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探究道德品質

  道德品質,也稱“德性”,簡稱“品德”,是一定社會的道德原則和規範在個人思想和行為中的體現。下文非常詳細介紹道德品質的定義和要求。

  道德品質的定義

  道德品質也稱“德性”,簡稱“品德”,是一定社會的道德原則和規範在個人思想和行為中的體現。道德屬於上層建築的範疇,是一種特殊的社會意識形態。它通過社會輿論、傳統習俗和人們的內心信念來維繫,是對人們的行為進行善惡評價的心理意識、原則規範和行為活動的總和。個人在道德行為中所表現出來的比較穩定的、一貫的特點和傾向。是一定社會的道德原則和規範在個人思想和行為中的體現。由道德認識、道德情感、道德信念、道德意志和道德行為等因素構成。在中國社會主義時期,最高尚的、最能體現無產階級和廣大勞動人民利益的是共產主義道德品質。

  道德品質詞語辨析

  歷史上各種倫理學說都根據其所代表的社會或階級的道德原則和規範,提出相應的道德品質的範疇體系。 如中國古代的儒家,提出了以 “仁”為核心的,包括“智、仁、勇”,“恭、寬、信、敏、惠”和“溫、良、恭、儉、讓”等道德品質的範疇體系。同人的其他品質或品性相比,道德品質的一般特徵是綜合體現一定社會或階級的道德要求,高度凝結著個人自覺的意志和信念,並因此表現為道德行為總體的穩定傾向。馬克思主義倫理學認為,現實社會關係狀況是道德品質形成和發展的客觀基礎,參加社會實踐是道德品質形成和發展的根本途徑,個人的主觀努力和自我修養是道德品質形成和發展的內在條件。對於共產主義道德品質的形成來說,更應注重於參加革命實踐、接受共產主義教育和自我道德修養。

  道德品質表現

  表徵個人道德的總體特點的範疇。簡稱品德。指體現一定社會或階級的道德要求,並具有穩定性傾向的個人的道德意識和行為的特點。道德品質表現在——

  ①道德意識,包括道德認識、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等;

  ②道德行為,包括道德言語、道德行動和道德習慣等。道德意識引起並調節人們相應的道德行為,道德行為實現、鞏固和深化人們相應的道德意識,二者綜合構成一個人的道德品質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