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槿如何種植

  木槿適合在庭院裡種植,那麼木槿怎麼種植呢?下面一起來看看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木槿的種植技術,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木槿的種植技術

  一 苗床準備

  按畦帶溝寬130釐米、高25釐米作畦,每平方米施入廄肥6公斤、火燒土1.5公斤、鈣鎂磷75克作為基肥。

  二 扦插育苗

  扦插育苗宜在早春枝葉萌發前進行,選無病蟲害的健壯植株為母株,在母樹萌發前選取1-2年生、徑粗1釐米以上的中、上部枝條為繁殖材料***繁殖材料的選取也可結合早春樹冠整形修剪進行***,將枝條剪成15-20釐米長的枝段,清水浸泡4-6小時後以待扦插。

  三 扦插

  扦插要求溝深15釐米,溝距20-30釐米,株距8-10釐米。插穗上端露出土面3-5釐米或入土深度為插條的2/3,插後培土壓實,及時澆水。扦插苗一般1個月左右生根出芽,採用塑料大棚等保溫增溫設施,也可在秋季落葉後進行扦插育苗,將剪好的插穗用100-200毫克/升的NAA溶液浸泡18-24小時,插到沙床上,及時澆水,覆蓋農膜,保持溫度18℃-25℃,相對溼度85%以上,生根後移到圃地培育。 由於木槿扦插極易生根,栽培數量較少時,可進行直插栽培,直接淨播穗按栽培密度栽入定植穴中,不需移栽定植;也可用長枝條直插栽培,要深入土深度在20釐米以上,以防倒伏和由於根系過淺而受旱害。

  四 定植

 

  木槿對土壤要求不嚴格,一般可利用房前屋後的空地、山坡地、邊角荒地種植。也可作為綠籬在菜地、果園四周單行種植,或成片種植進行專業化生產。   木槿為多年生灌木,生長速度快,可1年種植多年採收。為獲得較高的產量,便於田間管理及鮮花采收,可採用單行壟作栽培,壟間距110-120釐米,株距50-60釐米,壟中間開種植穴或種植溝。木槿移栽定植時,種植入或種植溝內要施足基肥,一般以垃圾土或腐熟的廄肥等農家肥為主,配合施入少量複合肥,移栽定植最好在幼苗休眠期進行,也可在多雨的生長季節進行。移栽時要剪去部分枝葉以利成活,定植後應澆1次定根水,並保持土壤溼潤,直到成活。

  木槿的栽培技術

  定植

  整好苗床,按畦帶溝寬130釐米、高25釐米作畦,每平方米施入廄肥6千克、火燒土1.5千克、鈣鎂磷75克作為基肥。木槿為多年生灌木,生長速度快,可1年種植多年採收。為獲得較高的產量,便於田間管理及鮮花采收,可採用單行壟作栽培,壟間距110-120釐米,株距50-60釐米,壟中間開種植穴或種植溝。木槿移栽定植時,種植穴或種植溝內要施足基肥,一般以垃圾土或腐熟的廄肥等農家肥為主,配合施入少量複合肥。移栽定植最好在幼苗休眠期進行,也可在多雨的生長季節進行。移栽時要剪去部分枝葉以利成活。定植後應澆1次定根水,並保持土壤溼潤,直到成活。

  肥水

  當枝條開始萌動時,應及時追肥,以速效肥為主,促進營養生長;現蕾前追施1-2次磷、鉀肥,促進植株孕蕾;5-10月盛花期間結合除草、培土進行追肥兩次,以磷鉀肥為主,輔以氮肥,以保持花量及樹勢;冬季休眠期間進行除草清園,在植株周圍開溝或挖穴施肥,以農家肥為主,輔以適量無機複合肥,以供應來年生長及開花所需養分。長期乾旱無雨天氣,應注意灌溉,而雨水過多時要排水防澇。

  修剪

  新栽植的木槿植株較小,在前1-2年可放任其生長或進行輕修剪,即在秋冬季將枯枝、病蟲弱枝、衰退枝剪去。樹體長大後,應對木槿植株進行整形修剪。整形修剪宜在秋季落葉後進行。根據木槿枝條開張程度不同可分為直立型和開張型。

  直立型木槿枝條著生角度小,近直立,萌芽力強,成枝力相對較差,不耐長放,可將其培養改造成有主幹不分層樹形,主幹上選留3-4個主枝,其餘疏除,在每個主枝上可選留1-2個側枝,稱為有主幹開心形。

  直立型木槿修剪方法:合理選留主枝和側枝,將多餘主枝和側枝分批疏除,使主側枝分佈合理,疏密適度;對主枝和側枝重回縮,新枝頭分枝角度要大,方向要正,對外圍過密枝要合理疏剪,以便通風透光;對1年生壯花枝開花後緩放不剪,翌年將其上萌發旺枝和壯花枝全部疏除,留下中短枝開花,內膛較細的多年生枝不斷進行回縮更新,對中花枝在分枝處短截,可有效調節枝勢,促進花芽質量提高;對外圍枝頭進行短截,剪口留外芽,一般可發3個壯枝,將枝頭競爭枝去掉,其它緩放,然後回縮培養成枝組。

