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古陶瓷收藏方法

  在中國陶瓷收藏界,高古陶瓷收藏是一個相對較新的分支,這是因為過去老窯瓷器相當少見。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一***有限的資源與無限的需求

  中國是瓷的國度,民國以前的陶瓷製品,人們習慣稱之為古陶瓷,而唐代以前的瓷器,又稱為高古瓷。古陶瓷是古代勞動人民土與火的創造,從器物的胎釉、造型,到繪畫、裝飾,無不凝結著古人藝術性的勞動。歷代作為觀賞器、供奉器或日常生活用具的古陶瓷,數量上是相當豐富的。然而,由於陶瓷器易碎的固有特性,千百年來經歷無數次的社會動盪、兵荒馬亂、天災人禍以及使用不慎,絕大多數毀壞殆盡。到今天能儲存下來的精品珍品,不過是鳳毛麟角,且又多儲存在各地的博物館裡,可供收藏的資源十分有限。改革開放以後,人們的日子比以前好過多了,玩古的收藏者也大大增加,特別是一些先富起來的人,對收藏古陶瓷能保值升值興趣更濃。利用各種關係與方法,不惜一擲千金,搜求古陶瓷精品珍品。這樣一來,古陶瓷收藏品市場就出現了有限的資源與無限的需求之間的矛盾。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有了矛盾自然會產生解決矛盾的辦法。一是有些人為利益驅使翻箱倒櫃,挖掘老底,將家中的罈罈罐罐投放市場;二是一些膽大妄為者結成團伙,聯手作案,盜竊博物館、盜掘古墓,同不法文物販子進行地下交易;三是一些陶瓷工匠、美術家與商人聯手,生產仿古瓷,製造各種贗品;四是古玩小販在市場上跳來跳去,編造故事,買進賣出,從中漁利。於是在古陶瓷市場上,魚龍混雜,泥沙俱下,地攤貨架上真真假假,琳琅滿目。難怪有人心存疑惑:為什麼收藏家越來越多,市場上的古陶瓷器卻不見減少,反而越來越多了呢?

  ***二***浮躁的心理與淺薄的知識

  市場經濟的好處是可以較為合理地配置資源,儘快地增加社會財富。它的另一面是撕破一切溫情脈脈的面紗,代之以赤裸裸的金錢關係。鼓勵個人發家致富,助長人們的浮躁的膨脹的私慾。收藏領域也是如此。真正的收藏大家,心境澄淨,心緒寧靜,修養深厚,淡泊名利。如今想成為這樣的收藏家,拋開一己私利,為國家民族儲存文物國粹者,也如同宋代幾大名窯的精品一樣,有,但畢竟太少了,多數的收藏家是為了商業利益,為了保值升值,甚至為了一夜暴富。正由於淘到一件古陶瓷珍品可得到數十倍、數百倍的回報率,所以其誘惑力是十分巨大的。拍賣行業的煽風點火,新聞媒體的推波助瀾,把收藏品市場鼓動得紅紅火火。也把古陶瓷收藏愛好者的發財心理培植了起來。收藏愛好者的發財心理,恰恰助長了炮製贗品者的投機心理。許多人憑著一知半解的古陶瓷知識,自以為是,慷慨解囊,在很短時間內購進大量“稀珍”器物,還終日痴迷地陶醉其中。

  許多古陶瓷專家都有這樣的經歷:多次受人之邀,到他們豪宅雅居欣賞其珍貴藏品。本以為可以大開眼界,結果是一次次大失所望。宋代六大名窯珍器、元青花大器、明清官窯器,幾乎全是仿品贗品,倒是幾件為主人所不齒的粗俗之器是真貨色———那是高價買了人家的東西,賣主隨意贈送的玩意兒,據說今年某省一大企業老闆宣稱自己收藏了數十件至正型元青花珍品,並邀請國內外眾多古陶瓷專家前去觀賞和研討。許多專家以為可以大飽眼福,欣然前往。不料所謂的元青花,基本上都是近年的仿品。特別是一對元青花蕭何月下追韓信梅瓶,更讓人啞然失笑。因為收藏在南京博物館的一隻梅瓶,早已是舉世聞名的孤品,何來第二件、第三件。

