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聽半句教學設計

  教師們在授課前需要準備的教學設計都準備好了嗎?以下是由小編收集整理的《只聽半句》教學設計,歡迎閱讀!

  《只聽半句》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識記生字,會讀課文。

  ***一***、談話導課:

  1、卡片出示“話”字:同學們認識這個字嗎?你能用這個字組詞嗎?能夠用數量詞跟它組詞嗎?

  2、我們聽別人說話時,聽一句好呢?還是聽半句好?

  3、今天,老師要帶同學們去認識一個聽話只喜歡聽半句的小朋友,大家有興趣嗎?

  板書:只聽半句,學習生字“聽”。

  ***二***、初讀課文,識記生字,指導寫:無、半、及、句。

  1、學生藉助拼音自由拼讀課文,邊讀邊標出小節。

  2、同桌按小節互讀互聽,互相提示並幫助糾正讀錯的字音。

  ***目的:用讀書的方法檢查學生對小節的概念是否理解正確,培養學生互相聽讀、互相糾錯的能力。***

  3、反饋:

  ***1***、幫助同桌糾正了哪個字的讀音,能夠帶領大家讀一遍嗎?

  ***2***、能夠在課文中找出有這個字的句子並帶大家讀一遍嗎?

  ***3***、你是怎麼記住這個字的?應該怎樣寫呢?

  ***4***、檢查全部生字的認讀情況:

  A、讀生字卡片,讀一個拿一個。

  B、小遊戲:生字寶寶很淘氣,趁同學們不注意又逃回了課文裡,同學們在課文裡捉住他們,有信心嗎?

  C、展示檢查學生勾畫生字情況。

  D、再讀生字卡片,讀一個收一個。

  ***目的:用匯報的方式反饋學生自讀時的識字效果,充分喚起學生的生活積累,主動地識字,把識字過程真正落到實處。***

  ***三***、細讀課文,讀準確,讀通順,有一定語氣***會讀***。

  1、自由練讀課文,一小節一小節地讀,讀好一節再讀下一節。

  2、四人小組合作練讀課文:1選擇自己喜歡的、或者是最有把握讀好的小節讀,互相提示、糾正,要讀準確、流利。

  3、面向全班檢查練讀情況:指名讓學生讀自己喜歡的小節,在學生讀的過程中根據學生的情況有意指導學生讀好課文。***按課文的先後順序逐一完成***。

  4、朗讀全文。

  ***四***、小結。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鞏固複習識記的生字,指導寫:術、丁、以、總。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啟用學生想象,發展學生語言和思維,明白聽話只聽半句是不好的習慣,從小養成聽話聽清楚,說話說明白的好習慣。

  ***一***、複習匯入新課

  1、出示文中主人公圖片:同學們,你能夠認出圖片中的人是誰嗎?記性真好。***板書課題:只聽半句***

  2、複習認讀生字:這篇課文雖然短小,但要求我們認讀的生字卻不少。經過上節課的學習,你們的小腦袋裡都把這些字記住了嗎?請同學們選擇一個方法讓老師檢查你們。

  3、聽寫寫過的生字詞:咱們的詞語花籃還是空空的,能夠裝滿嗎?***無論、半句、來不及***

  ***二***、精讀課文,啟用學生想象。

  1、邊看課文上的圖邊小聲讀課文:***同學們把課文的生字生詞記得這麼準,肯定也記得,課文中寫的這個小朋友在聽人講話時是很有特點的。這個小朋友在聽別人講話時到底有什麼特點呢?***

  2、學生反饋後大屏出示指導朗讀:他無論聽誰說話,都只聽半句。

  3、根據小朋友的這個特點,你想給他取個什麼名?

  4、自由小聲讀課文,思考:課文裡寫他都聽誰說話了?

  5、在什麼情況下聽半句話?理解後指導朗讀:重點指導朗讀描寫在家裡的2、3小節,重點指導“知道了,知道了”這一句,讓學生體會到不耐煩的心情,並讀出來。

  ***1***、指名朗讀第二小節:奶奶想告訴他什麼?沒有說完的話應該是什麼?他聽了哪半句?

  ***2***、聽了奶奶的半句話,他說了什麼?應該是怎樣的語氣說出的?指導朗讀“知道了,知道了。”

  ***3***、分角色朗讀第二小節。

  ***4***、在家裡除了奶奶說話他只聽半句,還有誰說話他也只聽半句?***按照第二小節的方法學習第三小節***

  6、四人小組選擇內容***在學校、在公園的表現任意選一***合作學習,選擇彙報方式彙報學習效果。

  7、馬大哈聽話聽半句有對的時候嗎?像這樣的情況你覺得還會有哪些?他是不是每次都對呢?總是像這樣,在生活和學習中還會鬧出什麼笑話?***為後面的拓展埋伏筆***

  ***二***、思維和語言訓練:

  1、大屏展示根據課文內容製作的啞劇畫面:以課文內容和平時的生活見聞為依據,為啞劇配解說詞。***任意選一,也可以自己畫一幅圖自己配解說詞。***

  2、多媒出示練習:

