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遙古城好玩的景點有哪些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了平遙古城景點攻略。

  明清一條街

  走進明清一條街

  明清一條街***南大街***位於平遙古城中軸線上,這裡集中完整地儲存著明清時期的店鋪遺蹟,是古城最重要、最繁華的商業街區之一,鮮明地折射出古城文化的光彩。在這條400餘米長的古街上,緊密連綴著78處古店鋪,包括票號、錢莊、當鋪、藥鋪、肉鋪、煙店、雜貨鋪、綢緞莊等等,幾乎包容了當時商業的所有行當。 明清一條街位於古城南大街,整條街完全是古色古香的古式建築,走在街上,讓人有時光倒流之感。街面不寬,窄窄的,兩邊井然有序地排列著各式各樣的小店,小店都是磚木結構,有出售平遙特產的,也有特色小吃店、賣紀念品的。

  平遙縣衙博物館

  走進平遙縣衙博物館

  平遙縣衙坐落於平遙古城中心略偏西南的位置,始建於北魏,定型於明清,目前儲存下來的最古老建築可追溯至元朝至正六年***1346年***。整座衙署坐北朝南,呈軸對稱佈局,南北軸線長二百餘米,東西寬一百餘米。平遙縣衙是中國現有儲存完整的四大古衙之一,也是全國現存規模最大的縣衙。整個建築群主從有序,錯落有致,結構合理,前朝後寢,左文右武。 自從平遙***包括此前之平陶***成為縣治以後,平遙就開始設立衙署。早期的縣衙早已淹沒在歷史的風沙之中,現存為明清時期的衙署。據明成化十一年***1475***《山西通志》載,縣衙初建於元至正六年***1346***,明洪武三年***1370***重建,至今已有六百餘年。 平遙縣衙每天都會定時定點上演“縣太爺升堂斷案”的旅遊演出,有興趣的話不妨前往一看。

  平遙城牆

  走進平遙城牆

  平遙縣城牆建於明洪武三年***1370年***,周長達***公里,是中國現存最完好的四座古城牆之一。平遙的城牆在明、清兩代都曾經過補修,但基本上還是保持了明初的形制和構造。整座城大體上呈正方形,牆高12米左右,城牆外表全部為磚砌,牆上築有垛口,牆外有護城河,深廣各4米。 鳥瞰平遙古城,更令人稱奇道絕。這個呈平面方形的城牆,形如龜狀,城門六座,南北各一,東西各二。城池南門為頭,門外兩眼水井象徵龜的雙目。北城門為尾,是全城的最低處,城內所有積水都要經此流出。城池東西四座甕城,雙雙相對,上西門、下西門、上東門的甕城城門均向南開,形似龜爪前伸,唯下東門甕城的外城門徑直向東開,據說是造城時恐怕烏龜爬走,將其左腿拉直,拴在距城二十里的麓臺上。這個看似虛妄的傳說,閃射出古人對烏龜的極其崇拜之情。烏龜乃長生之物,在古人心目中自然如同神靈一樣聖潔。它凝示著希冀借龜神之力,使平遙古城堅如磐石,金湯永固,安然無恙,永世長存的深刻含義。 城牆上還有72個觀敵樓,牆頂外側有垛口3千個,傳說它是孔子3千弟子、72賢人的象徵。

  城隍廟

  走進城隍廟

  平遙城隍廟按照“天人合一”的禮制,以城內南大街為軸,同平遙縣衙東西相對稱,城隍廟居上首。平遙城隍廟是一座年代久遠,歷史文化內涵豐富,宗教規制齊全的官祀道教廟宇。它以城隍正殿為中心,集六曹府、土地堂、灶君廟、財神廟***附真武樓***四大部分組成,建築規模巨集大,殿宇建築儲存完好,在國內縣級城隍廟中當屬珍品。 城隍廟的歷史文化內涵十分豐厚,儒教、道教、民俗文化相融為一體。這些文化內涵不僅體現在泥塑、壁畫之中,就連殿宇建築形式、月臺樂樓、木刻磚雕等各個方面,也頗有情趣。 城隍廟在建築結構上也很有特色,各殿宇的木結構形式,開間、上限、木雕雀替圖案以及琉璃構件的使用,都嚴格遵循當時封建禮制,而且工藝上乘,多有獨到之處。每間亭臺樓閣,都注重雕樑畫棟,精磨細琢,十分考究。從一個側面展示了平遙縣在明清代商幫經濟的發達程度和雄厚財力。以及由此而產生的高雅文化需求。

  平遙文廟

  走進平遙文廟

  文廟位於古城內東南隅城隍廟街,始建於唐貞觀初年,大成殿建於金大定三年***1163年***,至今保持原貌,是我國現存各級文廟中歷史最久的殿宇。平遙文廟規模巨集大,規制齊全,也有一條類似的中軸線。魁星樓在文廟外城牆上的東南角,小巧玲瓏,直指天空。 平遙文廟中現儲存有中國1300多年科舉史僅存的一張狀元試卷,上有明朝萬曆皇帝御批“第一甲第一名”。

