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臘哲學畢期末論文

  從尼采的哲學思想出發,揭示古希臘三種典型柱式所蘊含的審美意識及精神文明,並指出其對現代藝術具有的深遠影響,也為尼采酒神精神及延伸的哲學體系提供一定的根據。以下是小編整理分享的關於的相關文章,歡迎閱讀!

  篇一

  試論古希臘柱式與尼采哲學

  摘 要:本文試從尼采的哲學思想出發,揭示古希臘三種典型柱式所蘊含的審美意識及精神文明,並指出其對現代藝術具有的深遠影響,也為尼采酒神精神及延伸的哲學體系提供一定的根據。

  關鍵詞:古希臘柱式;尼采;哲學

  0 前言

  古希臘的建築藝術是歐洲建築藝術的源泉與寶庫,而古希臘的神廟建築則是這些風格特點的集中體現者。古希臘“柱式”,不僅作為一種建築部件的形式,更是古希臘建築風格最直接最典型的表現。其中,最輝煌、最意味深長的柱式主要有三種,即多立克、愛奧尼亞和科林斯柱式。

  古希臘藝術歷來會引起美學家的極大興趣。尼采之前的德國啟蒙運動代表人物歌德、席勒、溫克爾曼等人均以人與自然、感性與理性的和諧來說明希臘藝術繁榮的原因。並且溫克爾曼將古希臘藝術概括為“高貴的單純,靜穆的偉大”。因此,古希臘建築風格的特點通常被歸結為和諧、完美、崇高。而尼采從古希臘哲學和藝術中發現了酒神的藝術精神,並在此基礎上發展了永恆輪迴說,建立了強力意志和超人的哲學體系,也將悲劇延伸為一種最為純粹的生命樂觀主義。尼采認為希臘藝術的繁榮不是緣於希臘人內心的和諧,而是緣於他們的內心痛苦和衝突,因為過於看清人生的悲劇性質,所以產生日神和酒神兩種藝術衝動,要用藝術來拯救人生。尼采是在叔本華和瓦格納的影響下開始關注古希臘悲觀主義和悲劇藝術的,並完成了預示其哲學立場的代表作《悲劇的誕生》,這本書最獨特之處是對古希臘酒神這一神祕現象的極端重視,把它當作理解希臘悲劇、希臘藝術、希臘精神的鑰匙,從中提升出一定的哲學理念。尼采以悲觀主義和對悲觀主義的反抗解釋了希臘人的天性和希臘文化的本質,某種程度上可以說他是把自己的悲觀心理移情到了古希臘人身上。也正因為從悲觀主義的內在經驗出發,他才會特別注意到酒神祕密儀式現象,從密議中人的縱慾自棄狀態中看出了希臘人對於生存痛苦的深刻感悟。但是在《悲劇的誕生》中,我們看到的更多的是對叔本華悲觀主義的反抗和超越。正是因為尼采另闢蹊徑,關注的重心是希臘人如何利用藝術戰勝生存痛苦,才由此形成“藝術形而上學思想”。以尼采的哲學思想加以建築科學研究,重新反思古希臘藝術“柱式”,將會發現它們不僅僅是簡單的支撐建築的石柱,還凝聚了古希臘人的精神信仰與智慧結晶。

  這些柱式,不僅在外在形體直觀地顯示出和諧、完美、崇高的風格,而且其比例規範也無不顯出和諧與完美的風格。公元前1世紀奧古斯都時代的羅馬軍事工程師和建築師維特魯威,在《建築十書》中揭示了古代希臘神殿三種柱式的由來。他當時富有建立性地揭示出,雖然這些柱式遵循的規則是從古希臘建築的真實比例中得出來的,但它們卻具備自然界某些生物種類的特徵。維特魯威注意到,古希臘柱式的美不是任何一位建築師想象力的產物,相反它包含了自然界,尤其是人體的對稱和比例。這些比例與規範,與這些柱式的外在形體風格完全一致,都以人為尺度,以人體美為其風格的根本依據。它對人體的描繪後來被稱為“維特魯威人體”。它們的造型可以說是人的風度、形態、容顏、舉止美的藝術顯現,而它們的比例與規範,則可以說是人體比例、結構規律的形象體現。

