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如何取火的技巧竅門

  取火是野外生存必須懂的生存技巧,但限於環境惡劣和物資比較短缺,取火生活都不容易。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野外如何取火,希望你們喜歡。

  野外取火的技巧

  1、鑽木取火

  利用最原始和傳統的方式鑽木取火和弓木取火,這些都是相應的最難也是最原始利用自然材料取火的方式。用強韌的樹枝或竹片綁上鞋帶、繩子或皮帶,做成一個弓子。在弓上纏一根乾燥的木棍,用它在一小塊硬木上迅速的旋轉。這樣會鑽出黑色粉末,最後,這些粉末會冒煙而生出火花,點燃火種。

  2、擊石取火

  找一塊堅硬的石頭做"火石",用小刀的背或小片鋼鐵向下敲擊“火石”,使火花落到大火種上。一條邊緣帶齒的鋼鋸比普通小刀可產生更多的火星。當火種開始冒煙時,緩緩的吹或扇,使其燃起明火。當然並不是任何一塊石頭都能點燃火種的,石頭擊出的火花必須有一定的熱量和持續時間才能點燃火種。

  3、電池生火

  若有電量較大的電池,將正負兩極接在削了木皮的鉛筆芯的兩端,頃刻間,鉛筆芯就會燒得像電爐絲一樣通紅。

  如駕車旅行的話,可取兩根長導線,連在電瓶正負兩極接線柱上。如果沒有電線,可以用兩個扳手或其他金屬工具代替。如導線不夠長,可將電池從車中取出。將兩根導線末端慢慢接觸,短路會產生火花。這時,一塊沾了汽油的布是最好的火種。

  4、凸鏡引火

  望遠鏡、瞄準鏡、照相機上都有凸透鏡。明亮的陽光下,用凸透鏡聚集太陽的光線,使之照射在準備好的火種上,便可點燃。利用凸透鏡取火最為迅速的是照射汽油、酒精和槍彈的***或導火索,1—2秒內即可生出火來。嚴寒條件下,還可以將冰塊加工成中間厚、周邊薄的圓形凸透鏡,再把它立起來在陽光下聚焦,也可達到同樣效果。

  野外生存的必備物

  1、揹包。揹包的選擇和我們進行戶外活動的內容和天數有最直接的關係。一般來說,通常使用到的揹包在50L容積以上,負重的重量以不超過自身體重的10%-15%為最佳。

  2、登山鞋。登山鞋以其在野外環境對天氣和地形更佳的適應性,作為我們野外生存需要特別注意的裝備之一。根據活動的強度和地表、天氣等因素選擇合適的登山鞋,能夠讓我們取得更好的野外生存體驗。

  3、頭燈或其他照明工具。野外環境最大的一個特點是人為改造較少,缺乏電源、燈光等條件。使用頭燈的好處是,在行走或其他運動時可以解放人的雙手,從而取得更多的方便和更大的安全性。

  4、火源。在野外條件下可以採用鑽木取火和凸透鏡取火等多種取火方式,但是最常用的仍然是火柴和打火機等。防風打火機和萬次火柴在野外環境的使用優勢非常明顯,據稱使用煤油的萬次火柴通過一般的安檢也沒有問題,更加方便長線出行。

  5、指北針和求生哨。指北針其實就是我們生活當中講到的指南針,因為在野外定向的過程當中我們一般是首先辨別正北的方向,所以稱作指北針。指北針在很多勘測商店和軍品店都有銷售,迪卡儂戶外運動用品超市有一款指北針和求生哨一體的小裝備,非常實用。

  6、刀具。類似於瑞士軍刀一類的多功能刀具在野外條件下適用範圍廣泛,近年我個人又將原來的軍刀換成了帶捏鉗和螺絲刀的一款多功能刀具,更佳方便在各種不同條件下的使用。

  7、水具及過濾器。水壺和水袋作為行進途中的飲水容器在戶外運動當中被廣泛使用,很多戶外水壺都有一定的保溫隔熱作用,效果好的甚至可以達到數天。在野外,泥沙等物會增強水的硬度,同時同一條河不同時間不同季節水的清潔程度也不一樣,所以利用淨水壺或過濾器對飲用水進行過濾是保證野外生存健康的重要手段。

