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長的運河在哪裡

  運河是用以溝通地區或水域間水運的人工水道,通常與自然水道或其他運河相連。除航運外,運河還可用於灌溉、分洪、排澇、給水等。你知道世界上最長的運河嗎?下面就由小編為你介紹一下吧。

  世界上最長的運河:京杭大運河

  京杭大運河,又稱京杭運河或大運河,是中國、也是世界上最長的古代運河,與長城、坎兒井並稱為中國古代的三項偉大工程,並且使用至今,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一項偉大工程,是中國文化地位的象徵之一。運河北起北京,南至杭州,流經天津、河北、山東、江蘇和浙江四省一市,溝通海河、黃河、淮河、長江和錢塘江五大水系,全長1794公里。歷史上,京杭大運河在隋、唐、元、明、清時期都有不同程度的延伸、擴寬,這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江南一帶在全國農業發展地位不斷加強、物流需求日益加大所導致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政府也對京杭大運河進行過多次疏浚。京杭大運河對中國南北地區之間的經濟、文化發展與交流,特別是對沿線地區工農業經濟的發展起了巨大作用。

  世界上最長的運河:故事背景

  京杭大運河始建於春秋時期。春秋戰國時期開鑿運河基本都是為了征服他國的軍事行動服務的。例如吳王夫差命人開鑿邗溝的直接目的是為了運送軍隊北伐齊國,公元前360年魏惠王開鑿的鴻溝,基本都是為了征服他國的軍事行動服務的。[2]

  隋王朝在天下統一後即做出了貫通南北運河的決定,其動機已超越了服務軍事行動的目的,因為此時天下已統一。隋開運河有經濟方面的動機。中國古代很長時期內,經濟重心一直在黃河流域,北方的經濟比南方進步。但到魏晉南北朝時期,社會發生了深刻變化。400多年的混亂使北方經濟受到嚴重的衝擊,與此相比,南方經濟獲得迅猛發展,成為全國經濟重心。隋統一全國後,格外重視這個地區,但隋定都長安,其政治中心不能伴隨經濟重心的發展變化南移。因此,國家需要加強對南方的管理,長安需要與富庶經濟區聯絡,需要南方糧食物資供應北方,不論是中央朝廷還是官僚貴族或是北方邊境。同時,長時期的分裂阻斷社會南北經濟的交流,而隨著生產力水平的提高,經濟的發展到這一時期已迫切要求南北經濟加強聯絡。

  隋開運河不僅僅有經濟方面的動機,也有政治方面的。魏晉南北朝時期是門閥世族大發展的時期,他們的力量相當強大。隋統一後,他們仍依恃其強大的勢力,企圖與中央政權抗衡。這一尖銳矛盾在江南地區一直存在,使隋政權面臨嚴重威脅,隋統治者要實施對南方的有效統治,貫通南北運河勢在必行。同時,北部邊境少數民族政權對隋亦是大患,隋王朝派出大量軍隊駐紮邊境,這些軍隊僅靠屯田是不夠的,必須依靠江淮和中原糧餉供應。路途遙遠,開鑿運河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隋以後的歷朝歷代,至清朝後期,無論是大一統時期政權,還是分裂時期的政權,都注重運河的疏鑿與完善,其動機無外乎經濟、政治、軍事等方面,充分利用運河漕運。以運河為基礎,建立龐大而複雜的漕運體系,將各地的物資源源不斷的輸往都城所在地,成了中華大地統治者主要手段之一。運河的修復改道,其緣由亦是現實中運河常常的淤堵以及不同政權的都城位置變化。至元代京杭大運河全線貫通,明、清兩代京杭大運河成為南北水運幹線。

  運河是由統治者主導開鑿整修而成,統治者們集合龐大的人力、物力開鑿運河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漕運。運河是為了實實在在的漕運目的而生的,漕運是封建王朝的生命支援與動力供應系統,維持王朝的生命延續。由於海運的海盜、風浪等問題難以解決,在漕運史上運河水運是主要首選方案。開鑿運河是一件名符其實的功在當代、利在萬秋的偉舉,對修造者而言,其功效時隔不久就能顯現,給王朝帶來舉足輕重的影響。所以歷朝歷代有見識的統治者都非常重視運河的修造。

  京杭大運河從公元前486年始鑿,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而秦始皇在嘉興境內開鑿的一條重要河道,也奠定了以後的江南運河走向。據《越絕書》記載,秦始皇從嘉興“治陵水道,到錢塘越地,通浙江”,運河及運河文化由此衍生。

  大運河開掘於春秋時期,完成於隋朝,繁榮於唐宋,取直於元代,疏通於明清。漫長的歲月裡,經歷三次較大的興修過程。最後一次的興修完成才稱作“京杭大運河”。

  京杭運河北起北京,南至杭州,經北京、天津兩市及河北、山東、江蘇、浙江四省,溝通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全長1794千米,是蘇伊士運河的16倍,巴拿馬運河的33倍.

  京杭大運河全程可分為七段:通惠河;北運河;南運河;魯運河;中運河;裡運河;江南運河.

  目前,京杭運河的通航里程為1442千米,其中全年通航里程為877千米,主要分佈在黃河以南的山東、江蘇和浙江三省.

  京杭大運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長、工程最大、最古老的運河之一.北起北京***涿郡***,南到杭州***餘杭***,經北京、天津兩市及河北、山東、江蘇、浙江四省,貫通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全長約1794公里,開鑿到現在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

  京杭大運河對中國南北地區之間的經濟、文化發展與交流,特別是對沿線地區工農業經濟的發展起了巨大作用. 京杭大運河也是最古老的運河之一.它和萬里長城並稱為中國古代的兩項偉大工程,聞名於全世界

  京杭大運河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一項偉大工程,是祖先留給我們的珍貴物質和精神財富,是活著的、流動的重要人類遺產.大運河肇始於春秋時期,形成於隋代,發展於唐宋,最終在元代成為溝通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縱貫南北的水上交通要道.在兩千多年的歷史程序中,大運河為中國經濟發展、國家統一、社會進步和文化繁榮作出了重要貢獻,至今仍在發揮著巨大作用.京杭大運河顯示了中國古代水利航運工程技術領先於世界的卓越成就,留下了豐富的歷史文化遺存,孕育了一座座璀璨明珠般的名城古鎮,積澱了深厚悠久的文化底蘊,凝聚了中國政治、經濟、文化、社會諸多領域的龐大資訊.大運河與長城同是中華民族文化身份的象徵.

  世界上最長的運河:與之齊名的運河

  巴拿馬運河***英語:Panama Canal;西班牙語:Canal de Panamá***位於中美洲的巴拿馬,橫穿巴拿馬地峽,總長82公里,寬的地方達304米,最窄的地方也有152米。該運河連線太平洋和大西洋,是重要的航運要道,被譽為世界七大工程奇蹟之一和“世界橋樑”。整個運河的水位高出兩大洋26米,設有6座船閘。船舶通過運河一般需要9個小時,可以通航76000噸級的輪船。巴拿馬運河由巴拿馬共和國擁有和管理,屬於水閘式運河。

  蘇伊士運河***阿拉伯語:قناة السويس Qanā al-Suways,又譯蘇彝士運河***處於埃及西奈半島西側,橫跨在亞洲、非洲交界處的蘇伊士地峽,頭尾則在地中海側的塞德港和紅海蘇伊士灣側的蘇伊士兩座城市之間,全長約163公里,是全球少數具備大型商船通行能力的無船閘運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