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茶文化內涵

  綜觀中國茶文化形成和發展的歷程,我們可以看到,茶文化內涵極為豐富。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對您有用。

  

  茶文化是指人們從事茶葉生產的活動方式和產品的總和,即有關茶葉的栽培、製造、加工、儲存、化學成份及療效研究……等等,也包括品茶時所使用的茶葉、水、茶具以及桌椅、茶室等看得見摸得著的物品和建築物。

  心態文化--人們在應用茶葉的過程中所孕育出來的價值觀念、審美情趣、思維方式等主觀因素。如人們在品飲茶湯時所追求的審美情趣,在茶藝操作過程中所追求的意境和韻味,以及由此生髮的豐富聯想;反映茶葉生產、茶區生活、飲茶情趣的文藝作品;將飲茶與人生處世哲學相結合,上升至哲理高度,形成所謂茶德、茶道等等。這是茶文化的最高層次,也是茶文化的核心部分。

  行為文化--人們在茶葉生產和消費過程中的約定俗成的行為模式,通是以茶禮、茶俗以及茶藝等形式表現出來。如宋代詩人杜來"寒夜客來茶當酒"的名句,說明客來敬茶是我國的傳統禮節;千里寄茶表示對親人的懷念;民間舊時行聘以茶為禮,稱"茶禮",送"茶禮"叫"下茶",古時諺語曰"一女不吃兩家茶",即女家受了"茶禮"便不再接受別家聘禮;還有以茶敬佛,以茶祭祀等等。至於各地、各民族的飲茶習俗更是異彩紛呈,飲茶習俗更是異彩紛呈,各種飲茶方法和茶藝程式也如百花齊放,美不勝收。

  制度文化--人們在從事茶葉生產和消費過程中所形成的社會行為規範。如隨著茶葉生產的發展,歷代統治者不斷加強其管理措施,稱之為"茶政",包括納貢、稅收、專賣、內銷、外貿……等等。據《華陽國志。巴志》記載,早在周武王伐紂之時,巴蜀地區的"茶、蜜、靈龜……皆納貢。"至唐以後貢茶的份額越來越大,名目繁多。從唐代建中元年***公元780年***開始,對茶葉徵收賦稅:"稅天下茶、漆、竹、木,十取一。"***《舊唐書?食貨志》***大和九年***公元835年***開始實行榷茶制,即實行茶葉專賣制***《舊唐書。文宗本紀》***宋代蔡京立茶引制,商人領引時交稅,然後才能到指定地點取茶。自宋至清,為了控制對西北少數民族的茶葉供應,設茶馬司,實行茶馬貿易,以達到"以茶治邊"的目的。對漢族地區的茶葉貿易也嚴加限制,多方盤剝。

  中國茶文化的知識

  1、紅茶有兩種:一種是條型茶又叫工夫紅茶,包括政和工夫和坦洋工夫;一種是紅碎茶。分為4個工序:萎凋、揉捻、發酵和乾燥。

  2、綠茶加工分為3個工序:即殺青、揉捻、乾燥。

  3、黃茶加工分為殺青、揉捻、悶黃、乾燥四道工序,悶黃工序是形成黃茶特點的關鍵工序,如果沒有悶黃這道工序,就稱不上黃茶。

  4、普洱茶是已經經過初步加工的綠茶,主要產於雲南省,普洱散茶的加工關鍵是發酵。普洱茶加工完成後,味道不苦不澀,咖啡鹼可以由4%升高到5.5%左右。

  5、烏龍茶是半發酵茶,它主要產於福建省的武夷山地區,其次是福建的閩南,再就是廣東省的潮汕地區。烏龍茶的採製方法與紅茶、綠茶大不相同,有以下幾方面要求:

  ***1***茶葉不能採摘過早過嫩;

  ***2***烏龍茶必須在陽光下進行晒青;

  ***3***採取“搖青”與“涼青”相結合的“做青”技術,使茶葉達到半發酵的程度;

  ***4***烏龍茶的烘焙技術特別講究。

  6、花茶是選用上等茶葉做茶坯,和濃郁芬芳的鮮花拌合窨制而成,它既有花香,又有茶香。

  7、緊壓茶是將散茶蒸青揉捻後放入模型中壓制成形,外形端正勻整,便於運輸,湯色紅濃明亮,葉底褐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