥龍化石進行研究,最終通過對赫氏近鳥龍化石儲存的黑素體大小、長度、形狀進行測量和統計復原了赫氏近鳥龍的羽毛顏色。

  寧城樹息龍

  寧城樹息龍***Epidendrosaurus ningchengensis***屬於獸腳亞目攀龍科***Scansoriopterygidae***,生活在中侏羅世的中國內蒙古自治區,古生物學家推測這種恐龍可能一種棲息於樹上的動物。

  寧城樹息龍的體長不足二十釐米,但是古生物學家推測目前發現的化石可能還是幼體,因此成年的寧城樹息龍體長並不確定。大部分獸腳亞目恐龍的第二指是最長的手指,而寧城樹息龍的第三指則是最長的手指,而且長度達到第二指的兩倍。

  寧城樹息龍由中國古生物學家在2002年命名,不久之後另一群古生物學家根據其他標本命名了赫氏攀龍***Scansoriopteryx heilmanni***,但是很快就有人指出赫氏攀龍其實是寧城樹息龍的次同物異名,應予以廢除。

  胡氏耀龍

  胡氏耀龍***Epidexipteryx hui***屬於獸腳亞目攀龍科,生活在中侏羅世的中國內蒙古自治區。胡氏耀龍和寧城樹息龍非常接近,但是二者的尾椎長度不同,胡氏耀龍的尾椎長度只有身體的70%,而寧城樹息龍則達到300%。

  胡氏耀龍的體長只有大約二十五釐米,但是長有四枚超過二十釐米的尾羽,古生物學家推測胡氏耀龍的只有164克。

  巴塔哥尼亞鼠龍

  巴塔哥尼亞鼠龍***Mussaurus patagonicus***屬於蜥腳形亞目***Sauropodomorpha***原蜥腳次亞目***Prosauropoda***,生活在晚三疊世的阿根廷。

  古生物學家只發現了巴塔哥尼亞鼠龍的幼體和蛋化石,這些幼體的體長只有二十到四十釐米左右,但是古生物學家推測成年的巴塔哥尼亞鼠龍的體長可能超過三米。

  豪氏歐羅巴龍

  豪氏歐羅巴龍***Europasaurus holgeri***屬於蜥腳次亞目***Sauropoda***大鼻龍類***Macronaria***,生活在晚侏羅世的德國北部。

  古生物學家發現的豪氏歐羅巴龍化石包括超過11個個體,屬於不同發育階段,體長範圍從1.7米到6.3米。因為豪氏歐羅巴龍的化石產於海相碳酸鹽地層中,因此這些恐龍可能居住在島嶼上,並且由於島嶼的隔離環境形成侏儒物種。

  達契亞馬扎爾龍

  達契亞馬扎爾龍***Magyarosaurus dacus***屬於蜥腳次亞目巨龍類***Titanosauria***,生活在晚白堊世的羅馬尼亞。達契亞馬扎爾龍的體長只有六米,而其近親烏因庫爾阿根廷龍***Argentinosaurus huinculensis***和瑞氏普爾塔龍***Puertasaurus reuili***的體長則超過四十米。

  地質學家認為晚白堊世的歐洲被一片淺海覆蓋,而現在的羅馬尼亞剛好位於一個被稱為哈特茲哥島***Hatzeg Island***的島嶼。古生物學家認為由於島嶼的隔離環境,因此達契亞馬扎爾龍形成侏儒物種,比其在大陸上的近親體型小得多。

  達契亞馬扎爾龍最早由Baron Franz Nopcsa發現,這位被稱為“恐龍男爵”的特蘭西瓦尼亞***今屬羅馬尼亞***貴族在第一次世界戰爭中曾經作為一名間諜為奧匈帝國工作,而且提出了重要的古生物學觀點。

  哈嘉弗魯塔齒龍

  哈嘉弗魯塔齒龍***Fruitadens haagarorum***屬於鳥臀目***Ornithischia***異齒龍科***Heterodontosauridae***,生活在晚侏羅世的美國科羅拉多州。

  古生物學家推測哈嘉弗魯塔齒龍的體長只有六十五釐米到七十五釐米,體重500克到750克,是已知體型最小的鳥臀目恐龍之一。哈嘉弗魯塔齒龍和其他異齒龍科恐龍的上下頜都具有犬齒狀的牙齒,古生物學家認為犬齒狀的牙齒可以用於搏鬥和自衛。

  奇異遼寧龍

  奇異遼寧龍***Liaoningosaurus paradoxus***屬於甲龍亞目***Ankylosauria***結節龍科***Nodosauridae***,生活在早白堊世的中國遼寧省。

  奇異遼寧龍的體長只有大約三十四釐米,但是古生物學家認為目前發現的化石可能屬於幼體,因此成年的奇異遼寧龍的體型可能更大。

  莫氏獅鷲角龍

  莫氏獅鷲角龍***Gryphoceratops morrisoni***屬於角龍亞目***Ceratopsia***纖角龍科***Leptoceratopsidae***,生活在晚白堊世的加拿大阿爾伯塔省。目前僅發現了一件莫氏獅鷲角龍的下頜化石,古生物學家推測這種恐龍的長度只有五十釐米。

  古生物學家認為這件莫氏獅鷲角龍下頜化石的前齒骨關節面***predentary articular surface***達到下頜長度的一半,因此可能是一個成年個體。因此古生物學家認為莫氏獅鷲角龍不僅是已知體型最小的角龍亞目,而且是已知體型最小的鳥臀目恐龍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