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人創業勵志短篇故事

  創業是成功的過程,成功也是一輩子的過程,看看那些農村人創業的故事,學習他們,找到成功的方法,感受他們勇於創業的精神,激勵自己的鬥志l.nm下面是小編分享的,希望能夠有所幫助。

  一:

  殘疾人創業辦養殖場年賺60萬

  陳世華在他的養殖場前

  他的右手在一次創業中致殘,只剩下一半手掌、一個指頭,然而他並沒有因此停止追逐致富夢;在兩次創業血本無歸後,他挺起脊樑繼續創業,利用村組閒置的山地水庫開辦養殖場,混養鴨、羊、豬和魚等。功夫不負有心人,如今,他創辦的這個養殖場年可獲利60萬元,他就是陽新世華養殖場董事長陳世華。

  學徒三年練就優秀品質

  1980年,剛滿16歲的陳世華初中畢業,在父親的要求下,他跟著遠房一個表叔,當起了為期三年的木工學徒。

  學木工最難的除掌握技術外就是讀懂圖紙。勤奮又聰明的陳世華很快掌握了木工技術,但只有初中文化的他,就是不能獨立對照圖紙做好木工活,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讀不懂英文符號,看不懂圖樣結構,需要別人解釋才能做。如何才能使自己儘快讀懂圖紙?陳世華就此多次問師父,得到的總是一個回答:熟能生巧。

  於是,白天,陳世華就拿著圖紙慢慢做,虛心向師兄弟們請教;晚上,他就拿不同圖紙進行對比,找出其中異同點。這樣,不到一年的時間裡,不管什麼字母,不管什麼圖紙,陳世華都能讀出來,讀得懂。在師父眼中,陳世華在學徒期間已有很多方面“青出於藍而勝於藍”,這是他所有徒弟中的“唯一”。

  兩次創業傷身又蝕財

  1999年,細心的陳世華髮現,農村很多山場被人承包,木材加工將是不錯的行業。於是,2000年,他說服家人,毅然放棄用了20年的斧頭,拿出全部積蓄購置了電鋸等裝置,專門為加工戶提供裁鋸服務。

  隨後十年的忙碌生意和豐厚收入,證明了陳世華當初決策的正確性和可行性。但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就在他計劃擴大規模準備大展巨集圖時,2010年6月的一次工作中,他右手四指被電鋸無情奪去,手掌也被削去一半。

  躺在病床上的陳世華,一想到自己的大好事業就要終止,不由得長長哀嘆,黯然神傷;一想到作為家裡的頂樑柱,不得不為一家人今後生活著想,他又憂心忡忡。但這些壓力更是激發了陳世華重拾生活的信心和重新創業的決心。

  傷口癒合後,陳世華和家人商議決定,利用水田種養蓮子。2011年,陳世華在家鄉承包40畝水田,種植了蓮子。在陳世華悉心的培植下,蓮子產量豐收,但因市場價格不穩定,蓮子由原15元/斤的價格跌至7元/斤。結果,他不但血本無歸,而且還多出3萬元的債務。

  永不服輸終於創業成功

  失敗是成功之母。在面對多次創業的失敗,陳世華沒有灰心氣餒,而是認真總結經驗,並計劃總投資30萬元,利用村組閒置的山地水庫混養鴨、羊、豬和魚等。但養殖場地和啟動資金是第一道難題。

  2012年12月,當地政府得知陳世華的情況後,主動組織鎮村幹部多次與當地群眾協商,徵求多方意見,最終把泉口村丁壠水庫地帶計200畝山地水域面積租賃給他,為他找到了合適的養殖場地;陽新縣人社局瞭解陳世華主動上門為他辦理了5萬元的小額擔保免息貸款,為他解決了資金難題,還讓他參加免費的養殖技能培訓,減輕他養殖的技術風險。

  這樣,陳世華很快走出失敗的陰影,迎來了屬於自己創業的“春天”:2013年底,該養殖場年純收入60多萬元。“目前養殖場正處發展階段,規模還需擴大。下一步,我計劃投資20萬元,建立可養殖萬羽雞的養雞圈,充分利用水庫的生態資源,逐步擴大鴨、豬、羊、魚、雞等複合式養殖基地,爭取到年底純收入突破百萬大關!”談起養殖場的前景,陳世華信心百倍。

