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的來歷作文範文

  中秋”一詞,最早見於《周禮》。根據我國古代曆法,農曆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稱“中秋”;下面是有,歡迎參閱。

  1

  中秋節有許多習俗,比如吃月餅,但是你知道中秋節的來歷嗎?

  傳說以前後羿到山裡去尋友訪道,看見西王母路過此地,就向西王母求到一包不死藥。回到家後,后羿捨不得撒下妻子嫦娥,就暫時把不死藥交給嫦娥保管。但這正好被徒弟蓬蒙看到了,蓬蒙就起了壞心眼。

  有一次後羿帶著徒弟去打獵,蓬蒙假裝生病,留了下來。后羿一走,蓬蒙就拿著寶刀闖進房間裡逼嫦娥交出不死藥,嫦娥沒有辦法,突然她靈機一動,把不死藥一口吞了下去。因為嫦娥心裡牽掛著丈夫,所以嫦娥飛到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後 羿回來後,發現嫦娥在天上對他說:“今天晚上月亮會變圓,你晚上做一塊麵團在屋子東北角,等到午夜時我們夫妻二人就團圓了。”后羿按照嫦娥說的做,到了午 夜,夫妻二人終於團圓了。兩人離別時嫦娥對后羿說:“每年的8月15這天,你都要做好麵糰,等到午夜時分我回來了之後再走。”每年都做好麵糰,等著嫦娥回 來。後來,這個習俗被大家繼承下來,發展成為現在的中秋節,中秋節吃月餅也就成了習俗。

  我非常喜歡這個神話,也非常喜愛中秋節。

  2

  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它起源於唐朝時期,那時,以賞月為中心。到了清明時期,成為“民俗大節”。

  中秋節的地位僅次於春節。中秋節為“花好月圓”之時。人們從天上的月亮想到了人間的團圓。因此,中秋節在古代被稱為“團圓節”。人們嚮往著團團圓圓。團圓對於中國人來說是生活中的理想。“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寄託了人們的美好願望。中秋節十分重視親情的培育與表達,對於促進社會和諧有著不可替代的好作用。

  我很喜歡中秋節。每當到了中秋節,我們一家人就要團團圓圓在一起賞月、吃月餅和看《中秋晚會》。今年的中秋節,我們一家人團聚在一起,大家說說笑笑,可開心了。那天的月亮雖沒有往年的中秋節那麼亮。不過,也挺美的。月亮時而像一位害羞的美少女,風哥哥誇她幾句,就躲到雲層後面,蒙上一層細紗,顯得更加嬌氣,真迷人。時而又像一個調皮的孩子,把臉露出來偷看我們過節呢!我看了,禁不住哈哈大小起來。爸爸聽見了,問:“你笑什麼呀!”我故意神祕地說“祕密。”

  怎麼樣,聽完我的介紹,你對中秋節瞭解了嗎?

  3

  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佳節在農曆八月十五日,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間,所以稱中秋節。根據史籍的記載,“中秋”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一書中。到魏晉時,直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中秋節的盛行始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

  中秋之這一天,天上的圓月分外明亮特別的大特別的圓,所以這一天被看著是團圓的大好日子,也被人們喻為最有人情味、最詩情畫意的一個節日。有人說,每逢佳節倍思親。中秋節這一份思念當然會更深切,尤其是一輪明月高高掛的時刻,不要忘了,讓真情賀卡給遠方的親人朋友一個問候祝福團圓之夜,明月高懸。因此,又稱八月十五為“團圓節”。古往今來,人們常用“月圓”、“月缺”來形容“悲歡離合。”客居他們的遊子,更是以月寄託深情。唐代詩人李白的“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杜甫的“露從夜今白,月是故鄉明。”宋代詩人王安石的“春風有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等詩句,都是千古絕唱。

  現在中秋節這一天,全國人民還可以享受一天的假期,閤家團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