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的計算機病毒及其特點是什麼

  計算機病毒也會通過各種渠道從已被感染的計算機擴散到未被感染的計算機,在某些情況下造成被感染的計算機工作失常甚至癱瘓。與生物病毒不同的是,計算機病毒是一段人為編制的計算機程式程式碼,這段程式程式碼一旦進入計算機並得以執行,它就會搜尋其他符合其傳染條件的程式或儲存介質,確定目標後再將自身程式碼插入其中,達到自我繁殖的目的。以下是網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常見計算機病毒及特點的相關知識,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特徵:傳染,隱蔽,破壞,衍生

  引導型病毒是指寄生在磁碟引導區或主引導區的計算機病毒。此種病毒利用系統引導時,不對主引導區的內容正確與否進行判別的缺點,在引導型系統的過程中侵入系統,駐留記憶體,監視系統執行,待機傳染和破壞。按照引導型病毒在硬碟上的寄生位置又可細分為主引導記錄病毒和分割槽引導記錄病毒。主引導記錄病毒感染硬碟的主引導區,如***病毒、2708病毒、火炬病毒等;分割槽引導記錄病毒感染硬碟的活動分割槽引導記錄,如小球病毒、Girl病毒等。

  檔案型病毒是指能夠寄生在檔案中的計算機病毒。這類病毒程式感染可執行檔案或資料檔案。如1575/1591病毒、848病毒感染.COM和.EXE等可執行檔案;Macro/Concept、Macro/Atoms等巨集病毒感染.DOC檔案。

  複合型病毒是指具有引導型病毒和檔案型病毒寄生方式的計算機病毒。這種病毒擴大了病毒程式的傳染途徑,它既感染磁碟的引導記錄,又感染可執行檔案。當染有此種病毒的磁碟用於引導系統或呼叫執行染毒檔案時,病毒都會被啟用。因此在檢測、清除複合型病毒時,必須全面徹底地根治,如果只發現該病毒的一個特性,把它只當作引導型或檔案型病毒進行清除。雖然好像是清除了,但還留有隱患,這種經過消毒後的“潔淨”系統更賦有攻擊性。這種病毒有Flip病毒、新世際病毒、One-half病毒等。

  原始碼型病毒:攻擊高階語言編寫的源程式,在源程式編譯之前插入其中,並隨源程式一起編譯、連線成可執行檔案。此時剛剛生成的可執行檔案便已經帶毒了,非常少見,難以編寫

  入侵型病毒:可用自身代替正常程式種的部分模組或堆疊區,難以發現,清除起來困難.這類病毒只攻擊某些特定程式,針對性強。

  作業系統型病毒:可用其自身部分加入或替代作業系統的部分功能,因其直接感染作業系統,危害性較大

  外殼型病毒:將自身附在正常程式的開頭或結尾,相當於給正常程式加了個外殼,大多數病毒屬於這個型別

  良性病毒:僅僅顯示資訊、奏樂、發出聲響,自我複製的

  良性病毒是指那些只是為了表現自身,並不徹底破壞系統和資料,但會大量佔用CPU時間,增加系統開銷,降低系統工作效率的一類計算機病毒。這種病毒多數是惡作劇者的產物,他們的目的不是為了破壞系統和資料,而是為了讓使用染有病毒的計算機使用者通過顯示器或揚聲器看到或聽到病毒設計者的程式設計技術。這類病毒有小球病毒、1575/1591病毒、救護車病毒、揚基病毒、Dabi病毒等等。還有一些人利用病毒的這些特點宣傳自己的政治觀點和主張。也有一些病毒設計者在其編制的病毒發作時進行人身攻擊。

  惡性病毒是指那些一旦發作後,就會破壞系統或資料,造成計算機系統癱瘓的一類計算機病毒。這類病毒有黑色星期五病毒、火炬病毒、米開朗·基羅病毒等。這種病毒危害性極大,有些病毒發作後可以給使用者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