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列文虎克是誰

  列文虎克是世界著名的生物學家,是歷史上顯微鏡的發明家,也是微生物的第一位觀察者。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歷史上列文虎克的簡介,希望對你有幫助。

  歷史上列文虎克的簡介

  列文虎克***荷蘭語:Antoni van Leeuwenhoek;1632年10月24日-1723年8月26日***,全名Thonius Philips van Leeuwenhoek,是一位荷蘭貿易商與科學家,有微生物學之父的稱號。最為著名的成就之一,是改進了顯微鏡以及微生物學的建立。他在2004年票選最偉大的荷蘭人當中,排名第四,高於第五偉大的伊拉斯謨。在列文虎克的一生當中磨製了超過500個鏡片,並製造了400種以上的顯微鏡,其中有9種至今仍有人使用。

  列文虎克的歷史成就

  列文虎克的成就中首屈一指的便是顯微鏡的發明,列文虎克童年並沒有受到過正規的教育,十幾歲時到布店當學徒,後來自己經營綢布,中年後到市政工作,這份工作的收入不錯且輕鬆,讓他有時間去研究自己喜歡的透鏡,因為好奇和努力,他磨出來的透鏡比當時售賣的倍數更大,因此觀察到微生物,也是列文虎克的成就之一。

  列文虎克因為在自己磨製的透鏡下見到了活動的微小動物,而好奇心更盛,不斷的觀察身邊的一切,後來更是辭職將家中的空房改成實驗室。幾年後,他的顯微鏡更加的精美,看到的東西也越來越細緻,他的工作是完全保密的,不讓任何人觀看。他不願公開自己的發現,但在朋友的勸告下,他還是將報告交到了皇家學會。皇家學會收到報告的時候還是有些不相信,但在內容之後,徹底的被吸引住了,幾經周折之後,列文虎克的實驗終被承認。

  成功的喜悅並沒有讓列文虎克停止探索,他鍥而不捨的繼續研究,將成果寄送學會,科學家們爭相閱讀,在這個過程中他的名氣越來越大。在接受採訪的時候,列文虎克伸出了雙手,上面滿是因為磨製透鏡的老繭,這讓人們記住了這個誠摯的科學家。他九十多歲高齡的時候,雖然身體越來越差,但工作從未停止。直到去世之前,列文虎克仍舊惦記著自己的研究成果,請朋友翻譯並寄送給學會.

  列文虎克的小故事

  列文虎克的家庭並不富裕,小時候的他沒有接受過正規的教育,但列文虎克是個非常有好奇心的孩子。列文虎克的小故事記載,當他通過朋友知道了放大鏡的存在後,就想去買一個,然而放大鏡的價格太高,讓他望而卻步。但列文虎克並沒有放棄,反而決定自己磨製一個,這種好奇和動手的能力,為他的未來打下了良好的基礎。而且他自己動手磨製的,甚至比外面賣的放大的倍數更高,而且在他的無心之下新增的一些小部件,更是讓顯微鏡橫空出世。

  但也因為他沒有接受過系統的教育,在列文虎克的小故事中出現了一些小插曲。他在辭職專心研究的時候,不允許其他人觀看,其實這點無可厚非,但是當他發現活動的細微動物的時候,朋友勸他發表,他卻認為這是自己的,如果被別人知道就會剝奪自己的研究成果,直到朋友耐心的解釋過後,他才放心的將成果交給了皇家學會。皇家學會在看到內容的時候就被緊緊的吸引,在後期列文虎克傳來更多的研究報告的時候,科學家們都爭相觀看,想要得到更多的訊息。

  列文虎克的一生都沒有停下過研究,磨製了眾多的鏡片和多種的顯微鏡,有些到現在仍被世人廣泛使用。直到離世之前,列文虎克仍舊交代朋友,要將他的成果翻譯之後送給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