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吐奶什麼原因

  嬰兒吐奶是寶寶常見的現象,那麼,?嬰兒吐奶如何護理?下面就由小編告訴大家吧!

  

  寶寶吐奶分為生理性和病理性原因,生理性吐奶一般會自行緩解,如果是病理性吐奶需要帶寶寶看醫生,所以父母們要分清。

  寶寶生理性吐奶通常發生在4個月前,尤其是新生兒。吐奶表現吃完後吐出來少量奶液,或者打了個嗝帶出來一口奶,一般量不多,表現為溢位或輕吐。奶液性狀吐出來的奶還是原狀液體。一吃完後表現吐完後沒有痛苦表情,甚至更愉快。

  寶寶病理性吐奶,會發生在任何月齡、患某種疾病的寶寶身上。吐奶時呈噴射狀。一般要把胃裡的奶吐光,還會吐出胃液。如果是餵奶間隔很長時間了,會吐出來帶奶塊、有酸味的半消化奶液。除吐奶外還伴隨著其它身體不適的症狀。

  關於避免吐奶,吃母奶的孩子在這方面要優於吃奶瓶的孩子,吃奶瓶會吞嚥大量空氣,吃母乳則不會,因為寶寶的嘴和媽媽的乳頭形成一個真空吸附,空氣不容易侵入。至於吐奶量,只是看上去很多,其實大部分是胃液,孩子不會因此而餓肚子。

  嬰兒吐奶的護理方法

  護理一:奶液反流容易誤入氣管肺部嚴重會引起寶寶窒息!因此在寶寶嘔吐的時候,要讓寶寶側躺或者頭偏側,將手巾墊在寶寶臉部下面並抬高上半身,這樣做可以避免吐出物誤入氣管及肺部。用手帕、毛巾卷在手指上伸***腔內甚至咽喉處,將吐、溢位的奶水食物大略及快速的清理出來,以保持呼吸道順暢,免得阻礙呼吸。此時,清除口腔要比鼻腔重要!所以平常身邊隨時要配置小手帕、小毛巾,以備不時之需***鼻孔則可用小棉花棒來清理***。

  護理二:多觀察寶寶面部表情。多觀察寶寶面部表情可不是看他會不會笑,而是如果寶寶出現臉色變暗、變紅、變紫伴有憋氣的話要警惕他是不是有窒息的情況。因為食道的開口與氣管的開口在咽喉部是相通的,吐奶時最怕的,就是奶水由食道突然反逆到咽喉部時,剛好於吸氣的當兒,誤入氣管,即所謂的嗆奶。量大時,將造成氣管堵塞,呼吸不能進行,馬上會缺氧危及生命。如果發現寶寶憋氣不呼吸或臉色變暗時,表示吐出物可能已進入氣管了,馬上使其俯臥在大人膝上或床上***硬質床***,用力拍打其背部四至五次,使其能咳出。

  護理三:吐奶後可以給孩子漱口,清潔口腔,半個小時以上給寶寶補充水分。孩子吐奶後,如果馬上給孩子補充水分,可能會再次引起嘔吐。因此,最好在吐後30分鐘左右用勺先一點點地試著給孩子喂些白水。

  護理四:吐奶後,要將每頓奶量減少到二分之一,如果是母乳餵養的話要縮短餵奶時間。在寶寶精神恢復過來,又想吃奶的時候,我們可以再給寶寶喂些奶。但每次餵奶量要減少到平時的一半左右,不過餵奶次數可以增加。在寶寶持續嘔吐期間,我們只能給寶寶餵奶,而不能喂其他食物,包括輔食。

  護理五:母乳餵奶比奶瓶餵養發生吐奶的概率要低。吃母奶的孩子在這方面要優於吃奶瓶的孩子,吃奶瓶會吞嚥大量空氣,吃母乳則不會,因為寶寶的嘴和媽媽的乳頭形成一個真空吸附,空氣不容易侵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