  面對馬大哈的表現,我想說……

  面對馬大哈的表現,我想起了我曾經鬧出的笑話,那就是……

  ***同學們,面對這個哭笑不得的馬大哈,也許你肯定有很多話想對他說,也許這勾起了你相同的經歷回憶。你想說什麼呢?你想起了什麼呢?請與我們大家一起分享吧!***

  3、課本劇排演:從大家的發言中我們知道了,聽話只聽半句是非常不好的一個習慣,首先,它是一種不尊重人的表現,其次,它有時候會讓我們鬧出笑話,有時候會讓我們耽誤事情。我們把課文裡的內容排成一個課本劇,演給我們身邊的人看,讓他們也知道好嗎?

  ***三***、分角色讀全文後小結:

  所以,我們千萬不能形成這樣的壞習慣。我們小朋友一定要從小做起,在爸爸媽媽的幫助下,在老師的指導下,自覺的養成好習慣。聽話要聽清楚,說話也要說清楚。

  ***四***、指導寫字:丁、術、以、總***同學們,你們在讀書,老師在讀你們。從你們的朗讀中,老師讀出了你們願意做一個把話聽清楚、聽完整的好孩子;從你們今天的表現中,老師讀出了你們都是把話聽清楚、聽完整的好孩子。所以,老師一點都不擔心你們把這篇課文中沒寫的生字寫好,你們擔心自己嗎?***

  1、多媒體出示要寫的字:認讀後仔細觀察,你發現了什麼***字的結構規律***

  2、你認為最難寫的字是哪個?怎樣寫才能夠寫好?***示範***。

  3、學生練寫後展示欣賞評價:聽話聽得認真,所以寫得好。

  ***五***、朗讀全文。

  《只聽半句》教學反思

  這節課被設定為“四會”高效課堂的展示課,因此,在課堂的始終,我都圍繞著“四會”的教學模式而進行,讓我們的學生在課堂上真正的會質疑、會傾聽、會表達、會探究。

  一、質疑引路

  學須有疑,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不疑則不進。在課堂中鼓勵學生大膽質疑,通過引導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積極思維而獲取知識。雖然是一年級,但我仍大膽的設計了質疑的環節,在引入課題後,我說:“看著這個課題,你想提出什麼問題嗎?會提問的小朋友才是聰明的小朋友,也是會學習的小朋友。”學生聽後連忙從課題入手,開始思考,然後引導他們從課文中尋找答案。從低年級開始,逐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讓學生體驗學習中如何發現問題,體驗問題解決後的成功感,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二、用心傾聽

  傾聽是一種交際互動,不但要求說者會說,還要求聽者會聽。“學會傾聽”是要求聽別人講話要用心,要細心。這也是一種禮貌,表示對說話者的尊重。由於學生年齡小,心理髮育不成熟,要從課堂上的點滴入手,讓學生明白傾聽的重要性,別人在發言時,要求學生認真傾聽,別人在朗讀課文時要求學生認真傾聽,老師在講解時也要求學生認真傾聽,從小養成認真傾聽的好習慣。

  三、樂於表達

  低年級的孩子,首先要求他回答問題時要說完整的話,如:課初,我問:“你現在的心情怎麼樣?”有的學生回答:“很緊張。”這顯然就不是一個完整的句子,我就要求他把話說完整,當學生回答問題說了完整的話時,我給予肯定的評價,讓學生從老師的反應中明白說話就應該這樣。然後才是培養學生課堂上的口頭表達能力,再就是培養學生學會發言、積極發言。同時,給予學生積極的評價,讓學生在課堂中敢於發言、樂於說話、善於表達。

  四、主動探究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讓學生學習自主地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從識字方法的探究到對課文延伸的探討都體現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模式,如:在指導朗讀時,我先問學生,在你的印象中,奶奶是什麼樣子的?你有一個什麼樣的爸爸?讓學生從生活實際出發,去揣摩朗讀時應運用不同的語氣。課末,讓學生與文中的小男孩對話,自己悟出文章要讓我們明白的道理,整節課都是師生共同積極自主參與的一種學習過程。

  不足之處:

  1、注重課堂朗讀,但形式不夠豐富,並且教師的示範性還不夠到位。作為低年級學生,教師的朗讀示範性作用也不可忽略,但在課堂上引導有餘、示範不足。沒有什麼比教師親身示範更能讓學生直觀地體驗。

  2、沒有充分利用教學資源。課文中的插圖直觀、充滿了童趣,但我只注重了課件的運用,而沒有指導學生觀察插圖,浪費了現有的教學資源。

  3.在課堂上,我缺乏“靜待花開”的耐心。這點體現在進行深入的課文分析之時,我引導不夠,多次都幫助學生分析、解決,而作為教師不僅僅要給學生積極引導,還要有等待的耐性。

  課堂永遠是一個充滿意外,而又總是留有遺憾的地方。教無定法、學無止境。每次的認真總結分析都可以幫助我在教學上更進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