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遷寫的史記的故事精選

  《史記》敘事簡明生動非常得吸引人,因此它被譽為是中華民族文化寶庫中的瑰寶,是一部偉大的史學鉅著。那你知道有哪些嗎?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分享的,歡迎大家閱讀。

  :知錯能改

  越石父是個賢才,但因為犯罪而被人囚禁。晏嬰外出,在路上遇到他,就解開車駕的左馬,把他贖出來,用車把他拉回了家。由於晏嬰沒有向越石父告辭,就徑直走進了內室,並過了好久也沒出來,越石父就請求與晏嬰絕交。晏嬰很不解,匆忙整理好衣帽問道:“我即使說不上善良寬厚,也總算幫助您從困境中解脫了出來,您為什麼這麼快就要求絕交呢?”越石父說:“你這話不對。我聽說君子在不瞭解自己的人那裡受到委屈,而在瞭解自己的人面前就會得到伸張。當我被囚禁時,那些人不解我,因而,即使受到委屈我也不覺得怎樣。而現在,您是因為知曉我的長處才把我贖買出來,可以說是瞭解我的,瞭解我卻不能以禮相待,我還不如再回去坐牢呢。”晏嬰恍然大悟,於是就請他進屋,待為貴賓。

  :德才兼備

  秦軍撤退以後,平原君打算封賞魯仲連。魯仲連再三推辭,始終沒有接受。無奈之下,平原君只得擺設酒宴來款待他。酒酣興起的時候,平原君親自走到魯仲連的面前,用千金作為謝禮,酬謝魯仲連。魯仲連笑著說:“一個被天下人看重的士人,最重要的是他能夠為別人排憂解難,而沒有任何的索取。索取回報,那是商人才做的事情,我魯仲連是決不會做這種事的。”魯仲連始終沒有接受黃金,不久就離開了趙國,終生沒有再與平原君見面。

  二十多年以後,燕將樂毅率五國聯軍橫掃齊國,半年內就攻下齊國七十餘城,除莒和即墨兩城外,齊國廣大地區慘遭淪陷。但是,在田單的率領下,齊國軍民奮起反擊,開始收復失地。一位燕國攻取了齊國的聊城,聊城有個人跑到燕國去散播這位的壞話。這位害怕被燕王問罪、處死,便堅守聊城,不敢回國。田單率軍反擊到達聊城,用了一年多的時間圍攻它,士卒死傷過半,但是卻始終沒有攻下來。齊軍的形勢再次變得危急,國家命運讓人十分擔憂。

  於是,魯仲連出山,打算再次為國效力,幫助齊軍拿下聊城。他告訴田單停止進攻,然後將自己的一封親筆信系在箭上,射進城內,傳給了燕將。魯仲連抓住了這位的心理,他被圍困一年多了,已經是身心疲憊、筋疲力盡了,拼死的抵抗只會招致齊國百姓的憎恨,玩命的堅守也等不到燕國的援軍和燕王的褒獎,他不清楚這場戰爭有什麼意義,不知道自己的出路在什麼地方,他越發地迷惑、彷徨了。信的內容抓準了這一點,加重了這位的憂思與痛苦。看過信以後,放聲大哭了三天,依舊是猶豫不決,顧慮重重。最後,他長聲嘆息著說:“與其被別人殺死,還不如自盡。”說完,他便拔劍自殺了。他死後,聊城大亂,田單趁機攻破城防,血洗聊城。

  田單回朝的時候,向齊王報告了魯仲連的事蹟,於是,齊王準備給他封地和官爵。魯仲連聞訊,連忙逃到海濱地區隱居起來。他說:“與其為了榮華富貴而聽從於別人的擺佈,那我寧願選擇貧寒的生活。看淡世俗的榮辱,按照自己的想法過隨心所欲的日子,那是多麼的快樂和自由。”魯仲連不僅僅是聰慧過人、才智非凡的語言大師,不僅僅是善於排患解難、解人締結的及時雨和熱心腸,而且更是一個急公好義、有著強烈愛國思想和社會責任感、救民於水火的平民愛國者。我們現在是否就缺乏這樣的人呢?

  :身死與身後

  食其在齊國過得很快樂,竟忘記了跟大韓信通個氣。結果,當然是“韓信很生氣,後果很嚴重”。韓信聽說酈生以說客的身份,不費一兵一卒就降服了齊國,感到十分恥辱。但他並沒有停止對齊國的軍事行動,而是要好好利用齊國的鬆懈,徹底擊潰齊國的軍隊,雖然這樣做自己本身也會有傷亡,但是卻能夠佔領齊國全部領土。於是韓信連夜隊從平原渡口運送過黃河,去偷襲齊國。齊王田廣聽說漢軍打到自家門口了,認為要不是酈生欺騙了自己,也不會兵敗如山倒,面臨著家破國亡的慘境。他恨恨地對酈生說:“如果你能制止漢軍攻打齊國,我便饒你小命;不然的話,我烹了你!”酈生面無懼色,從容地說:“自古以來,成就大事的人不會拘泥於小節,道德高尚的人不會顧及他人的責難。你老子我不會再替你說什麼!”於是,齊王下令將酈生烹殺,然後帶兵向東逃跑,齊國被韓信攻取了。

  高祖十二年,酈商以丞相的身份帶兵攻打叛軍黥布有功。回師以後,劉邦提拔、封賞列侯、功臣。他封賞酈商的時候,想到了酈食其。酈食其的兒子酈疥曾經多次帶兵作戰,但是他的戰功還沒有達到封侯的程度。因為父親的緣故,酈疥被劉邦下詔特封為高梁侯,後來被改封為武遂侯,爵位傳承了三代。到了漢武帝元狩元年,武遂侯酈平因為假託詔令騙取了衡山王的一百斤黃金,被朝廷判處死刑,但是在行刑之前,他得病死在了監獄中,封地和爵位隨後也被廢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