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朱元璋廢除宰相制度的典故講了什麼

  朱元璋幼時貧窮,曾為地主放牛。後來又是怎麼當上皇帝的,還有關於朱元璋廢除宰相制度的典故到底講了什麼,接下來不妨讓我們來了解一下吧。

  

  宰相自古就是皇上的得力助手,可是到了明代,宰相制卻被朱元璋廢掉了,這是為什麼呢?

  在中國歷史上,宰相的權力被描述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這說明宰相的權力是很大的。

  那麼,在明代以前,宰相製為何一直存在著呢?

  原來,中國歷史的發展趨勢,在中央與地方上的關係上,是不斷擴大中央的權力,在中央政權內部,是不斷強化皇上的權力。

  這是中華民族走向統一和穩定所必需的。

  在元代以前,中國歷史的狀態是有分有合,分分合合,地方勢力始終未被中央政權整合起來,這便需要在中央政權內部聯合起來,共同對付地方勢力。

  而在元代以後,強有力的中央政權終於戰勝地方割據勢力,實現了中央集權,使地方勢力無力對抗中央政權,即便是爆發了大規模的農民起義,也很快就會結束戰亂,走向統一,而不會像元代以前長期處於割據狀態,因而,中央政府能夠節省出足夠的時間和精力處理中央內部的事務。

  到了明代,在中央內部強化皇權的任務提上了日程,朱元璋運用強力手段,開始著手強化皇權。

  需要指出的是,加強中央集權與強化皇權在歷史從未間斷過,並且是同時進行的,只是在不同的歷史階段側重點不同,到了明代,主要側重於強化皇權。

  作為強化皇權的重要步驟之一,就是消弱甚至消滅相權,而只有廢除宰相制,才能徹底消滅相權。

  明初連續出任了四位宰相,朱元璋對他們都不滿意,但是一直沒找到時機搞掉存在已久的宰相制,到了第四位宰相胡惟庸,終於讓朱元璋抓住把柄。

  胡惟庸過於獨斷,又結黨斂財,有人告他謀反,朱元璋趁機逮捕了胡惟庸和一大批官員,從此不再設宰相,並把原來宰相的權力一分為六,由六部分管,直接效命於皇上。

  至此,朱元璋廢除了中國歷史上的宰相制,中國歷史的專制時代,自明代始,一直延續到清代。

  關於朱元璋的其他典故

  朱元璋在世時留下不少傳說和典故,如下:

  政治:火燒慶功樓、雲奇告變、太祖治驕、建都之議、剝皮揎草、朱元璋立碑廢封號、表箋之禍、憤題和尚詰問、鐵裙之刑、劉伯溫求雨、太醫監、悍婦之肉、聖諭六言、大明詔旨碑、洪武正韻、月餅起義***八月十五殺韃子***、五更吹號、畏法度者最快樂、治隆唐宋、御製大誥、教民榜文、新官墮落定律、逆臣錄、無為而治、白話聖旨、重典治國、紅座船、藁城人、寶源局、宋濂誠實、洪武大移民、夷狄腥羶、裝傻計

  美食:四菜一湯、糊羹、粉子饃、捆香蹄、垛子羊肉、瓤豆腐、仙客來靈芝、珍珠翡翠白玉湯、萬三蹄膀、吳城大板瓜子、油煎毛豆腐、老表土雞湯、臨水酒、周爛頭、桃香茶油、虎皮毛豆腐、五里界蒸肉、養生油、洪武宴、開花饃、何故四菜一湯、歲寒三友抹尖脆、常州牛塘谷、黃氏肚包雞、八寶稀飯、濮陽壯饃、得勝餅、鳳陽釀豆腐***洪武豆腐***、費縣山楂、南京鹽水鴨、

  文化:怒打伽藍神、淮右布衣、楚人養狙、閱江樓記、牲口節、大寫金額、陳辭濫調、朱陳之好、覃垕晒皮、智聰、率師徵陳友諒至瀟湘所寫、鐵板一塊、河伯女、贈四仙、情侶椅、大明太祖高皇帝御注道德真經、絕海中津、跳竹馬、廬山詩、朱元璋夢遊西嶽、清溪流泉、朱元璋畫像、鐵姓、狄姓、朱氏世德碑記、武當歸隱

  建築:洞林寺、廬山竹林寺、觀星樓、餘干康山忠臣廟、御碑亭、駙馬巷、龍首塔、柳葉街、北照寺、觀妙亭、閱江樓、古城塔、南京花牌樓、五土廟、梅大井、皇帝井、遊武廟、六鎮七十二口井、斷頭馬、百貓坊、通天寨玉盂禪寺、常氏先祠、楚望臺、抹山寺、勝棋樓、朱元璋品蟹亭、瑞安寺、陽山碑材、官店、復翁堂、明去封號碑、青龍洞古建築群、明功臣墓、南京老城南

  地點:明功臣墓、天鍾聽泉、北臺頭村、試劍石、義駕山、鑑玉村、聖水池、下鄒村、十里聖水、九峰摩崖、歙嶺青、青蒲、黃村、陳家溝村、蘇莊銀杏樹、瑞洪鎮、披雲山、天龍屯堡古鎮、平海衛、宜春八景之南池湧珠、朱家凹景區、白關鎮、光明頂、陽山、張三丰的神仙洞、賈島隱居處、龍女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