  可見收藏者古陶瓷知識之淺薄到了何等地步 ;真正的古代藝術品就是這樣的冷酷無情,一點也不給面子。狂妄加無知,只能貽笑大方。

  ***三***缺失的市場規範與缺失的社會誠信

  中國的古玩市場可以說是最深不可測的了。除了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個別老古玩店,以誠信為本,贏得諸多大收藏家的信賴外,許許多多的古玩商的誠信度是值得懷疑的。一些中小拍賣公司也不例外。他們對利潤頂禮膜拜,置信譽於不顧,以假充真,以次充好,能蒙則蒙,能騙則騙。有的新聞媒體或不懂裝懂,進行誤導;或拿人的手軟,閉著眼睛進行炒作。有的出版社只要有錢好賺,便不顧後果,出版一些偽劣假冒的古陶瓷圖錄,助紂為虐。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應當是規範而誠信的市場經濟,然而這種市場經濟,在收藏領域還遠遠沒有形成。古玩界從來就是眼力高的賺眼力低的人的錢。不管是買者還是賣者、吃虧還是上當,都不許反悔,這似乎是不成文的規矩,連國內一些大的拍賣公司也宣告:投資有風險,責任請自負。那就是說在我這兒買到假貨,活該這種社會誠信的缺失是非常危險的。不講誠信,不負責任,充滿爾虞我詐的收藏品市場,可以紅火於一時,最終必定冷了收藏者的心,也就冷落了整個收藏品市場。所以,我以為收藏品市場要健康有序地發展,必須建立健全良好的遊戲規則,利國利民,規範操作,打擊坑蒙拐騙的奸商行為。拍賣公司必須保證所有拍品的真實性,不得以贗品矇騙買主,經權威部門鑑定確為贗品者,應允許退貨,並賠償一定損失。文物商店、古玩店的古陶瓷器都應據實明碼標價,以取信於人。為此,有關行政立法部門應建立相關法律,保護買賣雙方權益。

  規範古玩市場,說來容易,實際上談何容易。目前唯願古陶瓷收藏者、愛好者以真為鑑,以假為鑑,能認真總結經驗和教訓,去掉浮躁心理,打消一鍬挖出個金娃娃,得個國寶的奢望,踏踏實實地學習與鑽研,增長各方面的知識,提高鑑賞水平,量力而行,買點心愛之物,可以樂在其中矣。

  ***四***贗品是最大風險

  2002年國家修改了文物法,肯定了民間收藏,准許文物流通,這是朝開放藝術品投資市場邁進了一大步,是利好訊息。但是還要看到由於細節沒有跟上,許多概念依然模糊,因此高古瓷還不能堂而皇之地進入藝術品投資市場,所以政策還是制約高古瓷器投資的一大因素,也是目前投資高古瓷的風險所在。什麼時候國家規定了文物流通的各項細節,規範了藝術品市場的操作原則,這才是真正的解禁。

  贗品衝擊是最大的風險。玩古董的人都知道,不怕買貴,就怕不對。筆者認識的不少玩家,就是被贗品大大地傷害了:深圳一位地產界鉅子曾經一天之內拿出800餘萬買古董,前後共計丟掉數千萬。此後他發誓再也不玩古董:“錢丟了事小,咱丟不起這個人!”又曾經有一位退休老幹部三番五次提了百十來件瓷器來廣州中國古陶瓷標本研究中心請專家鑑定,結果當然都是贗品,原來他把自己十數萬退休金和兒女給的養老金全部都拿來買瓷器了。

  目前文物販子的***已達登峰造及的地步,而且已經不單是小商小販的個人行為而是大資金投入的高科技行為。有的***高手甚至可以保證他造的瓷器贗品可以通過各大拍賣行的鑑定,而且可以拍出過百萬的價格,如果不行,原價收回,再賠你10%的“辛苦費”。由於高古瓷器相對來說製作工藝比較簡單,文飾並不複雜,因此也成為贗品氾濫的重災區。

