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州橋歷史資料

  坐落在河北省趙縣洨河上.建於隋代***公元581-618年***大業年間***公元605-618年***,由著名匠師李春設計和建造,距今已有約1400年的歷史,是當今世界上現存最早、儲存最完善的古代敞肩石拱橋。下面由小編帶領大家簡單瞭解一下。

  

  1961年被國務院列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趙州橋上的仙蹟,主要指傳說中張果老倒騎毛驢在橋上走留下的驢蹄子印;柴王爺推車過橋軋下的車道溝印和膝蓋跪下的膝蓋印;魯班為救石橋躍身跳入河中,用手力頂石橋的手掌印,這些仙蹟常常成為遊人津津樂道的最有趣內容之一,來到趙州橋也都要首先尋覓看個究竟。這是關於趙州橋的一段最有名的傳說。

  相傳從前在河北省趙縣城南五里的地方,有一條大河,名叫洨河。洨河發源於河北西部的井陘山。在古代,它的水勢很大,每逢夏秋兩季,大雨來臨,雨水和山泉一併順流而下,沿途又匯合幾條河水,形成了洶湧的洪流。因此,洨河兩岸的居民和來往的行人,都感到非常不便。

  趙縣人民的這個困難,被著名的工匠祖師魯班知道了。他特地遠道趕來,施展出卓越的技術,在一夜之間就造好這座趙州大石橋。

  趙州橋造好的訊息,很快地傳遍了四方。遠近居民都懷著驚喜的心情,爭先恐後地前來參觀。這個奇蹟甚至驚動了“八仙”之一的張果老。在驢背的褡褳裡一邊裝上了“太陽”,一邊又裝上了“月亮”,要在橋上走過。這還不算,張果老存心要和魯班開個玩笑,他又約了柴榮,推著載有“五嶽名山”的獨輪車,一道來到橋頭,開口便問這橋能不能讓他們兩人同時行走。這時,魯班剛把大橋修好,正在十分得意,便很不以為然地說:“這麼堅固的石橋,還經不起你們兩人走麼?”不料他們上橋以後,把橋壓得搖搖欲墜。魯班一看情況不妙,趕忙跳下橋去,用手使勁托住橋身東側,才使這兩位仙人帶著日月和五嶽名山順利通過。從此,橋上留下了幾處人們津津樂道的“仙蹟”;張果老的驢蹄印和斗笠顛落壓成的圓坑;柴榮因推車力過猛,一膝著地壓成的膝蓋印和車道溝;還有魯班託橋的手印。後來,除了因為東側一度塌毀,手印已經不見,其餘的仙蹟“都留存下來。《小放牛》裡所歌唱的就是這一段生動的傳說。

  趙州橋建於隋代,隋朝統一中國後,結束了長期以來南北分裂、兵戈相見的局面,促進了社會經濟的發展.當時的趙縣是南北交通必經之路,從這裡北上可抵重鎮涿郡***今河北涿州市***,南下可達京都洛陽,交通十分繁忙.可是這一交通要道卻被城外的**河所阻斷,影響了人們來往,每當洪水季節甚至不能通行,為此隋大業元年***公元6O5年***決定在**河上建設一座大型石橋以結束長期以來交通不便的狀況.李春受命負責設計和大橋的施工.李春率領其他工匠一起來到這裡,對**河及兩岸地質等情況進行了實地考察,同時認真總結了前人的建橋經驗,結合實際情況提出了獨具匠心的設計方案,按照設計方案精心細緻施工,很快就出色地完成了建橋任務.李春他們在設計和施工中創下許多技術成就,把我國古代建築技術提高到一個全新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