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胃的中藥方是什麼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都選擇用中藥來治療胃病,因為對胃的傷害更小。那麼,呢?小編帶你去了解一下吧。

  護胃的中藥方

  四磨湯

  四磨湯能增強腸蠕動,是一種快速排除胃腸積滯,全面增強、調理消化功能,促進消化的有效驗方。適用於腹脹、納差、噯氣、便結、便祕的治療,對術後腸麻痺的功能恢復也有效。大人、小兒均可服用。對腹部手術後患者恢復腸蠕動的效果亦佳。

  六味安消

  六味安消是天然胃腸動力藥,能明顯加速胃排空及促進腸的運動。能保留大量水分,增加腸容積,軟化大便,亦可刺激腸壁,使腸蠕動增強,促進排氣、排便,緩解腹脹,治療便祕。

  枳實消痞丸

  枳實消痞丸系金元時代名醫李東垣所創,“治心下虛痞,惡食懶倦,開胃進食。”能治療慢性淺表性胃炎、萎縮性胃炎、糜爛性胃炎、膽汁反流性胃炎,緩解胃痛、胃脹、痞滿、噯氣、泛酸、噁心、食慾不佳等胃動力不足的症狀。

  保和丸

  保和丸有使胃腸運動節律增加,收縮加強。能明顯增強胃腸道蠕動,促進腸內容物的推進。治療後多數患者的腹脹、腹痛、便祕等症狀緩解。

  香砂六君丸

  當人體遭受邪氣侵襲,也易引起胃腸動力方面的疾病。此時,只要驅除外邪,就可恢復胃腸動力。如盛夏暴食冷飲而致寒遏胃陽,出現納呆、腹部冷痛長期嗜食膏粱厚味使胃腸積熱,出現口臭便祕、嘈雜善飢寒溼困脾或溼熱蘊阻而致脾失健運,出現脘腹痞滿、納呆便溏時可以服用香砂六君丸。

  健胃消食片

  是治療脾不健運、不飢食少、消化不良的常用藥,有健胃、助消化、促進胃腸動力的作用。

  食療護胃的方法

  一、大蒜

  大蒜具有溫中消食、行滯氣、暖脾胃、消積、解毒、殺蟲的功效,尤其是其中豐富的大蒜素,能殺死很多種致病真菌和鉤蟲、蟯蟲、滴蟲。生吃大蒜是預防流感和預防腸道感染病的有效方法。生薑性味辛溫,有散寒發汗、化痰止咳、和胃、止嘔等多種功效。

  需要注意的是,胃潰瘍患者和患有頭痛、咳嗽、牙疼等疾病時,不宜食用大蒜。陰虛內熱及邪熱亢盛者忌食生薑。

  薑絲大蒜片的製作方法:

  將大蒜剝皮後切成片,蒜片放置幾分種,使蒜氨酸和蒜酶在空氣中充分結合產生大蒜素,再把生薑洗淨切成絲,兩者拌在一起,放入少量的鹽,醃一下, 使薑絲與大蒜片混合在一起,然後再撒上麻油,既養胃開胃、又消炎抗菌的可口小菜就做好了。無論是吃饅頭還是麵包,或者中式的麵條,薑絲大蒜片均可佐餐。

  二、山藥

  山藥具有健脾補肺、益胃補腎、固腎益精、聰耳明目、助五臟、強筋骨、長志安神、延年益壽的功效。

  山藥含有皁甙、黏液質、膽鹼、澱粉、糖類、蛋白質和氨基酸、維生素C等營養成分。山藥富含黏蛋白、澱粉酶、皁甙、遊離氨基酸的多酚氧化酶等物質,為病後康復食補之佳品。

  山藥幾乎不含脂肪,所含黏蛋白能預防心血管系統的脂肪沉積,防止動脈硬化。食用山藥還能增加人體T淋巴細胞,增強免疫功能,延緩細胞衰老。山藥可促使機體T淋巴細胞增殖,增強免疫功能,延緩細胞衰老。

  這也證明了“常服山藥延年益壽”的說法是科學道理的。山藥中的黏多糖物質與礦物質相結合,可以形成骨質,使軟骨具有一定彈性。本品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礦物質,所含熱量又相對較低,所以有很好的減肥健美的功效。

  山藥熘肉片

  原料:山藥、黑木耳、豬裡脊

  調料:料酒、糖、鹽、味精、胡椒粉、蛋清、水澱粉、蔥末

  做法:

  1、山藥去皮洗淨切片;黑木耳用水泡軟洗淨。

  2、裡脊肉切薄片,加鹽、味精、料酒、蛋清、水澱粉上漿。

  3、鍋燒熱,倒入少量油熱時下肉片滑嫩,同時下山藥片、木耳滑熟,倒出控油。

  4、鍋中留少許油,煸香蔥花,加料酒、水、鹽、味精、糖、胡椒粉調味,用水澱粉勾芡,再倒入剛做好的菜料翻炒均勻即可。

猜你感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