  又見平遙

  走進又見平遙

  《又見平遙》劇場於2013年1月20日宣告落成。這是為《又見平遙》大型情境體驗劇專門設計、建造的劇場,以黃土和瓦作為主要語彙,融傳統與現代於一體,與兩千年的平遙古城遙相呼應。 劇場內部有著繁複和奇特的空間分割,完全不同於傳統劇場:沒有前廳,沒有主入場口,沒有觀眾席,沒有傳統舞臺。觀眾從不同的門進入劇場,在90分鐘的時間裡,步行穿過幾個不同形態的主題空間。而表演者更深入觀眾中間,讓觀眾有機會成為戲劇的一部分。 《又見平遙》使用了大量的藝術語彙,戲劇、舞蹈、影像、音樂……製造奇特空間,希望觀眾能產生幻覺,穿越回一百年前。它講述了一個關於血脈傳承、生生不息的故事:清朝末期,平遙城票號東家趙易碩抵盡家產,從沙俄保回了分號王掌櫃的一條血脈。同興公鏢局232名鏢師同去。七年過後,趙東家本人連同232名鏢師全部死在途中,而王家血脈得以延續。 整個演出通過“選妻”、“鏢師洗浴”、“靈魂回家”、“面秀”等等片段,凸顯了平遙人的道德傳統,及因為這種傳統而闡發的悲壯情懷。可貴而有特徵的是,平遙的道義精神是在對民俗、史實進行了高度提純的基礎上展現的,如“送別”、“選妻”。同時,講述形式不僅有豐富的可視性,在文學上更有深蘊,運用了具有象徵寓義的手段來表現。

  華北第一鏢局

  走進華北第一鏢局

  華北第一鏢局介紹了清代中葉華北地區保鏢行業中的三位傑出人物,即神槍王正卿、鐵腿左二把、形意拳名家戴二閭三位鏢師生平事蹟以及三位鏢師所在鏢局的資料。三人分別為成立於平遙、祁縣、文水等地的“同興公”、“太汾”、“昌隆”三大鏢局的當家。三人一則武德昭著,名振大河上下;二則武藝高強。開設鏢局,或現銀運送、解繳,或貨物轉運,滿足商業貿易實行現銀結算的需要,因而其鏢局一度興旺發達。但票號誕生,鏢局業務銳減。最興盛的時期為清末國內形勢混亂之時。進入民國,各類軍警武裝押運出現,鏢局相繼衰敗,陸續退出歷史舞臺。

  市樓

  走進市樓

  平遙市樓的興建年代目前已不可考,有記載的最早時間為清朝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曾對市樓進行過重修。明清時期,晉商稱雄天下,平遙市面空前繁榮,當政者無不注重市容建設,而且商家也爭相資助。 市樓在清代中晚期以及20世紀後期經歷了先後數次修葺。此樓為三重簷木構架樓閣,高18.5米,歇山造。黃綠琉璃瓦頂。樓之底層面闊、進深各3間,平面呈方形,中間南北向是通道,東西兩邊磚砌臺基,四角立通柱,外包磚牆。市樓既居於平遙城“天心十道”處,按理說應有東西向的橫街,此處則因地制宜,在東西兩邊的臺基上分設拱門一道,與南大街路面交匯成一個象徵性的十字形通道。樓頂屋面的彩色琉璃瓦鑲成“囍”、“壽”圖案。樓下的中央路面覆蓋著當年的“金井”,對此卻鮮為人知,市樓卻又因而得名“金井樓”。

  日昇昌

  走進日昇昌

  “昇”是為“升”字的舊用。中國第一家票號——日升昌,坐落於“大清金融第一街”平遙古城西大街的繁華地段。是中國現代銀行的開山鼻祖。從清道光初年成立票號到歇業,歷經一百多年,曾經“執中國金融之牛耳”,分號遍佈全國35個大中城市,業務遠至歐美、東南亞等國,以“匯通天下”而著名。就是這樣一座小小院落,開中國民族銀行業之先河,並一度操縱十九世紀整個大清王朝的經濟命脈。 作為晉商文化的傑出代表,其建築風格和規模都具典型,但又有其特殊性。日升昌票號採用三進式穿堂樓院,即體現了晉中民居的傳統特色,又吸收了晉中商鋪的風格,達到了建築藝術和使用功能的和協統一。

