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四大園林是什麼

  蘇州園林代表了中國私家園林的風格和藝術水平,是不可多得的旅遊聖地。下面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獅子林 Lion Grove Garden

  獅子林為蘇州四大名園之一,至今已有650多年的歷史。江蘇省蘇州市城區東北角的園林路23號,佔地1.1公頃,開放面積0.88公頃。元至正二年***公元1342年***僧天如禪師為紀念其師中峰禪師建菩提正宗寺, 元末名僧天如禪師維則的弟子“相率出資,買地結屋,以居其師。”因園內“林有竹萬固,竹下多怪石,狀如狻猊***獅子***者”;又因中峰禪師曾倡道天目山獅子巖,取佛書“獅子吼”之意,易名為獅子林。明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73歲的大書畫家倪瓚***號雲林***途經蘇州,曾參與造園,並題詩作畫***繪有《獅子林圖》***,使獅子林名聲大振,成為佛家講經說法和文人賦詩作畫之勝地。清乾隆初,寺園變為私產,與寺殿隔絕,名涉園,又稱五鬆園。1917年為顏料買辦商人貝潤生購得,經9年修建、擴建,仍名獅子林***園東為貝氏家祠、族學和住宅***。由於林園幾經興衰變化,寺、園、宅分而又合,傳統造園手法與佛教思想相互融合,以及近代貝氏家族把西洋造園手法和家祠引入園中,使其成為融禪宗之理、園林之樂於一體的寺廟園林。

  滄浪亭 Canglang Pavilion

  滄浪亭,世界文化遺產,位於蘇州市城南三元坊附近,在蘇州現存諸園中歷史最為悠久。滄浪亭佔地面積1.08公頃。 “滄浪亭”始為五代時吳越國廣陵王錢元璙近戚中吳軍節度使孫承祐的池館。宋代著名詩人蘇舜欽以四萬貫錢買下廢園,進行修築,傍水造亭,因感於“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題名“滄浪亭”,自號滄浪翁,並作《滄浪亭記》。歐陽修應邀作《滄浪亭》長詩,詩中以“清風明月本無價,可惜只賣四萬錢”題詠此事。自此,“滄浪亭”名聲大振。蘇氏之後,滄浪亭幾度荒廢,南宋初年***12世紀初***一度為抗金名將韓世忠的宅第,清康熙三十五年***公元1696年***巡撫宋犖重建此園,把傍水亭子移建於山之巔,形成今天滄浪亭的佈局基礎,並以文徵明隸書“滄浪亭”為匾額。清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再次重建,遂成今天之貌。滄浪亭雖因歷代更迭有興廢,已非宋時初貌,但其古木蒼老鬱森,還一直保持舊時的風采,部分地反映出宋代園林的風格。

  留園 Lingering Garden

  坐落在蘇州市閶***音:chāng***門外,始建於明嘉靖年間***公元1522~1566年***,另一資料:留園修建於明天順四年***公元1460年***。原為明代徐時泰的東園,清代歸劉蓉峰所有,改稱寒碧山莊,俗稱“劉園”。清光緒二年又為盛旭人所據,始稱留園。留園佔地約30畝***另兩資料:2頃、約30000平方米***,留園內建築的數量在蘇州諸園中居冠,廳堂、走廊、粉牆、洞門等建築與假山、水池、花木等組合成數十個大小不等的庭園小品。其在空間上的突出處理,充分體現了古代造園家的高超技藝、卓越智慧和江南園林建築的藝術風格和特色。

  拙政園 Humble Administrator's Garden

  位於蘇州市東北街178號,是江南園林的代表,也是蘇州園林中面積最大的古典山水園林,被譽為“中國園林之母”。  拙政園中現有的建築,大多是清咸豐九年***公元1850年***拙政園成為太平天國忠王府花園時重建,至清末形成東、中、西三個相對獨立的小園。中部是拙政園的主景區,為精華所在。面積約18.5畝。其總體佈局以水池為中心,亭臺樓榭皆臨水而建,有的亭榭則直出水中,具有江南水鄉的特色。池水面積佔全園面積的3/5***另一資料:1/3***。 西部原為“補園”,面積約12.5畝,其水面迂迴,佈局緊湊,依山傍水建以亭閣。 東部原稱“歸田園居”,是因為明崇禎四年***公元1631年***園東部歸侍郎王心一而得名。約31畝,因歸園早已荒蕪,全部為新建,佈局以平岡遠山、松林草坪、竹塢曲水為主。配以山池亭榭,仍保持疏朗明快的風格,主要建築有蘭雪堂、芙蓉榭、天泉亭、綴雲峰等,均為移建。

  蘇州四大園林簡要概述

  蘇州園林吸收了江南園林建築藝術的精華,是中國優秀的文化遺產,理所當然被聯合國列為人類與自然文化遺產。蘇州園林善於把有限空間巧妙地組成變幻多端的景緻,結構上以小巧玲瓏取勝。獅子林、滄浪亭、拙政園、留園統稱“蘇州四大名園”,素有“江南園林甲天下,蘇州園林甲江南”之譽。蘇州園林代表了中國私家園林的風格和藝術水平,是不可多得的旅遊聖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