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魚有關傳說故事

  我們都羨慕魚能夠在水裡自由自在的游來游去。那你知道有哪些嗎?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分享的,歡迎大家閱讀。

   篇【1】

  大約在八百年前。祿江有一個鯉魚潭,潭裡遊著很多鯉魚。風生水起,天地造化,其中一條鯉魚沉潭修煉成精。一天,這鯉魚精聽見江船上有人唱戲。歌來人往,聽著入迷,不知不覺就跟著江船到了漢口。鯉魚精就在漢口住下,天天夜裡去戲樓看大戲。不久,便愛上戲班裡的一個小生。兩人臺上臺下,眉來眼去,你歡我愛就結成連理之好。順理成章,又生下一白麵小子。這美滿的生活很快就被天神認作為非法同居。託塔李天王將手中的鎮妖塔將鯉魚精壓在祿江的鯉魚潭底。鯉魚精就化作一座山,人們叫它鯉魚山。唱戲的痴情小生帶了未滿月的兒子逆江而上,找到鯉魚山。他住在鯉魚山的山洞裡每夜穿著戲袍,塗臉畫眉唱大戲,唱到動情之處,山洞就流出潺潺的溪水。祿城人說,那山洞是鯉魚的眼睛,小溪是鯉魚流下的淚水,奇怪的是,溪水只在唱戲的時候才流。二十年後。鯉魚精的兒子長達成人,刻苦學習,考了狀元,做了祿城的巡撫。

  為了紀念自己的母親,他在山上建了一座孝母塔,與另一座鎮魚塔相隔不到十米,因此,鯉魚山又叫雙塔山。後人,被這忠夫孝子的故事所感動。每年的正月初一到十五,都要在鯉魚山上的山洞裡唱十五天的大戲。

   篇【2】

  烏魯木齊北部有座山,這山有頭有尾像一條金色大鯉魚躺在那裡,故烏魯木齊鯉魚山公園

  得名鯉魚山。此山既無龐大石壁,也無風化石片,甚至連一粒石子都很難找到,純屬黃土山。

  很早以前,烏魯木齊是條很寬很深的大河。河裡住著一個鯉魚精,鯉魚精吸塞外日月精華,浴塞外獨特勁風,越長越大,後來竟有十里路長、三里路寬,浮出水面渾身金鱗發光,照得周圍通亮。這魚是生就的野性,喜歡惡作劇,尾巴一擺能掀起幾十丈高的大浪,淹沒兩岸田園村莊,大口一張能吃掉整群整群的牛羊,兩岸的生靈幾乎被它吞光了。有一天,它從下游搖搖擺擺地衝了上來,想在烏魯木齊撤撒野,留下一個奇蹟。哪知正當它運足氣力想擺尾巴時,迎面划來一葉紅色的兩頭翹小船,船上站著一個白鬍子老頭,只見他左手輕輕一拉,將西面的妖魔山拉過來橫在河面攔住了鯉魚精的去路。鯉魚精一看可氣壞啦,它把頭一搖,尾巴一擺,箭一般衝上來,只聽得天崩地裂似的“轟隆隆”聲,整個妖魔山被它撞掉了一半,一股黃泥水順流而下。鯉魚精得意地哈哈大笑著向前直拱,差點拱翻白鬍子老頭的船。白鬍子老頭大喝一聲:“大膽畜牲,竟敢在我面前撒野!”他伸手向東一抓,從博格達峰頂抓下一塊石頭朝魚頭砸去,不偏不斜打個正著,只聽“喀嚓”一聲巨響,鯉魚精腦漿崩流,直挺挺地躺著不動了,天長日久化成~座土山,便是現在的“鯉魚山”。紅船和白鬍子老頭瞬間不見了。原來是太白金星從此經過,見黃浪濤天,鯉魚精撒野,便下凡懲治這個禍害生靈的精怪。那塊砸鯉魚精的石頭染上了血,紅色永遠不褪,被人們稱為“紅山”,山腰有個洞,人們稱為“太白洞”,據說是太白金星抓石頭時摳出的。

   篇【3】

  長江裡有座小姑山。傳說,小姑山上有位小姑娘娘,是位仙人。不管什麼魚,由海里進了長江,都是來朝拜小姑娘孃的。

  每年開春,刀魚、河豚、鰣魚,從東海里進了長江口,就往小姑山趕了。

  河豚魚又肥又胖,只有兩隻小鰭,劃得慢,它怕爭不了第一,總是超前出發;但是走到半路上,就給靈活的刀魚趕上來了。河豚一看,這不行,就咬住刀魚的尾巴往前劃,結果還是沒有刀魚遊得快。

  鰣魚一看,你們遊得快,我比你們還要快,它不走直水,而是一會兒向東,一會兒向西,在江裡這麼VVV走。這一來走的路程更多,遊得更慢。漁民掌握了它的習性,所以打鰣魚的網總不是直水掛,而是斜在江心裡,鰣魚一頭撞進網眼裡了。

  這樣,每年第一個游到小姑山的總是刀魚。小姑娘娘在刀魚頭頂上點朵紅,刀魚就高高興興又往回頭遊了。不信,你看五月份以後的刀魚,頭上總有一點紅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