  野外取火要準備的東西

  1、選址一定要講究,營地選擇好並且旅遊帳篷搭建完畢之後,要收集一些點火用的乾柴***可以是枯木、幹樹枝枯樹葉、乾草等***,然後要在野外挖掘一個深淺適度、坑狀的灶底***如雨天,用石頭搭建灶底***,這樣可以防止I大風吹滅或者吹走火物,同時用完之後可以便於處理***用土掩埋或填滿***,更好的防止火星復燃的可能。

  2、在灶底鋪上一層圓木,把錐形的柴堆搭建起來,然後放入引火物再塞滿點火物就可以把篝火點燃了,然後要適度的新增柴火以便維持火勢;如果需要過夜點著篝火的話,最好是安排人員輪班職守這樣可以避免以外的發生。

  3、用完後的篝火要把它完全熄滅,然後將灰燼冷卻之後放入坑中用泥土填實掩埋,這其中一定要保證灰燼完全熄滅。

  野外取火的主要型別

  第一種:古典式鑽木取火法

  這是被瞭解得最廣泛,但同時也是最困難的一種方法。

  首先,找到合適的木材做鑽板,乾燥的白楊、柳樹等等會是不錯的選擇,因為它們的質地較軟。再找到合適的樹枝做鑽頭,相對較硬一些就可以,條件不像鑽板一般苛刻。然後,把鑽板邊緣鑽出倒“V”形的小槽。

  最後,在鑽板下放入一個易燃的火絨或者枯樹葉,然後雙手用力鑽動,直到鑽出火來為止。

  第二種:雙人經典鑽木法

  其他步驟跟第一種方法相同,不同的是這次是兩個人合作。一個人用帶凹槽的木頭蓋子把鑽軸固定在鑽板上,另一個人用摩擦力較大的繩子或藤條在鑽軸上纏幾圈,然後快速來回拉動。這種雙人合作的效率比第一種強得多。

  第三種:簡易刨子取火法

  將軟質木板挖一長槽,槽的前方放置易燃火絨,用較硬木條向前推動,直到火星將火絨點燃。

  第四種:易洛魁族式取火法

  由易洛魁族發明的這個裝置取火效率相當高。鑽軸的一端用兩根繩子纏繞,繩子的另一端分固定在一個硬質橫板上。鑽軸的中間部位用一個硬質木輪做加速器。

  當把繩子纏好後用力向下壓橫板,就能使鑽軸產生極快的轉速,然後鑽出火花。

  第五種:弓弦鑽木法

  同第二種雙人鑽木法類似,只不過可由一人完成。

  鑽軸上方同樣覆蓋一個有凹槽的蓋子,然後用弓弦樣子的工具快速拉動。

  第六種:穴居時代的經典火種保留法

  無論是用鑽木取火還是其他的什麼方法,都需要一個適當的介質配合火的燃燒。當週圍環境非常潮溼時,一般的材料很難燃著。

  用乾燥的材料盤成鳥巢形狀,中間部分掏空,儘量保持鬆軟,然後墊上一層火絨。這樣即使在潮溼的天氣也能讓它遇火星便燃著。

  第七種:火石取火法

  這種就沒什麼科技含量了,用打火石打擊硬質的材料,比如鋼刀、花崗岩等等。

  火石的上面墊上易燃的火絨或是已燒焦的布料,打擊便燃著。這裡有一點需要注意:越是有稜角的石頭打擊火石效果越好,當一塊硬石邊緣太圓滑時,需要把它在大石上摔碎,這樣就能現出尖銳的稜角。

  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06年5月20日,黎族鑽木取火技藝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看過野外取火技巧的人還會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