  二:

  湖南湘鄉90後大學生的農村養豬致富

  最初的夢想——回鄉創業,帶鄉親們致富開大奔

  2009年高考後,李錫武第一次坐火車去到了上海打工。餐廳服務生、銷售員、搬運工……這些他都做過,他說:那時的他就像大海里的一滴水,看不到一絲成功突圍的希望,是的,水泥鋼鐵築成的大牆,卻無法融入他的夢想。而一次中國大事件卻讓他困擾的心豁然開朗——2010年的上海世博會,李錫武說:在上海世博會上,讓他感受到了科學的力量,想想這個發達繁華的大都市,再想想自己貧困的家鄉,也許通過自己的力量也能改變家鄉的風貌呢?就這樣,李錫武足足思考了一個星期後,踏上了返鄉路。

  回到家鄉後,問題來了:他該選擇什麼創業呢?

  李錫武告訴我:回到家鄉後,擺在他面前的只有兩條路,要麼跟爸爸去錳礦開礦,要麼跟媽媽一樣在家養豬,權衡了一下,最後李錫武選擇了養豬來發家致富,發展綠色農業,帶動家鄉人。他更跟鄉親們說:“自己富不算富,大家富才能讓家鄉的面貌有所改變。”

  從城裡人變身豬倌,村裡人能不笑話嗎?

  村裡一下炸開了鍋。鄉親們紛紛質疑:他瘋了嗎?在城裡幹啥不好,非得回農村養豬,這讓家人的臉往哪擱?更有人說:要是賠了錢,你李錫武以後討米都沒人給。一句句風涼話讓李錫武有點心寒,可是夢想的溫度足以溫暖自己的心,他選擇無視這些閒言碎語,而是開始籌集資金,設計圖紙,規劃豬場,資金不夠,他就自己建豬場。那年夏天,他與父親上山砍樹,運磚瓦、砂石,父親當泥工,他當副工,汗流浹背,身上也晒得黝黑。3個月的時間,一磚一瓦砌成了1200多平方米的豬舍,也砌好了他生態養殖的藍圖,讓他離自己的夢想又近了一步。

  要做就要認真做,李錫武成為了一個好豬倌

  李錫武從2011年3月開始養豬,白天他和小夥伴們一起掃糞,喂料,觀察豬的飲食起居,向有經驗的飼養員請教。晚上他就看養殖書,上網查資料,並攻讀湖南農業大學畜牧獸醫專業自考本科,有知識才能更好地科學養殖。李錫武幾乎每天都和豬呆在一起,它們不好他也跟著難過。

  豬長出來的是瘦肉,大家才願意買。李錫武養的豬白白胖胖,口碑漸漸傳開,豬價也正上漲,天時地利人和,李錫武把他賺的錢和申請的補貼投入到擴大再生產,現代化標準化生產基地很快就落成了。

  從發家致富轉向為人類大健康著想服務

  人說:一夜白頭,一夜長大;面對突如其來的生離死別,90後小夥李錫武幾乎奔潰!最親密的舅舅因為萬惡的癌症突然離世,讓他還沒好好報答舅舅,舅舅就這樣永遠的離去了,這對正在創業的李錫武來說是一個沉重的打擊;也讓他意識到當今人們都在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健康;而人類要健康除了運動,就是吃,運動這種自主性強的事情我們管不著,但如果我們有心,就能讓大家吃到健康安全的食品。於是,李錫武又完善了自己的夢想:讓城裡人安心工作,讓農村人做自己內行的事情,即把土產品送上城裡餐桌,讓城鄉人共同致富。

  事業步入正軌,李錫武開啟了新的事業

  要獲得成功就不能做思想的巨人,行動的矮子,2014年6月13日,李錫武和幾位志同道合的朋友成立了湘鄉市秋谷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公司聯合了湘鄉金石、翻江、寧鄉雙鳧鋪、韶山等地的12家養殖基地,養殖黃牛、黑山羊、土雞和土豬,還配套了60多畝有機肥種植的蔬菜。

  李錫武說:“我們要讓每一個城裡人隨時感受農村的味道,要讓每一個農村人的勞作都有經濟效益的回報。秋谷農業存在,目的不是去消滅誰,推翻誰,而是建立未來我們認為更加公平、更加透明、更加安全的綜合農產品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