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下冊課文最後一課預習學案

  課文最後一課是七年級的同學即將學習的課文,那麼同學們應該如何進行學習呢?一起來看看小編整理的,希望對您有幫助。

  第一課時

  一、作品的歷史背景和作者都德簡介:

  這篇小說寫於1873年,普法戰爭於1870年爆發,普魯士軍隊長驅直入,佔領了阿爾薩斯、洛林等法國的三分之一的土地。普魯士政府為了讓當地人民永遠忘記祖國,好永遠統治這些地方,下了一道命令:這兩個州的學校,只准教德語,不準再教法語。《最後一課》就產生於這樣的時代背景。

  從普魯士軍隊佔領法蘭西國土的那一刻起,法蘭西人民就奮起反抗。法國作家都德也參加了這場戰爭,並以淪陷後的阿爾薩斯的學校被迫停教法語改教德語為題材,通過最後一堂法語課的描述,表現了法國人民對祖國的熱愛,對侵略者的仇恨。

  都德***1840~1897***,法國著名小說家。他的早期代表作品有長篇自傳體小說《小東西》。1870年普法戰爭爆發以後,都德應徵入伍,後來曾以戰爭生活為題材,創作了不少短篇作品,有《柏林之圍》***收在現行的高中課本中***、《最後一課》等。《最後一課》是他的短篇小說代表作。

  二、如何把握小說的三要素:

  小說的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節和環境描寫。或簡稱為:人物、情節、環境。

  人物形象:人物形象的核心是人物的思想性格。小說中的典型人物是作者根據現實生活創作出來的,他不同於真人真事,“雜取種種,合成一個”,通過這樣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生活,更集中、更有普遍的代表性。

  人物描寫的角度有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

  正面描寫包括:外貌、語言、動作、神態、心理、細節描寫;側面描寫指:以他人言行來反映人物等***又叫側面烘托***。

  故事情節:是指作品所描寫的事件發展,演變的全過程。

  故事情節的結構:***序幕***-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尾聲***

  故事情節的作用:展示人物性格,表現作品主題。

  環境描寫:是指對人物活動的環境和事情發生的背景作描寫。

  環境描寫分為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自然環境描寫是指對人物活動的時間,地點,季節,氣候及花草鳥蟲的描寫,對錶達人物的心情、渲染氣氛都有不少的作用。社會環境描寫是指對人物活動的具體背景,處所,氛圍以及人際關係等作描寫,它揭示了種種複雜的社會關係,如人物的身分、地位、成長的歷史背景等等。

  學 習 導 航 學習筆記

  一、自主學習:課前預習

  1.認真閱讀“導學案”“知識連結”,瞭解作品的歷史背景和作者,知道怎樣依據小說的文體特點分析課文。

  2.默讀課文,邊讀邊給每個自然段標上序號,標出生字、詞;標出有疑難的字、詞,並藉助字典、詞典自主解決。

  3.再次認真默讀課文,依據故事情節的發展,理清課文脈絡,將本文分為三部分,並給第二部分分層,將預習筆記寫在課文相關的地方。

  4.跳讀課文,圈點:小弗郎士心理反應、思想感情變化等心理活動描寫的句子,並進行批註。圈點疑難之處。

  二、合作探究,展示提升:

  1.複述基本情節。

  要求:能體現情節發展的脈胳。

  2.結合課後練習第一題,談一談你對小弗郎士的認識。說一說作者選擇一個淘氣調皮的男孩作為小說的主人公,有什麼好處?

  三、訓練鞏固:

  1.當堂訓練:寫在語文作業本上。

  續寫練習:設想小弗郎士上完最後一課,在回家的路上再次見到上學時所見的景物時又將有什麼樣的感受呢?

  題目:回家路上

  要求:寫小弗郎士回家路上的所見、所聞、所感;運用心理描寫的手法來表現他的思想感情。

  2.課後作業:

  《基礎訓練》第一、二、三大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