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長的瀑布

  世界最長的瀑布,是位於非洲的剛果***金***境內,剛果河的上游段的基桑加尼瀑布。由於剛果河從高原突然墜落到平原,形成了--基桑加尼瀑布群。

  基本介紹

  基桑加尼瀑布是由許多瀑布組成的瀑布群,瀑布群分佈在100公里的的河道上,跨越赤道,其中有7個比較大的瀑布,南邊的5個瀑布相距較近,落差也不大。最大的一個瀑布寬800米,落差50米。在下游地段又有一系列的瀑布,其中"利文斯頓瀑布",總落差有280米,這裡兩岸懸崖陡壁,河寬僅有400米,最窄的地方只有220米,洶湧咆哮的河水奔騰直下,氣勢壯觀,因此蘊藏這豐富的水利資源,從動力學的觀點來看,該瀑布群是個天然的發電站,每年可提供上百億度的電力。

  剛果河兩次穿過赤道,在南北兩半球的熱帶草原氣候的影響下,其水量非常豐富,剛果河河口由於海岸地勢下沉,加上河水流量巨大,流速急快,所以剛果河的入海口沒有象其它河流的入海口常見的、由於泥沙沉澱而形成的三角洲。由於基桑加尼瀑布的自然地形地貌,因此剛果河的航運受到了極大的影響。剛果河的上游、中游和下游的鐵路是分段的,一節一節的,有瀑布的地段就有鐵路,沒有瀑布的地段就有航運,所以剛果河的航運是有鐵路作為航運的一部分也是很少見的特色之一。

  知識拓展

  基桑加尼,舊稱"斯坦利維爾"。"剛果民主共和國"第三大城市,東方省首府,該國東北部最大的工商業城市。在剛果河***扎伊爾河***中游、博約馬瀑布群下端。氣候為熱帶雨林氣候,地勢起伏不大。人口約682599***2004***。

  自然資源。始建於1882年,國家獨立初期曾作為臨時首都,90年代內戰前曾有多國領事館,但均已撤出。市區跨河兩岸,以浮橋和輪渡聯絡。有紡織、水泥、食品、飲料、化工染料基桑加尼工業。漁業頗重要。水陸聯運樞紐。公路網中心。鐵路繞過瀑布群通烏本杜,連線剛果河中、下游通航河段,但已經廢棄。有國際航空站。有基桑加尼大學及農業、醫學、師範等院校,有市立動物園,但已殘破不堪。郊區建有水電站。

  經濟發展。有沙石公路通往 北基武省貝尼等城市,市內有數家黎巴嫩餐廳和旅店,隨處可見鑽石商店和金店。90年代初期因附近有中國援建的糖廠,曾有過一家中國上海餐廳,已經不復存在。當地有華為和中興兩家中國企業。華人不足50.

  歷史沿革。基桑加尼是扎伊爾東北部城市,上扎伊爾區首府。1966年前稱斯坦利維爾。居扎伊爾河***剛果河***中游,市區跨河兩岸,以輪渡和浮橋相聯,市中心在右岸。人口33.9萬***1976***。位於剛果盆地東北端,市區開闊平坦,海拔415米。東部點布有海拔 500米以上的丘陵。上至烏本杜間長90餘公里河段為博約馬瀑布所在,由總落差70米的7個瀑布組成,富水力,景觀壯麗。地處赤道***北緯0°31′***,屬熱帶雨林氣候,終年高溫多雨。各月平均氣溫都在24℃以上,年降水量1700毫米以上。原為殖民據點,1883年重建,曾稱瀑布站。19世紀末發展為扎伊爾北部重鎮。現為扎伊爾東北部工商業中心,有紡織、釀酒、榨油、水泥、化學、印刷等工業,電力來自利用瀑布落差所建水電站。周圍地區油棕、稻米、棉花、咖啡、可可、橡膠、木材等在此集散。捕魚業較盛。重要水陸運輸樞紐,國內南北主要公路幹線交會點,扎伊爾河中游航線起點,鐵路南通烏本杜,連線不能通航的瀑布河段。郊區有國際機場。為東北部文化、旅遊中心,有扎伊爾國立大學分校和農、醫、師範院校;瀑布群每年招徠大量遊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