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人思考哲學的故事

  在悲傷面前,即使是幸運之神也會敬而遠之。讓自己的思維拐個彎,我們就離幸運不遠了,讓我們也作個幸運的人吧。。這也是人生的哲理。下面是由小編整理的,謝謝你的閱讀。

  篇1:無論怎樣選擇,人生總有未知

  在某個時刻,我們的某個決定,某個動作,當時自己並不能瞭解,匆忙之中便做出了決定,事情發生了,來不及過多的思量。很久以後,有那麼一天你才會恍然大悟,終於明白自己當年的決定產生了怎樣的結果。人生真是連成一串的鎖鏈,想獨取一環談何容易。眼前的快樂,其實是要以將來作抵押的,將來的,又是要過去來作抵押的。當你開始做最好的選擇時,你也同時選擇了遺憾、痛楚和受傷。無論你怎樣努力,都會有未可知的真相在後面等待著你,也都必須面對有得就有失的結果。

  故事發生在20世紀60年代的一個風雪之夜,醫生戴維親自為妻子諾拉接生,一對雙胞胎降臨人間,其中的女孩卻患有先天性唐氏症。

  為了保護家人,或者保護自己,戴維欺騙妻子女兒已經夭折。但誰能想到,這善意的欺騙竟成了一家人的夢魘……

  二十五年間,諾拉不能承受喪女之痛,開始出走、酗酒,而戴維終日被滿心愧疚糾纏卻無法言說,只能帶著一架“記憶守護者”牌相機去尋找女嬰、女孩、少女的影子,彷彿要為他那不存在的女兒留下成長的記錄。

  當年暗戀著戴維的護士卡羅琳並沒有送走女孩。她搬到另一個城市隱姓埋名,將女孩留在自己身邊,以一己之力對抗社會的不公,用力背起人生苦難,給女兒一個溫暖的家……

  多年之後,戴維和卡羅琳再一次相遇,她對他說:“你逃過了很多心痛,但你也錯過了無數的喜悅。”

  這是美國女作家金?愛德華茲的長篇小說《不存在的女兒》中的故事。小說一出,頓時打動了無數讀者的心扉,書中的每個人,無論是保守祕密的,還是被欺騙的,無論是渴望著父母關愛的孩子,還是虛空難受的父母,他們都揹負著自己的十字架,在命運之路上艱難前行著。

  故事講述了一個人生簡單而又深刻的道理,它或多或少也曾是我們每個人的經歷:

  在某個時刻,我們的某個決定,某個動作,當時自己並不能瞭解,匆忙之中便做出了決定,事情發生了,來不及過多的思量。很久以後,有那麼一天你才會恍然大悟,終於明白自己當年的決定產生了怎樣的結果。

  人生真是連成一串的鎖鏈,想獨取一環談何容易。眼前的快樂,其實是要以將來作抵押的,將來的,又是要過去來作抵押的。

  要好的女友曾對我說:這一輩子,真像是一臺精密儀器,一旦某個螺絲沒有擰緊,你總會在若干年後看到它運轉不下去所帶來的後果。但是天知道,過去的那個時間裡,我們是在用自己最好的方式擰著那個螺絲的啊。我們會想,也許它不需要這麼緊,甚至也許它本來就不該在這個地方的。於是我們看到,再精密的儀器也會有執行不下去的那一天,也會生鏽、停頓、突然卡殼。

  這就是人生吧。

  當你開始做最好的選擇時,你也同時選擇了遺憾、痛楚和受傷。

  歐美有首流行歌曲——《上帝也無法改變過去》。它告訴我們,既然改變不了,就坦然接受吧,無論你怎樣努力,都會有未可知的真相在後面等待著你,也都必須面對有得就有失的結果。

  可能正是這樣,千百年來,真摯的情感、坦誠的相愛,才會備受謳歌和讚美,因為這是人類自身救贖的唯一希望吧,能讓我們在憂傷和痛悔中稍事安慰,長恨長愛過後,捕捉到些許的溫暖和實在。

  篇2:讓思維拐個彎

  在一個貧寒的家庭裡,爸爸辛辛苦苦地工作。兒子很懂事,從不向父母親提要求。

  有一天,兒子眉頭緊皺。細心的父親關切地問兒子,兒子開始什麼都不肯說,後來經不起父親的一再追問,才吞吞吐吐地說:“同學們都有自行車,只有我沒有………”父親沉默了,因為家裡實在沒有多餘的錢。

  過了幾天,兒子欣喜地跑回家:“爸爸,給我兩塊錢吧。我要玩轉盤遊戲,獎品裡有自行車。”父親看著兒子渴望的眼神,馬上掏出了兩塊錢。一會兒,兒子垂頭喪氣地回來了:“我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父親又一次沉默了。

  第二天,父親讓兒子再去試一下運氣。兒子有點遲疑不決,但在父親的鼓勵下,還是拿著錢走了。這次,兒子是蹦蹦跳跳地跑回家的:“我中了自行車,我是世界上最幸運的人,再大的困難也難不倒我了………….”

  若干年後,兒子事業有成,擁有了不薄的家產,那輛自行車他一直儲存著。每當他受到挫折時,他都會想起那輛自行車,想起他是世界上最幸運的人。

  父親臨終前,把兒子叫到床前:“那輛自行車其實是爸爸買的。我從親戚朋友那裡借錢買下了那輛自行車,為此,我整整花了10年,才把錢還清………但我要你成為世界上最幸運的人。”

  父親的白髮在兒子的淚眼中模糊了。這個兒子就是日本著名的心理學家、教育家多湖輝,他的一個著名理論就是:讓孩子覺得他是最幸運的人,那麼他就一定能成為最成功的人!