  開張型木槿枝條角度大,枝條開張,抽生旺枝和中花枝比直立型強一些,可將其培養成叢生灌木狀。開張型木槿,常發生主枝數過多,外圍枝頭過早下垂,內膛直立枝多且亂現象。

  開張型木槿修剪方法:及時用背上枝換頭,防止外圍枝頭下垂早衰,對枝頭處理與開心形相同;對內膛萌生直立枝一般疏去,防止枝條過多,擾亂樹形。

  採收

  鮮花采收,木槿花期長,從5月始花開始可一直開到10月份,約有半年的花期。但就一朵花而言,於清晨開放,第2天枯萎。因此作蔬菜食用的花朵採摘宜在每天早晨進行。如加工晒乾,應于晴天早上採摘後即晒乾,幹後置於通風乾燥處,要防壓、防蟲蛀。

  木槿的病蟲防治

  木槿生長期間病蟲害較少,病害主要有 炭疽病、葉枯病、白粉病等;蟲害主要有紅蜘蛛、 蚜蟲、蓑蛾、夜蛾、天牛等。病蟲害發生時,可剪除病蟲枝,選用安全、高效低毒農藥噴霧防治或誘殺。應注意早期防治,避免在開花采收期施藥,保證採收的木槿花不受農藥汙染。

  常見葉斑病和鏽病危害,用65% 代森鋅可溼性粉劑600倍液噴灑。蟲害還有粉蝨和 金龜子,以蚜蟲為主,也有尺蠖和 卷葉蛾,可用40% 氧化樂果乳油1000倍液噴殺。對環境安全的除蟲法是用稀釋後的洗滌劑。

 

  木槿的繁殖方法

  木槿的繁殖方法有播種、壓條、扦插、分株,但生產上主要運用 扦插繁殖和 分株繁殖。

  分株

  在早春發芽前,將生長旺盛的成年株叢挖起,以3根主枝為1叢,按株、行距50×60釐米進行栽植。

  扦插

  方法一:一般採用春季扦插繁殖,當年夏秋開花。其扦插方法是:在當地氣溫穩定通過15℃以後,選擇1~2年生健壯未萌芽枝條***若扦插時木槿枝條已萌芽長葉,應將新長的葉片摘除***,截成長15~20釐米的小段。扦插時備好一根小棍,按株行距預插小洞,再將木槿枝條插入,入土深度以10~15釐米為好,即入土深度為插條的2/3,壓實土壤,插後立即灌足水。注意扦插時不必施任何基肥。

  方法二:扦插密度依育苗移栽或直接插植而不同。育苗移栽:為便於操作按連畦帶溝寬130釐米,高25釐米作畦,株行距15釐米×30釐米扦植。直接插植:可按畦帶溝60釐米,高25釐米作畦,株距50釐米,單畦單行插植;也可按畦帶溝90釐米,高25釐米,株距60釐米,單畦雙行“品”字形插植。栽培上可利用扦插苗當年開花的特性,按育苗移栽密度扦插,第2年後每年春季萌芽前按一定的密度進行間苗,保證木槿當年生長有足夠的營養面積,奪取鮮花高產。

  方法三:扦插要求溝深15釐米,溝距20-30釐米,株距8-10釐米,插穗上端露出土面3-5釐米或入土深度為插條的2/3,插後培土壓實,及時澆水。扦插苗一般1個月左右生根出芽,採用塑料大棚等保溫增溫設施,也可在秋季落葉後進行扦插育苗,將剪好的插穗用100-200毫克/升的NAA溶液浸泡18-24小時,插到沙床上,及時澆水,覆蓋農膜,保持溫度18-25℃,相對溼度85%以上,生根後移到圃地培育。

  播種繁殖

  一般在春季4月進行。果實10月成熟後,11~12月採種最適宜,採收後剝出種子低溫幹藏,到翌春4月條播或撒播。分株繁殖 在秋天落葉後或早春發芽之前,挖取植株根際的萌株,另行栽植。栽前可適當修剪根部,並對地上部實行重短截。木槿適應性強,栽培簡單,管理粗放,一般可任其自由生長。但為了提高其觀賞效果,使其花繁色豔,應給予必要的管理。

  木槿在當年生新枝上開花,在秋季落葉後可進行適當修剪。修剪時宜疏剪與短截相結合,對長枝適度短截,疏去過密枝、細弱枝,使營養集中,豐滿。在春季植株發芽後的4月中、下旬,應施1次肥料,並實時澆水,保證土壤的肥水充足。木槿定植時,植穴要施放基肥,以後一般不再施肥。春季芽萌動前至夏季開花期,看天氣灌水2~3次。雨季要排水防澇。秋後霜凍前灌一次透水防凍。夏末秋初不宜灌水,以免秋梢生長過嫩而降低抗寒力。5~6年生以下的苗木越冬時,都應採取防寒措施,如採取根部培土等。


猜你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