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風溼性心臟病

  風溼性心臟病簡稱風心病,是指由於風溼熱活動,累及心臟瓣膜而造成的心臟瓣膜病變。表現為二尖瓣、三尖瓣、主動脈瓣中有一個或幾個瓣膜狹窄和***或***關閉不全。臨床上狹窄或關閉不全常同時存在,但常以一種為主。患病初期常常無明顯症狀,後期則表現為心慌氣短、乏力、咳嗽、下肢水腫、咳粉紅色泡沫痰等心功能失代償的表現。本病多發於冬春季節,寒冷、潮溼和擁擠環境下,初發年齡多在5~15歲,復發多在初發後3~5年內。

  風溼性心臟病的病因

  風溼性心臟病是甲組乙型溶血性鏈球菌感染引起的變態反應的部分表現,屬於自身免疫性疾病。心臟部位的病理變化主要發生在心臟瓣膜部位。二尖瓣為最常見受累部位。

  風溼性心臟病的

臨床表現

  1.二尖瓣關閉不全

  風溼性二尖瓣關閉不全患者,常僅有輕度症狀,當有風溼活動、感染性心內膜炎或腱索斷裂時症狀加重,75%的二尖瓣關閉不全患者發生房顫,房顫可增加左心房的壓力。左心室容量過大是引起二尖瓣關閉不全,患者心悸氣短的另一重要原因。病變的後期可有肺水腫、咯血和右心衰竭。

  2.主動脈瓣狹窄

  主動脈瓣狹窄患者在代償期可無症狀,瓣口重度狹窄的病人大多有倦怠、呼吸困難***勞力性或陣發性***、心絞痛、眩暈或暈厥,甚至突然死亡。

  ***1***心絞痛 20%~60%的病人可發生心絞痛,且疼痛隨著年齡和瓣口嚴重程度的增加而增加。心絞痛的出現表明主動脈瓣口狹窄已相當嚴重。心絞痛可發生於勞累後,也可發生在靜息時,表明與勞累和體力活動不一定有關。

  ***2***眩暈或暈厥 約30%的病人有眩暈或暈厥發生,其持續時間可短至1分鐘長達半小時以上。部分病人伴有阿-斯綜合徵或心律失常。眩暈或暈厥常發生於勞動後或身體向前彎曲時,有時在靜息狀態,突然體位改變或舌下含服***治療心絞痛時誘發。

  ***3***呼吸困難 勞力性呼吸困難往往是心功能不全的表現,常伴有疲乏無力與靜脈壓陣發性升高。隨著心力衰竭的加重,可出現夜間陣發性呼吸困難、端坐呼吸、咳粉紅色泡沫痰。

  ***4***猝死 20%~50%的病例可發生猝死,多數病例猝死前可有反覆心絞痛或暈厥發作,但亦可為首發症狀。其發生的原因可能與嚴重的、致命的心律失常,如心室顫動等有關。

  ***5***多汗和心悸 此類患者出汗特別多,由於心肌收縮增強和心律失常,患者常感到心悸,多汗常在心悸後出現,可能與自主神經功能紊亂,交感神經張力增高有關。

  3.三尖瓣狹窄

  三尖瓣狹窄的臨床表現可因同時存在的二尖瓣狹窄而不甚顯著或與二尖瓣狹窄的症狀混淆。患者較易疲乏,常訴右上腹不適或脹痛及周身水腫。頸靜脈的明顯搏動常使患者頸部有一種撲動性不適感。此外,由於胃腸道的淤血,患者常訴食慾不振、噁心、嘔吐或噯氣等。少數患者還可發生暈厥,週期性發紺或胸骨後不適,可有呼吸困難。

  4.三尖瓣關閉不全

  無肺動脈高壓的三尖瓣關閉不全的症狀相對較輕。肺動脈高壓及三尖瓣關閉不全並存時,心輸出量降低,右心衰竭症狀明顯。可表現為乏力,全身水腫,腹腔積液及肝淤血引起的右季肋區和右上腹脹痛。有頸部或腹部靜脈搏動感,特別在體力勞動或情緒激動時更為明顯。有時可有眼球搏動,部分患者可有輕度黃疸。許多三尖瓣關閉不全患者中,病情逐漸發展時,由併發存在的二尖瓣病變所引起的肺瘀血可減輕,但虛弱、乏力及其他心輸出量下降症狀卻變得明顯。

  5.聯合瓣膜病變

  聯合瓣膜病變有以下幾種組合形式:同一病因累及2個或2個以上瓣膜,最常見為風溼引起的二尖瓣和主動脈瓣或其他瓣膜病變;其他為感染性心內膜炎可同時侵犯二尖瓣、主動脈瓣、三尖瓣或肺動脈瓣。

  病變源於1個瓣膜,隨著病情發展可影響或累及另一個瓣膜,導致相對性狹窄或關閉不全。如風溼性二尖瓣狹窄可引起肺動脈高壓,肺動脈高壓可使心室壓力負荷過重,引起右心室擴大而導致三尖瓣關閉不全。2種或2種以上病因累及不同瓣膜,如風溼性二尖瓣病併發感染性主動脈瓣炎。聯合瓣膜病變對心功能能的影響是綜合性的。多的瓣膜病變比單個瓣膜病預後更差。手術治療效果往往較單純性瓣膜病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