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教學設計

  《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是蘇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這篇課文是一個科學故事,講述的是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誕生的經過。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教學設計

  教材簡析:

  這是一篇記敘文,課文講述的是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誕生的經過,是一篇科學故事。文中寫了一名叫雷奈克的醫生一次偶然的發現,從中受到啟發,通過反覆實驗,發明了世界上地一個聽診器。告訴我們只要平時善於觀察,肯動腦筋,就能有所發現,有所創造的道理。課文的語言平實、淺顯、流暢,從雷奈克醫生在生活中發現難題,萌發解決難題的構想,到偶然的發現,最後通過反覆的試驗終於獲得成果,敘述得有條有理、層次清晰。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10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9個字只識不寫,認識1個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會用“如果……就……”“果然”造句。

  3、理解課文內容,懂得任何發明創造都離不開觀察和實踐,我們應該從小養成愛觀察、肯動腦的習慣。

  教學重點:

  通過誦讀感悟,知道任何發明創造都來源於實踐的道理。

  教學準備:

  學生預習課文,查字典理解詞語的意思。

  教師圖片、文字投影片。

  教學時間: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求:

  初讀課文,學習生字新詞。理清文章脈絡。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揭示課題。

  1、你們聽說過聽診器嗎?誰能說說它的樣子和作用。***出示實物或圖片***

  2、你們想知道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是什麼樣兒的嗎?

  3、板書課題13、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

  4、讀了課題之後,你想知道些什麼?

  二、初讀感知。

  1、帶問題自學課文。

  要求:***1***藉助拼音讀準字音,認清字形。理解詞語意思。

  ***2***把課文讀順,瞭解故事的主要內容,努力解決自己提出的問題。

  2、檢查自學情況。

  ***1***出示詞語:異常思索緩步沿著分析木棍研究效果聽診器肺結核克服形狀

  ***2***指名讀、開火車讀、齊讀。

  ***3***說說自己理解的詞語的意思或提出自己不理解的詞語。

  ***4***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其餘仔細聽聽與老師一起糾錯。

  注意:多音字:髒

  診、棍:前鼻音

  ***5***四人小組練讀,說說每一小節的意思。再交流。

  3、朗讀全文。作到流利再講將課文講了一個什麼故事?

  三、指導寫字。

  1、分析字形,說說容易寫錯的地方。

  2、指導寫好“肺”、“索”、“狀”。

  3、學生描紅。

  四、佈置作業。

  1、抄寫詞語。

  2、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要求:

  憑藉對課文的朗讀感悟,懂得任何發明創造都來自於實踐的道理,從而培養學生從小愛觀察、肯動腦的良好習慣。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聽寫詞語。

  2、說說課文講了個什麼故事?

  二、精讀感悟。

  1、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是什麼樣的?看看圖片,讀讀課文,找出有關的句子說說。

  2、雷奈克發明這樣的一個聽診器的原因是什麼呢?指名朗讀第一小節。

  ***1***“心裡難過”能讓你感受到雷奈克是個怎樣的醫生?***盡職***

  ***2***出示:一個人如果有了疾病,他的內臟運動就會出現異常。有沒有辦法及早發現人體內的這些變化呢?他整日思索著。

  “整日思索”什麼意思?

  整日思索什麼呢?***有沒有辦法及早發現人體內的這些變化呢?***

  為什麼要整日思索這個問題,而不是別的問題?***一個人如果有了疾病,他的內臟運動就會出現異常。******瞭解“如果……就……”的用法***

  雷奈克為什麼要整日思索?

  ***3***指導朗讀,突出“整日思索”。

  3、雷奈克是怎樣發明第一個聽診器的呢?

