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缺血性心肌病缺血性心肌病的治療

  缺血性心肌病屬於冠心病的一種特殊型別或晚期階段,那麼你對缺血性心肌病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小編整理關於什麼是缺血性心肌病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缺血性心肌病的簡介

  缺血性心肌病是指由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引起長期心肌缺血,導致心肌瀰漫性纖維化,產生與原發性擴張型心肌病類似的臨床綜合徵。隨著冠心病發病率的不斷增加,ICM對人類健康所造成的危害也日漸嚴重。1995年WHO/ISFC對缺血性心肌病的定義為:表現為擴張型心肌病,伴收縮功能損害,是由於心肌長期缺血引起的故其發病與冠心病有著密切聯絡。

  該病基本病因是冠狀動脈動力性和***或***阻力性因素引起的冠狀動脈狹窄或閉塞性病變。心臟不同於人體內其他器官,它在基礎狀態下氧的攝取率大約已佔冠狀動脈血流輸送量的75%,當心肌耗氧量增加時就只能通過增加冠狀動脈血流來滿足氧耗需求,當各種原因導致冠狀動脈管腔出現長期的嚴重狹窄引起區域性血流明顯減少時就會引起心肌缺血。能引起心肌缺血的病因有以下幾個方面:①冠狀動脈粥樣硬化。②血栓形成。③血管炎。④其他能引起慢性心肌缺血的因素還有冠狀動脈微血管病變***X綜合徵***以及冠狀動脈結構異常。

  缺血性心肌病的臨床表現

  根據患者的不同臨床表現,可將缺血性心肌病劃分為兩大類,即充血型缺血性心肌病和限制型缺血性心肌病。根據該病的不同型別分述其相應臨床表現。

  1.充血型缺血性心肌病

  ***1***心絞痛是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常見的臨床症狀之一。多有明確的冠心病病史,並且絕大多數有1次以上心肌梗死的病史。但心絞痛並不是心肌缺血患者必備的症狀,有些患者也可以僅表現為無症狀性心肌缺血,始終無心絞痛或心肌梗死的表現。可是在這類患者中,無症狀性心肌缺血持續存在,對心肌的損害也持續存在,直至出現充血型心力衰竭。出現心絞痛的患者心絞痛症狀可能隨著病情的進展,充血性心力衰竭的逐漸惡化,心絞痛發作逐漸減輕甚至消失,僅表現為胸悶、乏力、眩暈或呼吸困難等症狀。

  ***2***心力衰竭往往是缺血性心肌病發展到一定階段必然出現的表現,早期進展緩慢,一旦發生心力衰竭進展迅速。多數患者在胸痛發作或心肌梗死早期即有心力衰竭表現,這是由於急性心肌缺血引起心肌舒張和收縮功能障礙所致。常表現為勞力性呼吸困難,嚴重時可發展為端坐呼吸和夜間陣發性呼吸困難等左心室功能不全表現,伴有疲乏、虛弱症狀。心臟聽診第一心音減弱,可聞及舒張中晚期奔馬律。兩肺底可聞及散在溼囉音。晚期如果合併有右心室功能衰竭,出現食慾缺乏、周圍性水腫和右上腹悶脹感等症狀。體檢可見頸靜脈充盈或怒張,心界擴大、肝臟腫大、壓痛,肝頸靜脈迴流徵陽性。

  ***3***心律失常長期、慢性的心肌缺血導致心肌壞死、心肌頓抑、心肌冬眠以及局灶性或瀰漫性纖維化直至瘢痕形成,導致心肌電活動障礙,包括衝動的形成、發放及傳導均可產生異常。在充血型缺血性心肌病的病程中可以出現各種型別的心律失常,尤以室性期前收縮、心房顫動和束支傳導阻滯多見。

  ***4***血栓和栓塞心臟腔室內形成血栓和栓塞的病例多見於:①心臟腔室明顯擴大者;②心房顫動而未抗凝治療者;③心排出量明顯降低者。

  長期臥床而未進行肢體活動的患者易併發下肢靜脈血栓形成,脫落後發生肺栓塞。

  2.限制型缺血性心肌病

  儘管大多數缺血性心肌病患者表現類似於擴張性心肌病,少數患者的臨床表現卻主要以左心室舒張功能異常為主,而心肌收縮功能正常或僅輕度異常,類似於限制性心肌病的症狀和體徵,故被稱為限制型缺血性心肌病或者硬心綜合徵。患者常有勞力性呼吸困難和***或***心絞痛,因此活動受限。往往因反覆發生肺水腫而就診。