  ***五***大膽購藏等待時機

  40歲以上的人大概都還記得樣板戲《智取威虎山》裡有這麼一句唱詞,叫做:“越是艱險越向前”。風險越大的地方,往往隱藏著更大的機會,就看你怎麼把握,如果等到市場完全規範化以後再去跟進,那也就沒有什麼意思了。目前國內許多有遠見的人,包括一些大企業、大公司和大藏家,都已經悄悄地開始了購藏高古陶瓷的行動,只等市場一旦解禁,就可以大展拳腳。而目前高科技檢測鑑定手段日益完備,用以對付贗品還是比較有把握的。筆者就曾見到兩件要求進行熱釋光檢測的瓷器,經香港中文大學中科古物鑑證實驗室熱釋光檢測,證明一件是老胎接底,另一件贗品就“露餡”了。如果能夠完全解決贗品的衝擊,提早進入市場,那麼,投資高古陶瓷絕對是有相當大的贏利空間和機會的。

  ***六***浮躁收藏問題多多

  望著長流不息的江河,望著閃爍不定的星光,誰都會感嘆人生的短暫。同樣,當你走進博物館,面對新石器時代的彩陶,面對西漢陶罐、晉朝盤口壺、唐朝三彩馬、宋朝龍泉碗、元明清的青花色釉瓷花瓶等,你也會感嘆中國陶瓷文明的博大精深,個人智慧的渺小。再面對當今社會的燈紅酒綠,現代都市隨處可見的嘈雜喧囂,浮躁已成為現代人的通病,尤其是浮躁介入收藏,更是問題多多。

  浮躁收藏怪圈:新瓷竟比古瓷貴陶瓷收藏近年來一直有一個怪圈,讓陶瓷收藏家吃驚的是:如今大量的景德鎮新燒的仿古藝術花瓶及景德鎮陶藝家的新作品,竟比一般的歷代古陶瓷收藏品貴許多,令人不可思議。比如民窯大清嘉慶年制款的青花單線描盤子一般市場價200—400元,民窯大清雍正、乾隆年制無款青花龍盤市場價600—1200元,大清同治年制款的民窯粉彩大花瓶市場價2000—4000元。

  在上海一家賣景德鎮藝術瓷較有名氣的商店,很一般的仿古瓷也要賣到500—600元,青花色調又豔又俗的仿古大盤,標價1000—2000元,畫意較精細的五彩、粉彩花瓶也要2000—3000元。

  至於近年來在上海幾乎常有展出的景德鎮名家名瓷展銷會上,陶藝家的作品上千元似乎是底價,3000—5000元的隨處可見,2—3萬元的也不少,標價8—10萬元的也並非偶見蹤影。但要知道海內外拍賣行拍賣的官窯大清光緒年制的青花纏枝蓮賞瓶底價一般4—5萬元,官窯大清同治年制的青花纏枝蓮賞瓶底價一般6—8萬元。筆者不願說陶藝家的作品標價過高,筆者只想說明如今流散在民間的普通的明清瓷器價格不貴。

  在陶瓷收藏同行的家裡,一般的馬家窯彩陶、西漢陶罐、西晉的青瓷盤口壺、宋元的青白瓷碗以及明末的青花壇,如用數百元的其他收藏品可以換來你所看中的高古陶瓷。當然,我們國家有規定,乾隆以前的瓷器不能出口,就是在拍賣行拍來的也僅限境內交流,問題是作為中國古代陶工智慧結晶的高古陶瓷實際上的交換價格實在太低。這類高古陶瓷近年來的收藏者主要是一批作家、畫家、藝術家、中年白領,他們不做買賣,以收藏為樂,三五知己,品茗欣賞,陶冶心靈,提高品位,與文化人的身份相吻合。筆者常在一些朋友的新居,看到裝飾一新的房間裡擺上的竟是一些俗不可耐的五顏六色的新花瓶,主人的文化品位一下子讓我感覺不舒服。

  相反,在一間書房裡,只要有數件彩陶、高古陶瓷,整個房間的氣息就不一樣,這是一種文化氛圍,這是一種人生境界。讓我們再細想一下,當我們參觀北京故宮,大大小小的房間裡都放有古玩字畫;在過去的大戶人家、實業家、文化人家裡,誰沒有幾件紅木傢俱古玩字畫?為什麼現在有些中青年知識分子,做學問做到一定的階段總感覺底氣不足,力不從心。因為他們學習歷史太少、受古代文化薰陶太少,因為他們還不甚瞭解玩古玩是中國文化人“玩物”的最高境界。說到底,古玩是歷史、文明活生生的見證。