  ***1***自由朗讀第二段,瞭解發現的經過,用自己的話說說。

  ***2***指名說說,其餘補充。

  ***3***四人小組來演一演事情的經過,想象一下雷奈克當時會說什麼,做什麼,又會想到什麼?請表演雷奈克的同學在表演中通過自言自語的方式表現出來。

  ***4***指名錶演,在表演過程中請同學們一起做“導演”幫助“演員”說戲。

  A、“緩步”與“整日思索”相照應要表現出來。

  B、雷奈克“被吸引”是因為孩子們的“貼”、“劃”要表現出來。

  C、孩子們為什麼要這麼做呢?雷奈克做了猜測:通過木版,在另一頭能清楚地聽到劃木頭的聲音。並且親自做了實驗。這裡要將想到的和動作表現出來。

  D、“果然”是什麼意思?***事實與猜想的一樣***

  E、正因為如此,才會有“高興極了”、“馬上”體現雷奈克的迫不及待,應該表現出來。

  F、“啊!呼吸聲,心跳聲,都聽到了!”指導表演出來。

  去掉句中的“啊”,讀一讀,有什麼不同?

  比較朗讀,體會驚喜激動的心情。

  ***5***四人小組再演一次。

  4、朗讀第3小節。

  5、從孩子司空見慣的遊戲中,雷奈克能夠受到啟示,解決醫療難題,從這件事中,你懂得了什麼道理?***只要做有心人,細緻觀察生活,肯動腦筋,便會有所發現。***

  6、但是,雷奈克並沒有就此滿足,還在不斷研究、不斷改進。齊讀第四自然段。

  “又發現”中的“又”是什麼意思?

  “又發現”說明什麼?

  師總結:第一個聽診器的發明正是雷奈克對醫學事業不懈追求的表現。

  三、總結全文。

  1、課文主要寫了什麼?

  2、雷奈克醫生髮明的“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與現在的聽診器有什麼不一樣?

  3、學了故事以後,你有什麼想法呢?

  ***任何發明創造都離不開觀察和實踐,我們應該從小養成愛觀察、肯動腦的習慣。***

  《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說課稿

  教材簡析:

  《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是江蘇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三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一篇記敘文,講述的是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誕生的經過,是一個科學故事。文中寫了一名叫雷奈克的醫生一次偶然的發現,從中受到啟示,通過反覆的試驗,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告訴我們只要平時善於觀察,肯動腦筋,就能有所發現、有所創造的道理。課文的語言平實、淺顯、流暢,從雷奈克在生活中發現難題,萌發解決難題的構思,到偶然的發現,最後通過反覆的實驗終於獲得成果,敘述得有條有理、層次清晰。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會用“如果……就……”、“果然”造句。

  3.能複述雷奈克醫生髮明“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的經過。

  4.通過閱讀課文內容,懂得任何發明都離不開觀察與實踐,我們應該從小養成愛觀察、肯動腦的習慣。

  教學重點:能複述雷奈克醫生髮明“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的經過。

  教學難點:讓學生懂得任何發明都離不開觀察與實踐,我們應該從小養成愛觀察、肯動腦的習慣。

  教學策略:

  1、質疑中激趣導學。

  “學起于思,思起於疑。”皮亞傑說過:兒童是有主動性的人,所教的東西要能引起兒童的興趣,符合他們的需要,才能有效地促進他們的發展。確實,我們的教學理應順應孩子的需求與發展規律。教學伊始,通過出示“聽診器”圖片引出課題,從題目入手,設定了這樣一個問題,“好好觀察一下,你覺得哪個詞語最吸引你的眼球?”大家一致得出是“第一個”,並說出了道理,學生自然想知道有關於“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的內容,就會對所學的課文產生興趣,帶著解疑的願望去閱讀,就提高了讀書、學習的針對性。

  2、層次閱讀中深入對話。

  閱讀教學應在語言文字中走幾個來回,應注重“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引領。在閱讀解疑後,安排再讀課文,結合課文說說自己的感受、想法,能使學生再次走進了課文,走進了主人公,同時,通過交流又獲得了情感的釋放。

  3、閱讀對話中有效訓練。

  在感悟課文的同時,語文教學決不能忽略語文能力和思辯能力的訓練,能力的培養不能空穴來風,找準生髮點訓練,則能收到多種功效。在指導“如果……就……”造句時,抓住文中句子——一個人如果有了疾病,他的內臟運動就會出現異常。出示四句寫有“如果……就……”圍繞課文內容的填空,進行環環相扣地推理造句,既培養了思維能力,又進行了說話訓練。講述發明聽診器的過程也分兩個層次,先是初讀後的彙報,再是遊戲體驗後的加入想象後的創造性的描述,能使認識更為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