  1 多立克柱式與酒神精神

  多立克柱式是古希臘三種柱式中出現最早的一種,根據《建築十書》記載,傳說海倫和仙女奧爾塞斯的兒子多魯斯統治了阿哈依亞和伯羅奔尼撒全境。多魯斯在古城阿爾格斯的朱諾聖地建立了多立克柱式的神廟,當他們想要在這座神廟中設定柱子時,就探索用什麼方法能使它可以承受負荷並具備公認美觀的外形。為了尋找範本,他們轉向人體自身。他們試著測量男子的腳長,把它和身長來比較,結果發現男子的腳長是身長的六分之一,於是就把同樣的原則搬到柱子上來。從此,多立克柱式就在建築物上開始顯示男子身體比例的剛勁和張力。因此多立克柱式又被稱為男性柱,典型概括了男性體態與性格。

  多立克柱式從造型上看是一種直接插入地面,沒有柱礎的圓柱,柱子上只有平淡的柱頭,上面平放著一塊支撐屋頂結構的木塊和帶凹槽的柱身,無其它裝飾,柱身呈自上到下漸粗的造型,造成一種石柱似乎受到神廟頂部重量擠壓導致變形的視覺效果,重心的下移無論從視覺上還是結構上皆帶來了更強的抗性和穩定感。如同因負荷了頭頂某種向下的神祕力量而痛苦掙扎著岔開雙腳,不顧一切奮力支撐的勇士。這種力量正是試圖解除一切束縛,敬畏自然並與自然不斷抗爭的古希臘人酒神精神的對映,也表達了他們對自然的依賴和渴求。尼采認為酒神狀態是“整個情緒系統激動亢奮”,是“情緒的總激發和總釋放”,酒神情緒並非一般情緒,而是一種深度的悲劇性情緒,是古希臘人為了追求一種解除個體化束縛、復歸原始自然的體驗。對於個體來說,個體的解體是最高級別的痛苦,然而這種痛苦卻解除了一切痛苦的根源,獲得了與世界本體融合的最高級別的歡樂。多立克柱式便承載著古希臘人內心的痛苦與衝突,崇敬與畏懼之感所突出的悲劇力量,而酒神的悲劇快感便在於強大的生命力敢於與痛苦和災難相抗衡的一種勝利感。多立克柱式所體現出的更多是酒神狀態下一種痛苦與狂喜交織的力量美。

  2 愛奧尼亞柱式與日神精神

  在男性柱多立克之後,當他們想要建築一座不是給男神阿波羅,而是獻給優雅的狄安娜的神殿時,腳長便改為窈窕女子的尺寸。為了顯得更高一些,首次把柱子的厚度做成高度的八分之一。他們在柱頭上放上盤蝸飾,像捲髮一樣從左右兩側垂下。正面則是以水果垂花式。柱頭與連線蝸卷之間呈曲線形,柱子上的凹槽貫穿整個柱身,像主婦長袍的皺褶一樣下垂,盡顯女性體態的清秀柔和之美。這就變成了第二種柱式,即愛奧尼亞柱式。愛奧尼亞柱式又被稱為女性柱,典型概括了女性柔美的體態與含蓄內斂的性格。

  尼采認為日神是光明之神,它的光輝使萬物呈現出美的外觀。日神精神象徵著形式、節制與對稱。愛奧尼亞柱式無論從外觀還是形式的對稱都體現著日神精神的美感。

  日神的美感是把生命力的豐盈投射到事物上的結果。然而愛奧尼亞柱式所體現的日神精神同多立克柱式體現的酒神精神並不是割裂的,日神藝術本質上也是酒神藝術,是世界本體情緒的表露,正如愛奧尼亞柱式是從多立克柱式發展而來。“一切存在的基礎,世界的酒神根基,它們侵入人類個體意識中的成分,恰好能夠被日神美化力量重新加以克服。所以這兩種藝術衝動,必定按照嚴格的相互比率,遵循永恆公正的法則,發揮它們的威力。”   3 科林斯柱式與強力意志

  科林斯柱式是愛奧尼亞柱式的變體,流行於希臘化時期。在其愛奧尼亞基礎上通過對少女窈窕體態的模仿和裝飾形成了更漂亮的效果。維特魯威在他的書中記述了這樣一個故事:當時科林斯的一位少女病逝後,悲傷的乳母將少女生前喜愛的物品裝進籃子放在她的墳墓上,為了使它儘可能地儲存下來,便在籃子上蓋了一塊瓦片。偶然中籃子壓在了一株忍冬草的根上,到了春天忍冬草重新發芽,由於瓦片阻止了主莖向上生長,莖葉便向外彎曲,葉端被迫長成渦卷形。當雕塑家卡利馬科斯路過看到這一幕時,他從中獲得了靈感,把這隻籃子和茂密捲曲的葉子當成了科林斯柱式的範本。由此便確定了這一風格,並運用它自身恰當的少女般的對稱性確定了科林斯柱式其他部分的比例。