  中國數千年的文化史,可以說就是由陶瓷碎片寫成的。古代先民所有的夢幻、願望等等都在每一件彩陶、青銅器、玉器、瓷器、字畫上以形象的語言表現了出來,這上面形象的歷史的語言,遠遠比古書籍上的文字生動。

  文章至此,再轉回到“浮躁”兩字上,可以說每一件古玩都是治療現代人浮躁病的鎮靜劑,忙裡偷閒、調節身心欣賞古玩書畫,這有利於企業家明天作出重大的投資決策,藝術家激發起新的靈感。

  收藏忌浮躁,浮躁的收藏是比金錢、比身價、比地位……反不利於身心健康,而是背離了收藏文化的宗旨。

  高古陶瓷鑑別方法

  ***1*** 看造型:不同時代有不同的審美標準、生活習慣以及技術條件,因此生產的景德鎮陶瓷產品有不同的造型特點,這給我們的鑑定提供了重要的依據。首先要對歷代器物造型有一個基本概念,掌握器形發展的總趨勢,春秋戰國的原始青瓷,造型多仿青銅器,古樸剛勁;三國兩晉南北朝瓷器,由粗矮向瘦高發展;唐代瓷器則渾圓飽滿,顯出雍容華貴的氣質;宋代器物修長輕盈,給人以生機勃勃之感;元代器物造型一反宋代風格,器物高大,顯得厚重粗獷;明代又一反元代特點,器物造型秀麗古拙,給人以清新優美之感;清代則器形繁多,製作精巧。

  ***2*** 看胎釉:不同時代,不同窯口燒製的景德鎮陶瓷,由於胎釉成分和燒造條件不同,燒成的器物質地、釉色各不相同,成為我們鑑定陶瓷的重要依據之一。鑑別胎質主要是觀察底足,無論任何時代器物,在底足邊緣或口邊露胎和器身縮釉處,大多可以看出胎質特色。觀察釉質則一般要注意釉色、光澤以及氣泡疏密等幾方面特徵。例如,福建建陽宋代建窯所生產的黑釉瓷器,因胎料含鐵成分較多,故胎色呈紫黑,胎質堅緻。而江西吉安宋代吉州窯生產的黑釉瓷器,有的器型、釉色雖與建窯相似,但因制胎所用原料不同,胎色呈米黃或黑中泛青等色,胎質粗鬆,這樣,就可以幫助我們把窯口區分開來。即使同一個時代,同一品種,只要我們仔細觀察,也會發現胎釉有不同之處。

  ***3*** 看工藝:景德鎮陶瓷器物成型工藝不同,裝燒方法不同,燒成氣氛和燃料不同,都會在陶瓷器上留下不同的特徵,成為我們鑑定陶瓷中的重要依據之一。

  ***4*** 看紋飾:景德鎮陶瓷上的紋飾,無論題材內容和表現手法等方面,都強烈地反映著當時人們的審美觀,每一時代,都有自己鮮明的風格和特點。如,中國瓷器上裝飾常用的龍紋,各個時代各有變化,不盡相同。有的叱吒風雲,有的細軟疲沓;有的威武雄壯,有的老態龍鍾,這些,都成為我們鑑定時的參考因素。

  ***5*** 看彩料:瓷器上的釉彩,各時期有各時期的特色,有的雖然採用一種呈色的彩料,由於所含成分不同,或製法不同,燒成條件不同,因而呈色也就有所不同,雖然這種不同有時是極其細微的,但只要仔細觀察,就能發現其中的差異。

  ***6*** 看款識:款識是指刻、劃、印或寫在景德鎮陶瓷器身上的文字,表明它的時代、窯口、製作者或使用者等等,也是鑑定陶瓷的依據之一。不同的時代,書款的方法、書體和筆法,以至書款的部位都有所不同。例如,清末民初有不少仿清代康熙官窯的瓷器,器底書“大清康熙年制”款,但字型、筆法與康熙時不同,一看就知是後代仿品。因此,掌握款識特徵來斷代和辨偽也是相當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