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給食用菌新增微生物菌劑

  在食用菌出菇後期,為了增強出菇後勁,菇農往往會採用各種手段新增微生物營養液進行追肥。但只有採用正確的方法新增,才能達到預期目的。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講講給食用菌新增微生物菌劑的方法。

  給食用菌新增微生物菌劑:方法

  微生物營養液的新增通常有三種方法:噴施、浸泡和灌穴。

  噴施

  微生物營養液的時間以子實體大量出現時為宜。噴施時應注意噴頭不要正對著子實體,同時要注意“四不噴”:

  1.幼小菇蕾不噴,以免其“腫死”。

  2.剛採過菇或有菇殘體處不噴,以免引起細菌性病害。

  3.空氣溼度過大時不噴。

  4.菇棚房內病蟲害嚴重時不噴。

  灌穴法

  主要在菌床上使用,當菌床出菇較多、水分及養分消耗過大時可採用此法。

  浸泡法

  主要用於袋栽的食用菌,在採收完1-2茬菇後,若栽培袋呈嚴重缺水狀態,可將其放在配好的營養液中浸泡,直到其恢復到接近原重時為止。採用浸泡的方法新增營養液,只需在營養液池中放入菌袋後壓上重物即可,但浸泡的時間不應過長,若菌袋失水過多,可以分幾次浸泡。

  給食用菌新增微生物菌劑:養分要全面

  應經常交替使用幾種營養液,這樣子實體生長所需營養即全面又合理。如果用激素刺激食用菌生長,則應在補充過營養液之後再使用。

  給食用菌新增微生物菌劑:濃度要適當

  微生物營養液濃度過高時,不僅菌絲吸收困難,而且還會妨礙甚至損害菌絲;濃度過低時,效應不明顯,達不到高產目的。

  在適宜的濃度下,新增微生物營養液時還要根據培養料的含水量而定:若培養料含水量較高,應加大營養液的濃度,減少用水量,且新增後加大通風量。反之,則應降低營養液的濃度,增加用水量。

  常用的營酸二氫鉀0.20%等,一定要把握好“少而勤”的原則。

  給食用菌新增微生物菌劑:注意環境的變化

  當氣溫達20℃以上時,菌絲難以形成優質的子實體。除高溫型食用菌品種外,可不新增微生物營養液。若培養料已被雜菌汙染,一定要先去除雜菌後再新增營養液。

  為了防止雜菌汙染,也可在新增營養液的同時加入一定量的抑菌劑,以防止雜菌滋生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