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人創業勵志事蹟

  創業就是為了找到成功的機遇,但成功並非易事。看看那些農村人的創業事蹟,學習他們,找到自己的成功方法。那麼下面是小編分享的,就隨小編一起去看看吧,希望能夠有所幫助。

  一:

  90後成茶山農場主種茶創業月入50萬

  90後成茶山農場主

  4年前,家在信陽市溮河區龍潭村的陳星,考入鄭州大學商學院。4年後,主意已定的陳星,堅持回到自己的家鄉信陽種茶創業。

  生態旱茶、物聯網管理、建體驗館……這名90後大學生,如今已是300多畝茶山的農場主,“綠泉茶葉”的創始人。

  不僅建立了茶葉生產基地,陳星還接手當地茶葉專業合作社,整合農戶資源和茶葉資源。目前,合作社已有200多戶茶農,兩千多畝茶山。

  2015年年初,陳星在鄭州與人合作,成立了他的第一家體驗式茶館,微店以及線上商城的完善,幫助他進一步擴大了市場,也使得他的產品銷售額逐步上升。如今的陳星,月銷售額已達50多萬元,而他也正在把大學四年裡學到的新理念、新的營銷方法用在創業中。

  大學裡拼出創業基礎

  陳星的家鄉信陽市溮河區龍潭村,是信陽毛尖的主產區。

  但令家鄉人頭疼的是,本地茶葉的高品質和銷路差一直是個矛盾:外地人買不到正宗的高山好茶,本地的好茶又找不到好的銷路。

  如此現實,使得陳星把“為家鄉的茶葉找到好出路”一直當作自己的理想。

  走訪茶館、拜訪大師、觀摩學習、親身實踐……從大一開始,陳星就在為以後的創業打基礎。

  大一時,他一邊開淘寶店銷售家鄉的茶葉,一邊不厭其煩地走訪鄭州各大茶館、茶店實地學習。大二時,他和商家合作,結合無土栽培技術,定製有機蔬菜生長櫃,廣泛地接觸有機農業。大三時,他乾脆到東區的一個茶葉公司裡實習,甚至連寫論文都與茶葉有關,他的一篇《信陽毛尖的品牌與銷售現狀》課堂論文,被老師稱讚有加……這期間,他還不斷走訪各大產茶名山,拜訪茶界名人。

  組團創業不只是種茶

  掌握了一系列的茶葉種植和營銷理念後,他開始著手組建自己的團隊。

  他先是趕到上海,邀請從事廣告工作的好友馮士泰回鄉一起創業,並於2014年年底,成立了自己的第一家茶葉公司。

  在陳星的創業理念中,其實並非種茶賣茶這麼簡單,他想要建立的是一個茶葉生態圈。

  公司成立後,他跑遍了方圓幾十裡,考察地形地貌和周邊旅遊市場,開始建立自己的茶產品配套基地。其中配套有天然魚池、餐飲住宿、農家樂、體驗採摘區、茶葉生產加工區、茶品體驗館***產品展銷區***以及可遠端監管的物聯網下的mini茶場建設等服務體系。

  通過資源整合,生態圈逐漸建立起來。這樣不僅帶動了家鄉茶產業發展,還帶動了當地旅遊業的發展。

  讓家鄉茶農與時代接軌

  俗話說“一個好漢三個幫”,而陳星的創業團隊不斷壯大,他的好友們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從上海回鄉的馮士泰、鄭大大四的學生雷智強,慢慢地都成了陳星團隊的核心骨幹。

  而隨著生態圈的建立,陳星也在想著把產品和服務質量提升起來,讓產品質量打造信陽毛尖原生態第一品牌,讓家鄉的人能共同富裕起來。

  陳星說,他的父親是一個只會寫自己名字,玩不轉微信網路的地地道道的茶農,和大多茶農一樣,只懂種茶不懂賣茶。

  而到了陳星這一代,就是想憑藉自己的努力和堅持——不僅要種好茶,還要賣好茶,讓茶農的生活,真正能與這個快速的時代接上軌。

  陳星說,他就是想讓和父親一樣世世代代種茶卻富裕不起來的茶農,能用現代理念種茶,都能富裕起來。

  二:

  唐山留學生回鄉創業 庫存5萬公斤鮮肉待銷

  留學韓國回鄉創業的樂亭縣龐各莊鄉大學生劉凱,帶領樂亭縣牧康畜禽養殖專業合作社102戶社員搞野豬養殖,幾年來效益一直不錯。去年,他們飼養野 豬的規模、產量都有所提升,但豬肉銷量卻不如往年。眼看快過年了,望著存放在冷庫裡的5萬公斤鮮野豬肉,劉凱很是著急。

  1月29日上午,記者在位於龐各莊鄉王莊子村的樂亭縣牧康畜禽養殖專業合作社養殖場看到,佔地24畝的9個養殖大棚依次排開,大棚裡面,是用鋼 筋圍成的一個個約12平方米的野豬圈,機靈可愛的小乳豬、健康活潑的保育豬、肥頭大耳的育肥豬,有的在歡快地吃食,有的在睡覺,有的在喝水解渴。劉凱介紹,這些豬都是長白山原始森林的純種野豬與中國原生態母豬雜交的二代產品。2007年,劉凱從韓國忠北大學國際貿易專業畢業。2008年,劉凱與河北醫科大學研究生畢業的妻子結婚。2009年,養豬市場瘦肉精新增嚴重,劉凱經吉林延邊朋友介紹,買來長白山奔跑野豬飼養,家人和朋友吃過野豬肉後,都認為肥肉肥而不膩,瘦肉瘦而不柴。從此,劉凱便萌生了養殖野豬的想法,他以每頭1萬元的價格引進108頭長白山奔跑野豬,飼料為玉米、大豆、甜玉米芯,生長週期為1年半左右。該專案作為樂亭縣畜牧行業的龍頭,也得到了該縣相關部門的幫扶和支援。經唐山市畜牧水產品質量檢測中心檢驗,按照農業部相關規定,其養殖的野豬磺胺類、金黴素、土黴素等12項指標均符合標準要求。6年來,他們已經投資1600萬元,僅去年一年就投入400萬元,用於豬舍改造、聘請畜牧專家、青儲1000多噸甜玉米芯發酵飼料及豬場日常管理經營。2014年,劉凱帶領102戶村民建起樂亭縣牧康畜禽養殖專業合作社。往年野豬產量在2萬公斤左右,銷售不成問題,去年野豬養殖規模、產量都有所提升,現有存欄野豬2600頭。年底宰殺後,約5萬公斤切割冷凍野豬肉存放在冷庫裡。

  為幫助村民開啟銷路,近日,劉凱一直在忙著利用網路、電話、微信等方式聯絡買家,北京、天津、山西及省內部分城市的客戶陸續訂購野豬肉,唐山荷花坑市場也有他們的野豬肉產品,受到消費者歡迎。

  劉凱說:“我們的目的是讓更多的人吃上健康的肉食,但面對眼下銷售市場遇冷的現狀,我們急需得到大家的支援和幫助。100多戶村民一年的收成希望都在這裡,他們盼著快將庫存的野豬肉賣出去。希望有這方面需求的社會各界人士與我聯絡,電話:13503156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