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陵手植柏的傳說介紹

  黃帝族和住在姜水***在今陝西岐山附近注入渭水***一帶的姜姓炎帝族世代互通婚姻。後黃帝族後裔中的一支進入今山西南部,創造了夏文化,遂稱夏族。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歡迎大家閱讀:

  

  邁進軒轅廟大門,迎面便是一棵蒼翠挺拔的古柏,這便是著名的“黃帝手植柏”。據說它是我國最古老的一棵柏樹,距今大約已有5000多年了。外國人稱讚它是“世界柏樹之父”。黃帝手植柏下圍十米有餘,七人合抱不嚴,所以當地民諺說它是“七摟八紮半,二十四個疙瘩不上算”。

  傳說黃帝戰敗蚩尤,建立了部落聯盟,定居在橋山。黃帝發現橋山一帶群民,有的棲居於樹,有的與獸同穴,既不文明,又不安全。黃帝便和大臣力牧、大鴻、共鼓等商議如何改變這種狀況。他們教化橋山群民在臨水靠山的半坡上砍樹造屋,離開樹枝和洞穴搬進新屋;又把橋山改名為橋國。橋山群民住進房屋後,不但日常生活方便多了,而且也不怕野獸來傷害他們了。可是,在那時候人們並不懂得毀壞森林將會帶來什麼樣的嚴重後果。他們經常亂砍亂伐樹木,沒有幾年,橋山周圍的樹林全被砍光了。就連黃帝曾多次下令禁止砍伐的常年不落葉的柏樹,也被砍伐得一棵不剩。就在這時候,一場暴雨襲來,山洪突然暴發,洪水像猛獸一般從山下猛衝下來,把幾十人和黃帝得力的大臣共鼓、狄貨都捲走了。黃帝悲痛萬分。

  雨過天晴,黃帝親自帶領大臣們上山檢視,發現凡是樹林被砍光了的山峁,不僅擋不住水,連地上的草也衝得一乾二淨了。黃帝看見滿山遍野都是洪水過後留下的溝溝窪窪,心情十分沉重,他對群民說:“今後再也不能亂砍樹木了。如果再亂砍下去,橋國就沒有樹林了,野獸也沒處藏身了。到那時,我們吃什麼?穿什麼?”當時有位大臣建議搬到另一個地方居住。黃帝說:“不可!如果那裡樹木也叫我們砍完,那時候我們還能往哪裡搬呢?再遭洪水,我們又哪裡跑?”眾臣覺得黃帝說得有理,都問他該怎麼辦?

  黃帝說:“我願和大家一齊上山栽樹種草,用不了幾年,滿山就會長滿林草,既不怕洪水,又能招來野獸,那時橋國群民才能有吃有穿”。說罷,黃帝就自己帶頭栽了一棵小柏樹。臣民們都學黃帝的樣子,紛紛栽樹種草。

  不幾年,橋國的山山峁峁林草茂密,一片蔥綠。人們都很感激黃帝。從此,植樹造林便成了中華民族的一個優良傳統,世世代代一直沿續下來。

  傳說黃帝在乘龍昇天飛經橋國上空時,還特意讓巨龍停下來,為了再看一眼自己親手栽下的那棵柏樹。臨行時,又隨手把群民送給他的乾肉塊扔下來,落在自己栽種的柏樹上。傳說現在黃帝手植柏樹幹上長的24個疙瘩,就是那時黃帝扔下的肉塊變的。

  黃帝的葬地

  陝西省延安府黃陵縣橋山

  軒轅黃帝是中國古史傳說時期最早的宗祖神,華夏族形成後被公認為全族的始祖。

  上古時期約在姬水***在今陝西武功縣附近注入渭水***一帶形成的較為先進的黃帝族 ,即因這位傑出的始祖而得名 。黃帝族和住在姜水***在今陝西岐山附近注入渭水***一帶的姜姓炎帝族世代互通婚姻。後黃帝族後裔中的一支進入今山西南部,創造了夏文化,遂稱夏族。夏族後來建立了中國第一個王朝夏代。《國語·晉語》及《世本》 和《大戴禮記》中的《帝系》,都說黃帝是少典之子。《史記·五帝本紀》說黃帝“姓公孫 ,名曰軒轅” ,其國號為“有熊” 。《易·繫辭》、《世本·作篇》等各種文獻都盛稱黃帝時期有許多發明創造。屬於生產技術方面的,有穿井、作杵臼、作弓矢 、服牛乘馬、作駕、作舟等;屬於物質生活方面的,有製衣裳、旃冕 等;精神文化方面則有作甲子、佔日月 、算數、調歷、造律呂、笙竽、醫藥、文字等。其中當然有不少是黃帝以後的發明創造,但也反映了黃帝族獲得的輝煌成就。《戰國策?秦策》記蘇秦把“黃帝伐涿鹿而禽蚩尤”與堯伐驩兜,舜伐三苗,禹伐共工,湯伐夏,武王伐紂並稱,表明這是黃帝一生中主要的戰績。黃帝族經過夏、周兩代與其他各族的衝突、交往與融合,到戰國時期形成了統一的華夏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