煎中藥前要不要浸泡中藥和時間

  中藥的熬製是很有講究的,熬製中藥的方法水直接影響中藥的藥效,有的人就會想要不先用浸泡一下中藥,這樣究竟可不可以呢》今天小編給大家整理了煎中藥前要不要浸泡中藥知識,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煎中藥前要不要浸泡中藥

  中藥在煎煮之前先用冷水浸泡一段時間,是中藥煎法中的重要一環,但在日常生活中,不少病人誤認為浸泡不好,拿起中藥立即煎煮,甚至為節省時間直接加熱水煎煮,這樣做不利於有效成分的煎出,會影響療效。

  中藥藥材絕大多數是幹品,乾燥而質地細密、堅硬,有效成分已結晶或定形沉澱於細胞內,水分不易滲入,如果在煎煮之前先用冷水浸泡一段時間,藥材會變軟,細胞會膨脹,有效成分容易被煎出。有些藥材含澱粉、蛋白質較多,如果不經浸泡而上火煎煮,會使藥材表面的澱粉糊化,蛋白質凝固,堵塞藥材表面的毛細孔道,水分進不去,有效成分不易被煎出,影響藥物療效。

  浸泡時間根據藥物而定,花、葉、細莖等質地疏鬆的藥物,浸泡半小時即可;塊根、根莖、種子、果實等質地堅硬的藥物,應浸泡1小時;而礦物、動物、介殼類藥物,浸泡時間需更長。但要注意浸泡時間不宜過久,特別是夏季,以免藥物變質。

  煎中藥前浸泡的時間

  泡藥材別超半小時。在煎煮前浸泡藥材有利於其有效成分溶出,藥效更佳。“但要注意,不同類藥材浸泡時間不同。”廣東省中醫院藥學部鍾燕珠副主任中藥師指出,紅花、魚腥草等花草類藥材,浸泡15—20分鐘即可。浙貝母、淮山藥等根莖類藥材,因富含澱粉,需稍微久一些。但一副藥裡通常是含多種中藥,因此要採取“折中”原則。即先大致分類,兼顧大多數藥材的特性即可。另外,不同季節藥材浸泡時間也不同,比如,春秋季一般泡30—60分鐘,冬天不超過60分鐘即可,而在炎熱的夏季,藥材浸泡過久容易變質,一般控制在30分鐘以內。

  煎中藥的注意事項

  1、煎藥前的浸泡

  一般加冷水漫過藥面,浸透後再煎煮,則有效成分易於煎出。一般浸泡30分鐘左右即可,但也要根據藥材自身質地的輕重和季節、溫度的差異分別對待。花、草、葉可浸20分鐘;根莖、種子、果實及礦石、甲殼類藥材宜浸泡30~60分鐘。總之以藥材浸透為準。

  2、煎藥用具的選擇

  煎煮容器與藥液質量關係非常密切,歷史記載認為,“銀為上,磁者次之”,不主張用錫、鐵之類的鍋煎煮。因為有些藥物遇到錫、鐵等金屬後會發生沉澱, 降低溶解度,甚至會引起化學變化,產生副作用。目前多主張使用陶瓷、瓦罐而不用鐵鍋、銅鍋,最好也不用鋁鍋及不鏽鋼、搪瓷容器來煎藥,以確保中藥的療效。

  3、煎藥用水的選擇

  水是煎煮中藥湯劑的最常用溶媒,一般宜選用潔淨的冷水,如自來水、井水、蒸餾水等。用水量應視藥物的重量、體積、吸水能力、煎煮時間、火候及所需的 藥量等因素來決定,一般以水漫過藥物半寸左右為宜。煎藥的用水量應一次加足,不要中間數次加水,更不能把藥煎幹了再加水重煎,煎乾的藥應棄掉。

  煎中藥不用微波爐的原因

  1、藥材會變性

  微波爐的加熱原理是通過微波作用於食物,使其內部分子產生震動而產熱的。用微波爐煎中藥時,藥材內部分子震動產熱的過程中,使藥材分子發生破壞變質,失去原有效能。

  2.煎煮的方法各異

  中藥的質地、性質往往有顯著差異,因此,煎煮方法或煎煮時間常不同,有先煎、後下、包煎等。煎藥容器通常加蓋,如果用微波爐很難確切知道中藥什麼時候煮開了,加入的水是否足夠,煎煮過程中也不方便攪拌中藥。

  3.火候和時間難以掌握

  煎藥講究火候,若用微波爐煎藥,火候和煎煮時間難以掌握。煎中藥要先用大火煮沸,後轉文火煮15~20分鐘。不同的藥煎服時間不同。因為中藥是用慢火煮的,微波爐加熱的原理是快速由內至外,中藥的藥用效果就體現不出來了。

猜你感興趣:

1.中藥泡腳的好處以及禁忌事項 

2.中藥炮製相關論文開題報告

3.中醫藥四季養生知識 

4.吃中藥時不能吃的食物和禁忌事項

5.空腹喝的中藥有哪些以及禁忌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