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主機板的組成部分及晶片介紹

  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計算機主機板的組成部分及晶片,讓大家更瞭解主機板,希望能幫到廣大網友。

  1.CPU插槽

  CPU是電腦的核心,這個就不用多說了。

  2.晶片組

  晶片組由North Bridge***北橋***晶片和South Bridge***南橋***晶片組成。北橋是CPU 與外部裝置之間的聯絡紐帶,AGP 、DRAM 、PCI 插槽和南橋等裝置通過不同的匯流排與它相連。由於北橋的功能越來越強、速度越來越快,整合的電晶體也就越來越多,發熱量自然就會大幅增加,所以時下多數廠商在北橋上加裝了散熱片或風扇,以免其在高速執行時因過熱而損壞。南橋***South Bridge***與北橋共同組成了晶片組,主要連線ISA 裝置和I/O 裝置。南橋晶片負責管理中斷及DMA 通道,其作用是讓所有的資料都能有效傳遞。

  3.主機板供電電路

  在電源介面和CPU 插槽的周圍有一些整齊排列的大電容和大功率的穩壓管,再加上濾波線圈和穩壓控制積體電路,共同組成了主機板的電源部分。設計合理的電源電路可以讓主機板工作更穩定,減少宕機現象。

  4.AGP 插槽

  AGP***Accelerated Graphics Port***即加速圖形埠,是主機板上靠近CPU 插座的褐色插槽,它通過專用的AGP 匯流排直接與北橋晶片相連,所以AGP 顯示卡的傳輸速率大大超過與其他裝置共享匯流排的PCI 顯示卡。AGP 介面從最初的AGP 1x 發展到AGP 2x 、AGP Pro 和AGP 4x,速度越來越快,功耗也越來越高。AGP 1x 能提供266MB/s 的頻寬,而AGP 2x 可達到533MB/s 的頻寬,最新的AGP 4x 高達1066MB/s 。

  5.ISA 插槽

  這是最古老的主機板插槽,它的工作頻率最慢,只有8MHz,通體黑色。不過也不要小看它,這可是486 時代紅極一時的產品,為計算機的發揚光大立下了汗馬功勞。現在只有少數音效卡和網絡卡會用到此插槽,Intel 公司已經在PC’99 規範中將此插槽徹底取消。6.PCI 插槽:這是常見也是最常用的主機板插槽,很多音效卡、網絡卡和SCSI 卡都採用此介面。PCI 插槽的工作頻率為33MHz***也有個別工作在66MHz***下。

  6.AMR 插槽

  全稱是***Audio/Modem Riser,音效/調變解調器插槽***,用以插入音效卡或Modem 卡。

  7.記憶體插槽

  按所接記憶體條劃分,記憶體插槽包括EDO 、SDRAM 、RDRAM 和DDR 等。不同插槽的引腳數量、額定電壓和效能也不盡相同。目前常用的是SDRAM 插槽,有168 個引腳。而DDR 和RDRAM 插槽則是今後的發展方向。

  8.IDE 和軟碟機介面

  IDE 介面用來連線硬碟和光碟機,軟碟機介面則用來連線軟盤驅動器。

  9.BIOS

  BIOS***Basic Input/Output System ——基本輸入、輸出系統***是一塊裝入了啟動和自檢程式的EPROM 或EEPROM 積體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