  同時在尼采哲學中,“強力意志”是一種本能的、自發的、非理性的力量,它決定生命的本質,決定著人生的意義。強力意志的核心是肯定生命,肯定人生。尼采認為,強力意志源於生命,歸於生命,實際上就是酒神精神改造過的叔本華的“生命意志”。故事中的少女雖然病逝了,忍冬草卻在春天到來之際默默地突破她生前對人世的留戀,以另一種渦卷形態在少女的墳墓上重生,並愈發茂盛。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故事中這一現象標誌著少女頑強的生命以另一種形態延續。卡利馬科斯將籃子和忍冬草置於柱頭位置的設計,即是受到了忍冬草這種以強力意志支撐起生命重量的震撼。在尼采看來,人類與自然的生命一樣,都有強弱之分,強者總是少數,弱者是多數。人生雖然短暫,只要具有強力意志,創造意志,成為精神上的強者,就能實現自己的價值。強力意志強調自然界中生命的豐盈、過剩,世界不是一個萬物求生存的消極過程,而是一個萬物求生命力擴充套件的積極過程。儘管故事充滿了傳奇色彩,但它體現的科林斯柱式中崇尚自然力量和生命頑強延續的精神實際上就是強力意志。

  4 結語

  這三種柱式之所以都具有一種生機盎然的崇高美,正是因為它們表現了人作為萬物之靈的悲劇力量與高貴。而以這三種柱式為構圖原則的單體神廟建築或其他建築,往往就成為了古希臘藝術乃至人類建築藝術的典範,如以多立克柱式為構圖原則的帕提農神廟、阿菲亞神廟;以愛奧尼亞柱式為構圖原則的伊端克先神廟和帕加蒙的宙斯神壇;以科林斯柱式為構圖原則的典型作品列雪格拉德紀念亭等。正因為這三種柱式如此美妙絕倫而意義重大,所以古代希臘建築的美學原則和藝術特徵可以歸結為這三種古典柱式,直至如今我們仍然可以從世界各地的建築中看到這三種柱式的變形應用。

  本文試圖從三種柱式分別同尼采哲學的三個理念相聯絡,並非三種柱式分別同三個理念呈一一對應的關係,而是它們之間呈現相互包含相互提升的複雜關係,分類論述僅僅從三種柱式較為突出的特點來分析。例如,多立克柱式所表現的被擠壓的張力正是由強力意志作用形成的;愛奧尼亞和科林斯柱式雖然造型上不具備受到擠壓的張力感,卻依然繼承著多立克柱式的酒神精神,幾乎支撐著神廟建築所有的重量;科林斯柱式所表現的纖細、勻稱、秀美亦是日神精神的美感。

  正如尼采所說,日神和酒神精神在彼此銜接的不斷新生中相互提高,支配了希臘人的本質。作為希臘悲劇之起源和本質的二元性本身,是日神和酒神這兩種彼此交織的藝術本能的表現。引用《悲劇的誕生》中最後一段話作為結尾:“任何人只要一度哪怕在夢中感覺自己回到古希臘生活方式,他就一定能憑直覺對這種效果的必要性發生同感。漫步在伊奧尼亞的巨集偉柱廊下,仰望輪廓分明的天際,身旁輝煌的大理石雕像映現著他的美化的形象,周圍是步態莊嚴舉止文雅的人們,有著和諧的嗓音和優美的姿勢――美如此源源湧來,……幸福的希臘民族啊!你們的酒神必定是多麼偉大,……這個民族一定受過多少苦難,才能變得如此美麗!但是,現在且隨我去看悲劇,和我一起在兩位神靈的廟宇裡獻祭吧!”

  參考文獻:

  [1] 羅俊麗.尼采的酒神精神研究[J].蘭州學刊,2009***11***.

  [2] 周國平.《悲劇的誕生》:尼采哲學的誕生[J].雲南大學學報,2005***01***.

  [3] 劉舒婷.中外建築史[M].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10.

  [4] 馬月蘭.希臘神殿三種設計風格的由來[J].世界文化,2004 ***05***:17-18.

  [5] 朱亞紅,王育亮.淺析希臘古典建築柱式語言[J].山西建築,2011***10***:6-7.

  [6] 尼采.悲劇的誕生――尼采美學文選[M].周國平,譯.北京:三聯書店出版社,1987:8-108.

下一頁分享更優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