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報讀刊心得體會_讀報讀刊個人感悟與收穫

  讀報讀刊能夠讓我們視野開拓,通過讀報讀刊,來獲取更多知識。下面是帶來的讀報讀刊心得體會,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讀報讀刊心得體會篇一

  今天我讀了一份報紙,報上說有一個叫“文文”的小男孩,他的年齡和我差不多。一口氣報了六個補習班,成為了“鄭州最忙的孩子”。這讓我大吃一驚:老爸給我報了四個班,已經是創紀錄了,沒想到居然被文文打破了!

  暑假本應該是最快樂的日子,現在卻變成了痛苦的折磨。因為我的爸爸、媽媽都上班,沒空陪我;所以就給我報了很多補習班。這讓我整天冒酷暑、頂烈日,奔波在各個補習班的路上。忍受著嘈雜的車流和令我窒息的汙濁空氣。既辛苦又增加了我的學習壓力。一天下來,總是累得像個吸滿苦水的海綿一樣癱軟在床上。真是命苦呀!我想文文一定比我還慘,可正像文文父母說的那樣,我的爸爸也說:“一切希望都寄託在我的身上……不報不行啊,別人都在進步,你跟不上怎麼辦?”唉,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真是一群可憐的孩子。

  眼看這美好的假期就要過去了,心中充滿失望。如果這個世界上沒有補習班的話;那生活就會變得安寧許多。如果世界上的小學生都不用那麼辛苦的話;那麼就連老天爺也會背起小書包高高興興地去上學的。如果我沒有這麼多負擔和壓力的話;那麼這世界輕得就會被我舉起來。如果上帝讓我重新選擇一次的話;我會說:“不要補習班,還我一個快樂假期!”如果要給這個約定加上一個期限的話;我會希望是一萬年!

  讀報讀刊心得體會篇二

  今天,我在臨午睡前,發現了媽媽從單位拿回來的《鄭州日報》,就懷著一顆好奇的心,在沙發上美滋滋的欣賞著每一篇文章。

  突然,我看到很吸引眼球的一行醒目的大標題——《慢生活,離,最著急的地球人,有多遠》,我趕忙進入這篇文章的世界裡。這篇文章主要講述,中國人離慢生活還有多遠。

  中國人辦什麼事情,只講究速度,而不要求質量,總覺得雷厲風行,做事情應該越快越好,不能拖拖拉拉的,要不然什麼事情都幹不好,結果是適得其反,反而把事情變得更加糟糕。

  在現實生活中,有許多這樣的例子。比如,有人過馬路為了走捷徑,抄近道,就冒險翻欄杆,結果出了車禍,遺憾終生。還有的人,為了圖快,省時間,就天天吃洋快餐,速凍食品,結果吃出來一身毛病。就拿我們學生來說,每逢開學,發新書包書皮時,為了圖省勁兒,方便,就買些現成的書皮,直接包上,多快呀!所以現在同學們的動手能力實在是差啊!

  這樣的事實證明,中國人的生活節奏確實越來越快,吃飯,走路都在加速!

  法國著名食物家xxx就說,如果一塊再好吃的東西,被你狼吞虎嚥的吃下去,它也變得沒有味道,體現不出它的價值,我們應該細嚼慢嚥,細細品味……所以提倡大家應該漸漸進入慢生活吧!

  我寫這篇作文就是為了,讓大家知道,急,是幹不了任何事的。

  讀報讀刊心得體會篇三

  許多人有讀報的習慣。我讀報的習慣是在上中學時養成的。那時,正值批判修正主義教育路線回潮,批智育第一,我想不通,於是,開始讀報學習和思考,寫了許多反批智育第一的大字報。後來,當知青、回母校當代課老師、參軍、退伍參加工作,始終保持著讀報的習慣。儘管現在也看電子媒體,但每天不讀報,就會感到渾身不自在。

  報紙是綜合性讀物,因而讀報的收穫是多方面的。就我來說,幾十年的讀報經歷,也讀出了一點門道,悟出了一點心得。

  讀政治新聞知曉國家大事,不致成為政治盲人,在國家大是大非面前人云也雲,時刻保持清醒頭腦。讀國際時事為國家的國際地位大幅提升而興奮,中國現在是世界上發展速度最快、變化最活躍的一支力量。讀經濟新聞為國家發展的新成就而感到自豪,特別是從報上讀到家鄉在建軌交22號線、開通了市域鐵路支線,比自己買車買房還高興。讀風土人情可足不出戶既能欣賞自然美景,又能領略一方水土一方情,果真有一天外出旅遊到了那地方,也能說出個子醜寅卯。讀英雄模範先進事蹟,雖為自己的渺小而羞愧,也為這個英雄輩出、群星燦爛的時代而驕傲!

  幾十年讀報的最大收穫是學會了寫作,換句話說,我現在的寫作能力,幾乎都是通過讀報獲得的。我在讀報中學習寫作,學會了寫作,也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參軍時獲得過空軍報的三等獎,從警時發表了大量的新聞、通訊、雜談,獲得過中華全國農民報散文一等獎,付梓出版了三本散文集,十多篇論文在市、區二級獲獎。

  每天讀報,我都會愛不釋手地捧在手中,如飢似渴地讀著,不想錯過一篇文章甚至一個字詞,有時讀到感動處,就與作者一起哭、一起笑,盡情抒寫自己的情懷。

  每一份報紙,就像每一扇窗,讓我瞭解到了窗外廣闊的世界,為我提供了一級又一級遠眺的臺階。我在讀報中不斷汲取營養,得到啟發。

  “縷縷淡香如溫暖的微風;諄諄話語如飄落的花雨;淺淺抒懷如散碎的落葉。使身心漸漸放鬆,讓心花悄然綻放,無數內心的情感隨之飄然釋放……”這是我讀報的真切感受。

  讀報,伴我一路前行。讀報,還將繼續……

  >>>下一頁更多精彩“讀報讀刊心得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