  換句話說,這個理論同樣也可以適用於任何一個人,而不僅僅是孩子。一個覺得自己不幸的人,對未來已經失去了信心和期望,得過且過的心態又怎麼可能對他的生活和工作有所幫助,以悲傷的情緒投入生活和工作,就好比你用一雙淚眼去照鏡子,鏡中的自己也只能是一雙淚眼,周而復始,這樣的結局只能是一個惡性迴圈。

  而假想自己是一個幸運的人,那他的心態就是另外一種情形,例如,在一個緊張的早晨,你早上出門因為心裡想著事情而忽略了迎面的汽車,差點被撞了,悲傷的人會想自己怎麼這麼倒黴,從那一刻開始,他這一天的好心情都可能會被這個意外給破壞了,這樣的情緒如果繼續保持下去,長此以往就成了我們前面所說的會慢慢覺得自己是一個不幸的人,也終於會成為一個不幸的人。

  同樣的情況下,如果我們以積極的心態去面對,就會想我多麼幸運,即使是這種情況,我都沒被撞,真是太幸運了,那他到了單位,即使是面對繁雜的任務,他在愉悅的心情帶動下,工作效率會得到很大的提高,而工作效率的提高又會讓他再一次獲得欣喜,良性的迴圈,自然就讓我們看到了兩種不同的人生。

  一個覺得自己不幸的人,每天以悲傷的心情和態度面對生活,在他身旁的人感受到的也是這種悲傷的情緒,無論是朋友還是領導,又有誰願意和一個悲傷的人長時間的呆在一起呢,所以說,如果我們周圍的某個人接連被好運眷顧,掙到了錢,得到了升遷,身體健康長壽,那我們不要只是一味地去豔羨或者嫉妒,讓自己的思維拐個彎,看看自己是不是經常緊皺眉頭,或者總是對生活和工作表示不滿。

  因為,在悲傷面前,即使是幸運之神也會敬而遠之。讓自己的思維拐個彎,我們就離幸運不遠了,讓我們也作個幸運的人吧。

  篇3:順境或逆境中 先別忙著得出結論

  南美洲一個名叫巴里卡的偏遠村子裡,一個男孩因生意失敗積鬱成疾。

  父親買回一團紅絲線,把他帶到一個靠近沙漠的小旅館。第二天,父親背上兒子和一塊石頭向沙漠出發。兩個小時後,父親在沙漠深處看到零星的綠色,便對垂在肩頭的兒子說:“那是卷柏。”兒子毫無反應,依舊垂著頭。

  父親在一株碗口大小的卷柏邊把兒子放下,拿出紅線,一頭系在帶來的石頭上,另一頭系在卷柏的根部,然後就揹著兒子回到旅館。睡覺前,父親問兒子:“知道為什麼帶你去看一株野草嗎?”“你想讓我知道再艱難的地方也有生命?”兒子帶著嘲笑的口吻說。父親苦笑說;“別忙著得出結論,孩子。”

  一週後,他們又出現在沙漠裡。兒子發現繫著紅線的卷柏竟換了地方。是不是有人動過手腳?是父親嗎?不可能!一週來父親沒有離開他半步。這時父親從遠處走過來,手裡拿著那塊繫著紅線的石頭,到卷柏邊盤腿坐下來,把線一圈圈繞在石頭上,到線離卷柏還有一尺來遠的地方停下來,把石頭又放在卷柏邊上。回到旅館,又是睡覺前,他告訴兒子,卷柏在水分不足的時候會把根拔出來,變成球狀,隨風滾到水分充足的地方紮根。兒子聽得很認真,未了,他說:“你是想告訴我,人生應該隨遇而安嗎?”父親又是一陣苦笑,說:“孩子,別忙著得出結論。”

  接下來的一週天氣熱得厲害,小旅館成了蒸籠。兒子還惦記著那棵卷柏:這樣的天氣連沙子都要熔化,更何況一棵小草。也許父親想用卷柏的死告訴自己一個刻骨銘心的道理吧。

  一週後,兒子和父親再次向沙漠走去。遠遠的,他們就看見了那塊石頭,還有那根紅線和卷柏。卷柏沒有躺著死去,而是捲曲著向上生長。兒子甩開父親的手,趴在卷柏邊上驚訝地叫起來:“它還活著!”他撫摸著它,卻發現它的位置又一次出現了改變。這時父親輕聲說:“一週來,它不只一次地嘗試拔出根,找水源,卻發現被拴住走不了了。沒辦法,它只有深深地紮根才能保住命,這就是它不在以前那個地方的原因。”

  兒子似乎恍然大悟,激動地說:“紮下深根……”父親打斷他,想要說什麼,卻又被兒子打斷:“別忙著得出人生的結論!”兩個男人擁抱在一起,在炎熱的沙漠中,帶著淚笑起來。

  人生其實也正是這樣。堅強的人面對挫折告誡自己要忍耐、要堅強、要不放棄,殊不知堅強固然寶貴,但是永不放棄、永遠抗爭真的是不二的選擇嗎?其實未必。人生本來瞬息萬變,沒有永遠一成不變的道理,太早得出的結論,未必是正確的,順境抑或逆境中更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