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教學反思

  《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是蘇教版語文三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講述的是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誕生的經過。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篇一

  這是一篇介紹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發明經過的科學故事,文章寫一名叫雷奈克的醫生從生活中的一個偶然發現中受到啟發,通過反覆試驗,最終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從而說明任何發明創造都來源於實踐的道理。

  教學中,我重點解決兩個問題:一是在讀中學習和積累語言;二是弄清聽診器發明的過程。重點抓住第二自然段進行指導朗讀,感悟,最後進行寫字指導,造句練習,說話練習和實踐活動。這樣課堂氣氛非常活躍,同學們都能複述課文,還有很多學生說起自己的小發明還很頭頭是道呢!

  教學這一課,感覺將全體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都調動起來了。主要是教學每一自然段所用的方法不同,側重點也不同,同時設計的練能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多種形式的教學讓學生處於思維變化的過程中,學生不知道下一步老師會怎麼安排學習,充滿了期待,自然常常開小差的學生也能較持久地保持良好的學習狀態。同時每種設計緊緊圍繞語文的訓練進行,每一步學習都要求讓學生動動手,動動腦,動動口。學生想開小差都沒時間。可見,在今後的教學中,學習設計十分重要。要變單一的幾人對話為全體學生的綜合運動。

  篇二

  《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講述的是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誕生的經過,是一篇科學故事,故事告訴人們只要善於觀察,肯東腦筋就能有所發現,有所創造的道理。

  在講本文中我著重運用了表演文中的重點人物的動作,來讓學生體會人物的內心活動,讓學生在情景中體會主人公雷內克的思想變化。

  當講到課文第二自然段的時候,我說:“你們玩過蹺蹺板嗎?”同學們說:“玩過。”我接著說本文的主人公是怎樣發現這個問題的,把發現的經過用自己的話說一說,接下來我又讓學生分組分角色演一演事情的經過。想象當時的雷奈克醫生會說什麼,會做什麼,又會想什麼。學生在此情況下真正體會到了雷奈克“緩步”從一個花園走過,正與課文第一自然段的整日思索一詞相聯絡。學生說:“老師,為了找到診斷的工具,雷奈克整日思索,正好遇到二個孩子在玩蹺蹺板,當聽到聲音時他高興極了。

  當學生表演到這裡全班學生齊齊的拍起了小手,他們不僅在為表演的學生拍手,更重要的是他在為文中的雷奈克鼓掌,真正體會到了雷奈克進行試驗成功極為高興的心情,在讀“啊!呼吸聲、心跳聲都聽到了!”這兩個感嘆號時,全班學生都是發自內心的讀出了兩個感嘆號的語氣,把雷奈克的欣喜表現出來。

  學到課文的最後,老師總結全文時讓學生說出想對雷奈克說些什麼?學生的發言是積極踴躍,從這些舉動,可以看出學生真正學懂了全文的內容。

  篇三

  本文第四單元的一篇記敘文,講述的是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誕生的經過, 是一個科學故事。文中寫了一名叫雷奈克的醫生一次偶然的發現,從中受到啟示,通過反覆的試驗,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告訴我們只要平時善於觀察,肯動腦筋,就能有所發現、有所創造的道理。課文的語言平實、淺顯、流暢,從雷奈克在生活中發現難題,萌發解決難題的構思,到偶然的發現,最後通過反覆的實驗終於獲得成果,敘述得有條有理、層次清晰。課文教學重難點是能複述雷奈克醫生髮明“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的經過,並讓學生懂得任何發明都離不開觀察與實踐,我們應該從小養成愛觀察、肯動腦的習慣。僅限於完成教學任務是很容易的,但要上出一堂能夠吸引學生的語文課並非一件易事。由於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往往方法單調、缺乏一定教學手段的語文課是很難吸引學生的。因此在教學中,我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指導:

  一、抓朗讀

  在語文課堂上,我始終強調朗讀。“書讀百遍,其義自現”,課前預習,我讓默讀課文,找出描寫聽診器發明經過的詞、句子;課上,始終強調朗讀,只有通過朗讀學生才能進入角色,進入課文的情境,學生才會對課文會有比較深刻的領會;課上讀書形式多樣,通過範讀,練讀,指讀,選段讀,男女分讀,而且讀得好壞不算,首要條件就要聲音響亮,用自己的聲音激發自己的信心,我行,我敢讀,我要讀。

  二、善想象摘

  學生的想象是豐富的,如果我們無法創設一種情景讓他盡情“散發”,那麼無疑會抑制學生想象力的發展。我在本課的教學中,我讓學生在課文的情景中,把自己當成文中的人物來思考、來動作,從而讓學生來領悟體會當時雷奈克的感受、想法,在教學中,為使學生更好地體會雷奈克所見所感,我就讓學生扮演文中的人物,從而體會該角色在故事情節發展過程的不同表現。在感悟課文的同時,語文教學決不能忽略語文能力和思辯能力的訓練,能力的培養不能空穴來風,找準生髮點訓練,則能收到多種功效。在指導“如果……就……”造句時,抓住文中句子——一個人如果有了疾病,他的內臟運動就會出現異常。出示四句寫有“如果……就……”圍繞課文內容的填空,進行環環相扣地推理造句,既培養了思維能力,又進行了說話訓練。

  三、重合作

  從課堂教學的效率來看,自主合作學習不僅有利於擴大參與面,照顧到每一個學生,而且能有效地促進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體意識的形成。由於學生在小組內、在同伴間,在合作學習的形式過程中,緊張情緒將大為緩解,害羞心理將更容易克服。所以,教學中讓學生在小組內分角色演一演事情的經過,來體會雷奈克的內心活動,讓學生在情境中體會。再用討論、複述的方法幫助學生了解發明聽診器的經過。這就使得情境成為訓練學生直覺思維的最好憑藉。這樣學生融入情境之中,而情境也因學生的加入變活了。學生全身心地投入,使情境成了激發學生創新思維的最佳土壤。

  總之,在教學中,要體現“語文是學習和工作的基礎工具,它有很強的思想性和實踐性”的精神,突出情境的開放性、包容性,給學生留下充分的創新餘地。這樣,學生經歷了一個觀察、體驗、表達的過程,再來欣賞語言文字,會更加感到語言的魅力,從而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