  清虛觀

  走進清虛觀

  清虛觀是古城內最大的道觀,坐落於東大街東段路北。清虛觀始建於唐顯慶二年***657年***,原名太平觀,宋治平元年***1064年***改為清虛觀。元初改名為太平興國觀,後又易名“太平崇聖宮”,清代時複稱清虛觀。歷史滄桑,人世變遷,歲月的流逝使這裡的許多道教偶像所剩無幾。1998年,清虛觀被開闢為平遙縣綜合博物館。

  協同慶錢莊

  走進協同慶錢莊

  協同慶票號在咸豐六年***1856***創立於平遙南大街。該號財東是榆次聶店王家和平遙縣王智村米家。協同慶共有五院。一院分:攬櫃房、總帳房、埠際帳房;二院分:營業廳、埠際信房;三院分:協理房、祭祀房、經理房;四院是員工的生活區;五院是金庫所在。 票號舊址於2000年10月全面復修整理,現已開闢為“協同慶錢莊博物館”。內設30個展室,依託大量史料,運用光、電等現代手段充分展示了協同慶耐人尋味的興衰歷史。

  蔚盛長

  走進蔚盛長

  蔚盛長票號是平遙“蔚”字五聯號之一。成立於道光六年***1826年***,由原設於平遙城內的綢緞莊改組而成,總號設在平遙城內。1900年,慈禧太后攜光緒皇帝西行路過平遙時,因提取醇親王匯來的銀兩下榻蔚盛長票號。1912年經理雷士緯求到了書畫篆刻大師吳昌碩先生的墨寶“光緒行宮”四字,故又名“光緒皇帝下榻處”或“光緒客棧”。 蔚盛長先後在全國各地開設27個分號,1916年歇業,業務範圍包括匯兌官款、存款業務、貸款業務。舊址坐西朝東,一進院,佔地面積約260平方米,有房屋16間;鋪面臨街,面闊3間,進深2間。現儲存完好,被譽為風水寶地。

  蔚泰厚

  走進蔚泰厚

  蔚泰厚原是介休侯氏開辦的綢緞店。地址在平遙縣西街,與著名的日升昌票號中間只隔一個燒餅鋪。侯氏眼見日升昌由顏料莊改為票號後生意興隆,十分眼紅,但苦於無人能經營票號。恰巧這時日升昌副經理毛鴻翽與經理雷履泰意見不合,毛鴻翽受到排擠,侯氏就趁機把他拉了過來。道光十四年***1834年***蔚泰厚正式改組為票號,由毛鴻翽任總經理。在其經營下,蔚泰厚有了比較完善的規章制度,基礎愈加雄厚,聲勢愈加顯赫。

  同興公鏢局

  走進同興公鏢局

  同興公鏢局位於平遙古城南大街105號,時為平遙名揚京城、威震全國的王正清武林大師創立於清咸豐五年***1855***年建立,其子王樹茂盡得其真傳且有青出於藍之勢,因而同興公鏢局創立之始就成為當時全國著名鏢局之一。同興公鏢局為王正清所立,王正清,字鬆庵,號“面王”,平遙南良莊人。生於清嘉慶六年***公元1801年***,幼時讀過2年私塾,但家境貧寒,16歲背井離鄉,到北京一家麵館當學徒,當時還沒有軋面機,王正清必須用手肘揉麵,由此練就驚人臂力。王正清後拜武術大師劉留為師,學武3年,進步很快。之後他拜劉留師兄賈殿魁為師,賈殿魁曾教道光皇帝習武。賈很喜歡王正清,便資助他生活費,要他專心習武。王從師賈殿魁,由此學到少林散手108勢等多套武藝。同時,他與內家高手常義時常切磋武藝,3年後,王正清已貫通內、外二家。 王正清30歲那年,成為江西道臺朱文的武術教習。36歲,他跟隨朱文赴河南上任,前後9年,制服響馬大盜無數,幫助地方政府解決了治安難題。道光二十八年***公元1848年***,47歲的王正清告別江湖,返回平遙,次年開辦“同興公”鏢局。王正清與祁縣戴龍邦、文水李毓秀一起,並稱“華北三傑”。三人都有鏢局生意,時常互通有無,有時手下人還會在一起走鏢。 河南嵩山少林寺曾為王正清鑿碑刻,載入武林史。其子王樹茂盡得其真傳且有青出於藍之勢,因而同興公鏢局創立之始就成為當時全國著名鏢局之一。據說1900年八國聯軍攻戰天津打入北京,慈禧太后挾裹光緒帝逃往西安,西逃旅途少不了吃喝花銷,八月初九,二宮到達平遙,盤點現銀93萬兩,這麼大的數目,無人敢當此皇銀的保鏢,唯有山西平遙的王家敢接,適逢亂世,王家鏢隊一路上風塵僕僕,經歷波折,日夜兼程,只半月餘將銀兩送抵西安,分毫無差。這塊至今仍掛在王家舊址上的奉旨議敘的匾額,就是當年辦完這趟皇差後,慈禧太后的賞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