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度過一生個人觀點分析

  導語:一生很漫長,怎麼度過是一個重要的問題,努力,奮鬥,怎麼看到如何度過一生呢?看看作者的觀點。

  在那樣的空間裡,努力著過一生

  昨天聊了窮人思維,結尾說“在那個狹窄的範圍裡,他們努力著,直到費盡了一生”,覺得沒聊透。今天繼續。

  所謂思維,其實是反映為你做事的一種方式。因為沒開啟眼見,加上沒有多少資本去博弈,也就造成讓你更不敢邁出去。

  最終,你在那裡左右忙乎一生,青春逝去,老年到來。

  前幾天,我去一個很好的朋友家裡,好久沒聚了,大家一起吃飯聊天。他是電腦工程師,在私企裡搞設計的,有時訂單多,晚上忙到兩點是常事。當然,工資嘛,也還可以。他已結婚為父,無二胎,有一套房子,貸款還清。

  談到家庭生活,我喝了一大口酒,跟他說:其實你可以將房子抵押出去,然後再買一套,或者用抵押款開辦一家工作室,你有技術和一定人脈,可以獨立幹。

  他用筷子正準備去夾一塊豬肚,停頓在那裡一會,臉色有些沉重,沒再接話。

  其實我之前也跟他說過類似的話,後來沒動靜,我也就沒再說。如今,我看他已有一個兒子,覺得該努力把生活再過好點。畢竟,也要為兒子創造點什麼。

  其實我知道,他也想讓生活再好一點,多買套房子之類的,不然,他不會忍受經常加班到兩點而無怨言。他的問題,或者說顧慮在於,不願意承擔風險。

  一會兒後,將送出去的空筷子收回,說:唯一的房子去抵押,萬一還不起貸款,或者將來樓市崩裂,後果可怕啊。自己來工作室單幹,時機也還不成熟。

  多年前,他也這樣說。

  昨晚,我也從一個老朋友家出來。一年多沒見,以前我困難的時候,他陪我喝酒,抽菸,吹牛。那段灰暗的時間裡,因為有了一位知心朋友陪伴,日子稍微顯得不那麼痛苦。

  現在我日子好過起來,他卻還是老樣子。可能也因為他自己覺得已經年齡大了,追求安穩理所應當。我呢,在空餘的時候常想起這位年長的老友,覺得應該找時間聚聚。

  有首歌唱:結識新朋友,不忘老朋友。真正的友誼,應該經得起時間的打磨。

  老朋友換了房子,在隔壁小區。同樣沒有電梯,賣掉原來五樓,搬到如今三樓。房子變小了,多了一個車庫。

  老人家不趕熱鬧,喜歡懷舊和舒適,因此新買的房子還在原來的小區不遠,這樣,生活和以前比,基本沒怎麼變。熟悉的菜場,不遠的超市,活動範圍還是那些。但三樓明顯比五樓好爬,而且多了個車庫,可以放汽車。

  犧牲掉一些平方,換來方便,也是不錯的。

  我問他,當時為什麼不買金鷹,和我做鄰居,他說不喜歡南面。其實金鷹屬於新城區核心地段,絕對的新市中心。只是他城北住習慣了,覺得比他南一點的地方都是城南。

  作為老友,我當然理解他,沒再說。於是他問我最近怎麼樣,畢竟一年多沒見了。我說我這兩年又買了幾套房子。加上以前的,房子已經不少了。

  他立刻說,19大已經開會了,要嚴厲打壓樓市。大大說,房住不炒。

  他當然是好心,也出於善意,只是我心裡已經明白,想得更深一些,像老友這樣的,有很多人存在。

  不是說單獨該不該買買買的事,這都不是最要緊的,真要緊的,是這背後的東西。

  他們從電視裡,從報紙上,從微信公眾號裡瞭解到主流媒體的聲音,並且相信組織,權威的力量和正確。深信郭嘉會做出正確選擇。

  他們一直將自己交給某一個主體。小時候是父母,讀書時是學校,工作後是單位,還有他們一直相信的郭嘉。

  當然,我沒說郭嘉不好,很多政策的出來,的確是為民著想的,只是理想是一回事,現實又是一回事。

  問題是,他們好像不大容易相信自己,不大容易將自己隔離出來,不再從心理上捆綁主流力量。

  就算現實也很好,將自己一味交給另一個人,一個組織,那也是可怕的。

  很多東西,當你學會了獨立思考,學會了努力和進步,學會了不斷學習和感悟,並用學習和思考所得來進行你的人生,經年曆久,你也許完全會得到不一樣的人生。

  可怕的是,大腦從小就被接管,按照被灌輸的思想,在那個狹窄的空間裡,努力著自己的一生。

  作者: 皮特

  公眾號:Peter

 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