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英創作於孤島時期的歷史劇是

  阿英是現代著名劇作家、文學理論家、文藝批評家。關於你又知道多少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碧血花,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碧血花之基本內容

  從1937年11月上海淪陷至1941年12月珍珠港事變日軍侵入租界之間, 上海四面都是日軍侵佔的淪陷區,僅租界內是日軍勢力未到而英法等國控制的地方,被稱為“孤島”。在這一時期的“孤島”中戲劇活動特別活躍, 阿英的《碧血花》是一時期創作的這南明史劇,歌頌了愛國主義和民族氣節。

  碧血花之人物簡歷

  現代著名劇作家、文學理論家、文藝批評家。著有詩歌、小說、散文,尤以戲劇成就最高,有歷史劇《李闖王》、《碧血花》等。有文集《阿英文集》等。 代表作《鄭成功》,《楊娥傳》,被稱為“南明史劇”。1946 年任中共華東局文委書記,後任中共大連宣傳部文委書記,建國後曾任天津市文化局長、華北文聯主席、全國文聯副祕書長等職。一生著述豐富,涉及文學、文藝理論、文藝批評、戲劇、電影文學史、美術史等多方面,又重視俗文學及曲藝資科的蒐集、整理和研究工作。在彈詞方面曾著有《彈詞小說評考》、《女彈詞小史》等。有關小說、彈詞的著述,今己蒐集在《小說閒談》、《小說二談》、《小說三談》、《小說四談》等著作中出飯。編集的《晚清文學叢鈔》、《鴉片戰爭文學集》等著作中,都有曲藝、彈詞作品及資料。著有小說《義冢》,散文《夜航集》,劇本《碧血花》、《李闖王》,論著《現代中國文學作家》、《現代中國文學論》、《中國年畫發展史略》。輯有《中國新文學運動史資料》、《晚清文學叢鈔》等。

  他在話劇創作上的歷史地位,是由他在上海“孤島”時期的創作的三大“南明史劇”確立的,包括《碧血花》***1939,又名《明末遺恨》、《葛嫩娘》***、《海國英雄》***1940,又名《鄭成功》***與《楊娥傳》***1941***,這一系列劇作在上海“孤島”產生了轟動性的反響。

  《碧血花》寫秦淮名妓葛嫩娘為了促使留戀她的明將孫克威前往福建與唐王共圖抗清大計,幾欲自刎,而後與孫克威一同投奔義軍,英勇抗敵。她怒斥賣國奸賊鄭芝龍,表現出蔑視邪惡的凜然正氣。兵敗被俘後,她更是不屑於清軍威脅利誘,剛強不屈,最後咬舌自盡。《海國英雄》是阿英的代表作。寫民族英雄鄭成功毅然與降清的父親決裂,勇敢地承擔起抗清復明的重任。歌頌了他不灰心喪氣,不屈不撓,抗戰到底的剛強意志和崇高的民族氣節。《楊娥傳》寫明末愛國女義士楊娥在丈夫殉國、永曆帝為吳三桂所害之後,潛入吳府謀刺吳三桂,心願未遂而病倒身亡的故事。歌頌了楊娥堅強執著、誓報國恨家仇的鬥爭精神。阿英的歷史劇塑造了勇於行動,不計生死,高漲愛國熱情和民族氣節的民族英雄形象,從而有力地激勵著淪陷區人民頑強地同敵人作鬥爭。***《新編中國現代文學》閆緯 張同俊 第二十三章 國統區的戲劇***

  碧血花之歷史貢獻

  阿英是中國共產黨直接領導下的第一個文學社團——"太陽社"的中堅與戰將。一篇《死去了的阿Q時代》,雖有著激進中的幼稚,卻以驚世駭俗的否決精神,激起了文壇的震盪;左聯成立,他任左聯黨團書記、執委會;中國文化總同盟誕生,他又是文總的兼宣傳部長。他一生著述百餘種,數千餘萬言,涉獵戲劇、散文、小說、詩歌、文藝評論、小說史、民間藝術研究、文學史料研究等眾多領域。而且在不少領域,他都留有不容忽視的成就和開拓性的創舉。  二三十年代,阿英高倡"力的文藝",為新生、稚嫩的無產階級文學吶喊助威。他較早地運用馬列主義階級鬥爭學說,從革命功利主義的立場上闡釋無產階級文學的性質、目的、綱領、任務,並對大量作家、作品進行了立足於現實意義的評論,促成了普羅文學的高漲。他在當時評論作家之多、影響之大,堪與茅盾比肩。抗戰時期及稍後,阿英以驚人的精力創作了十一部話劇。夏衍認為:"在抗日戰爭時期,劇本寫得最多的一是郭沫若,二是錢杏邨。"特別是阿英創作的五部歷史劇,鮮明的愛國主題、氣貫長虹的英雄氣概、蕩氣迴腸的革命豪情,以及嫻熟的藝術技巧,不僅極大地鼓舞了時人的抗日鬥志,產生了強烈的社會反響,而且較成功地處理了史與劇、古與今的關係,走出了一條歷史劇創作在忠於史的前提下服務於現實鬥爭的新路子。……

  《阿英傳論·第一章導論:論阿英現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