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便祕什麼原因引起的

  嬰兒的消化吸收系統很弱,在寶寶的成長過程中如何經常出現便祕的話就會影響寶寶的身體發育以下就是小編給你做的整理,希望對你有用。

  嬰兒便祕的原因

  一、代表人物:貪食寶寶

  關鍵詞:消化液

  人體腸道內分泌的具有消化功能的消化液不是無限量的,如果寶寶吃的食物過多或者經常大量進食不容易消化的食物,就會因為消化液分泌的相對不足而出現消化不良的趨勢,而且因為腸道內壁的潤滑程度下降,很容易令大便在體內長時間儲存。

  二、代表人物:厭食寶寶

  關鍵詞:過度吸收

  與吃得過多剛好相反,如果進食的正餐太少,或者只吃亂七八糟的零食,那麼處於生長髮育旺盛期的寶寶會感到飢腸轆轆,腸道就會拼命去消化為數不多的食物,過度吸收食物分解的營養物質,因此剩餘的食物殘渣會很少,更容易聚集在腸道內,不易被排出。

  三、代表人物:羹食寶寶

  關鍵詞:成分不均

  食物經過精細的深加工會變得過於精緻,不僅營養成分很可能已經被破壞掉了,而且還會出現所含的碳水化合物和膳食纖維太少,以及蛋白質過多的現象,這樣一來,糞便本身含有的毒素增加了,而它黏稠而緩慢排洩過程可以使毒素的吸收增多,導致血清尿素和氨的升高。

  四、代表人物:缺水寶寶

  關鍵詞:水分回收

  寶寶每天飲用的白開水過少,再加上夏季天氣炎熱,汗液蒸發快,呼吸道丟失水分量增加,尿液較多等因素,寶寶體內缺水的情況就會加重,此時腸道接收到內環境“缺水”的訊號,開始增加對結腸內糞便水分的重吸收,於是變得乾燥的糞便自然難以被寶寶順暢地排出。

  五、代表人物:陋習寶寶

  關鍵詞:排便反射

  當腸道內的糞便到達一定量時,就會刺激壓力感受器引起排便反射,所以應當訓練寶寶一有便意就知道坐小桶。養成排便的好習慣,那些沒能及時養成排便習慣或者由於玩耍而忽略了便意的寶寶,會因為糞便慢慢蓄積導致腸道變粗,彈性下降,排便反射也會隨之減弱。

  六、代表人物:服藥寶寶

  關鍵詞:刑作用

  有不少藥物的副作用都會影響到排便,比如長期大劑量地使用抗生素,會破壞腸道內的正常菌群,造成排便異常;許多寶寶服用的補鈣藥物也會造成糞便乾硬;某些止咳藥能作用於支配胃腸道運動神經或胃腸道肌肉收縮結構的不同環節,從而抑制了腸道的正常蠕動。

  七、代表人物:呆小症寶寶

  關鍵詞:甲狀腺功能低下

  有的疾病會影響到腸道的功能,比如克汀病,又叫呆小症,它是甲狀腺功能低下引起的疾病,不僅會影響到寶寶的智力和體格發育,還會出現很少哭鬧、活動少、體溫低、心率慢,哭聲低啞、舌體寬厚、肌膚粗糙、餵養困難,以及腹脹、便祕等腸道蠕動功能減退的狀況。

  八、代表人物:腸狹窄寶寶

  關鍵詞:先天發育異常

  無論是罹患腸閉鎖、腸狹窄、腸旋轉不良還是消化道重複畸形等腸道結構異常等疾病的小寶寶都會出現反覆嘔吐、腹部鼓脹或腹腔空虛的表現,而且從新生兒時期排出胎便開始就不同於正常寶寶的排便情況,這些寶寶體重增長很差,可以很快出現電解質紊亂的表現。

  九、代表人物:巨結腸寶寶

  關鍵詞:神經缺如

  患有先天性巨結腸的寶寶從新生兒期開始就可以表現出排出胎便延遲的現象。其後經常幾天不排便,嘔吐和排便困難的現象逐漸加重,伴有明顯的腹脹,部分寶寶可以看到腹壁皮膚髮亮、靜脈怒張、甚至可以看到腸形,這是由於結腸和直腸腸壁肌間神經叢發育障礙所致。

  十、代表人物:肛裂寶寶

  關鍵詞:角度和位置

  有時候直腸的走向不同尋常,肛門的開口位置異樣等狀況都會影響到小寶寶的排便情況,如果直腸角度比較容易儲存大便、肛門的位置不太適於大便的排出,這些就會造成排便困難,形成便祕。另外肛門的皸裂、脫垂以及痔瘡既是便祕的結果,也是加重便祕的原因。

  十一、代表人物:鬱悶寶寶

  關鍵詞:不良情緒

  憤怒、緊張、焦慮、壓抑、疲憊,這些負面心情和不良情緒都會造成人體內環境的紊亂,比如神經肌肉接頭間的某些化學物質、神經遞質發生變化,進一步造成腸蠕動頻率的減緩、運動方式的改變,甚至影響到對便意的感受能力,糞便的排洩就會變慢,出現便祕。

  嬰兒便祕的預防

  1每天少吃多餐,但有規律的餵食。嬰兒的消化吸收系統都還在慢慢發育,新媽媽可以每天有規律的給孩子餵食,讓孩子少吃多餐,在餵食中,每次少量的餵食一些容易消化的食物,這樣有利於寶寶的營養吸收。

  2多喝湯水,潤潤腸道。在大人吃飯時,可以給寶寶也喂一些湯水,每天一些湯水可以保證孩子的水分補給,同時還可以讓寶寶的腸道不幹燥,有利於通便。

  3多吃蔬菜水果,蔬菜水果裡面含有大量的維生素,新媽媽可以給孩子喂蘋果、青菜等。餵食時注意量不要太大,食物可以弄碎弄小在餵食。

  4多運動有利於促進消化吸收,嬰兒雖然小,但是不要讓孩子吃飽就睡,可以逗他們玩玩,讓他們多運動運動,才能促進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