  缺血性心肌病的治療

  1.減輕或消除冠心病危險因素

  冠心病危險因素包括吸菸、血壓升高、糖尿病、高膽固醇血癥、超重、有患冠心病的家族史以及男性,其中除家族史和性別外,其他危險因素都可以治療或預防。

  ***1***降低血壓控制舒張期或收縮期血壓升高,降低左心室射血阻力,可以預防心力衰竭的惡化,阻止左心室功能的進行性損害。

  ***2***降低血清膽固醇冠心病危險因素的下降直接與血清膽固醇水平降低幅度的大小和持續時間的長短有關。對血清總膽固醇和***或***低密度脂蛋白***LDL***升高者,應通過合理膳食進行防治,必要時合併應用調脂藥物

  ***3***治療糖尿病應積極治療糖尿病,將血糖水平控制在合理範圍內。

  ***4***控制或減輕體重肥胖與超重和血漿中總膽固醇、三醯甘油、LDL、VLDL、血漿胰島素、葡萄糖水平和血壓之間呈正相關;與HDL水平呈負相關。可以通過減少熱量攝入和增加運動量來達到目標。

  ***5***戒菸研究表明吸菸為冠心病發病的一個獨立危險因素,如與其他危險因素同時存在,則起協同作用。

  2.改善心肌缺血

  對於有心絞痛發作或心電圖有缺血改變而血壓無明顯降低者,可考慮應用血管擴張藥改善心肌缺血。

  3.治療充血性心力衰竭

  缺血性心肌病一旦發生心力衰竭,應重點糾正呼吸困難、外周水腫和防治原發病,防止心功能的進一步惡化,改善活動耐受性,提高生活質量和存活率。

  ***1***一般治療應給予易消化的清淡食物,以流質或半流質為宜,少食多餐,以減輕心臟的負擔,有利於心力衰竭的恢復。有明顯勞力性呼吸困難的患者應臥床休息,間斷吸氧,並給予鎮靜藥物。

  ***2***水、電解質紊亂應掌握好適應證,避免濫用利尿藥,尤其是快速強效利尿藥,以免發生嚴重的電解質紊亂、低血容量或休克等嚴重後果。在應用利尿藥過程中,要嚴密觀察臨床症狀、血壓、液體出入量、電解質及酸鹼平衡以及腎功能等變化。

  ***3***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藥***ACEI***能阻斷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RAAS***,使得血管緊張素Ⅱ與醛固酮生成減少,可使周圍動脈擴張,對靜脈亦有擴張作用,使外周阻力降低,鈉、水瀦留減少,從而降低心臟前後負荷,心排血量增加。

  ***4***洋地黃以及其他正性肌力藥物

  ***5***β-受體阻滯藥對於心力衰竭經洋地黃控制不理想有交感神經活性增高者,均可用β-受體阻滯藥治療。故β-受體阻滯藥應從小劑量開始,逐步調整至有效劑量。

  4.限制型缺血性心肌病的處理

  主要病理改變為心肌缺血引起的纖維化和灶性瘢痕,表現為心室舒張功能不全性心力衰竭。故要著重應用改善舒張功能的藥物,以硝酸酯類、β-受體阻滯藥、鈣通道拮抗藥為主進行治療。該型別患者不宜使用洋地黃和擬交感胺類正性肌力藥物。

  5.併發症的防治

  ***1***心律失常在缺血性心肌病的患者中,各種心律失常非常常見,心律失常會加重原有心功能不全的症狀和體徵,應注意防治。在應用抗心律失常藥物時,應考慮到有些抗心律失常藥物對心肌的負性肌力作用可影響心臟功能。

  ***2***血栓與栓塞有心腔擴張並伴心房纖顫者,特別是過去有血栓栓塞病史者,易發生附壁血栓以及其他臟器的栓塞。抗凝和抗血小板治療可以防止血栓栓塞。

  6.經皮冠狀動脈腔內成形術***PTCA***

  是採用經皮穿刺股動脈法將球囊導管逆行送入冠狀動脈的病變部位,加壓充盈球囊以擴張狹窄處,使血管管腔增大,從而改善心肌血供、緩解症狀。

  7.心臟移植術

缺血性心肌病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