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旭有什麼故事

  要談到書法和草書藝術,有一個人就不得不提,那就是唐代的“草聖”張旭,此人在草書上的成就最高,其書作風格豪放,氣勢恢巨集,獨樹一幟。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張旭的故事,希望對你有幫助。

  張旭的故事

  張旭生於唐朝開元天寶年間,乃是江蘇蘇州漢族人,年輕時做過縣尉,後來還升官做到了長史。張旭個性鮮明,為人豁達,愛好喝酒。每次喝醉酒之後便開始進行書法寫作,一蹴而就,因而也被人們冠以“張顛”的雅號。

  張旭一方面效仿張芝的草書書法藝術,從而能創造出了自己特有的草書特點,另一方面他也因繼承了王羲之王獻之的書法傳統而自豪,他把所有的熱情都傾注在了草書的書法創作中,旁若無人,達到了痴迷的程度。他的草書雖然看起來瘋癲痴狂,但是章法卻十分規範,他不會隨意添加塗抹,字畫間的環繞過度都表現得很清楚,所以他的草書線條質感表現柔美,而整體看起來又狂蕩不羈,成就了一套他獨有的草書藝術風格。他的書法作品每一件每一樣都堪稱珍寶,也被世人所珍視。他也因為在草書上的超高成就,被世人稱為“草聖”。

  有一次,他的鄰居寫信給他,希望張旭能慷慨解囊,資助於他,張旭便回信說只要拿著回信出去叫賣,必有人花重金購買。鄰居將信將疑,照著他的話去售賣,結果被重金爭相搶購,他的鄰居為此而十萬感謝他。從這裡我們不僅可以看出張旭豁達慷慨的性情,更可見他的筆墨很受世人歡迎,被推為至寶。

  張旭傳世的作品很多,現今留存的名作由《古詩四帖》、《肚痛帖》等,另外,他在楷書和七言絕句詩上的造詣也是非常高的,比較著名的詩如《山中留客》等也被人們所熟知。

  張旭的代表作

  張旭將書法藝術特別是草書藝術發展和抬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開創了氣勢博大、意境恢巨集的草書筆法。雖然張旭生前書法作品很多,但是傳世真跡卻沒有留下太多,主要是因為時代變遷,年代久遠,很多真跡都在改朝換代河歷史更迭的炮火中湮沒了。如今我們所能見到的、可供人們瞻仰的作品意境寥寥無幾,比較著名的遺作有《古詩四帖》、《肚痛帖》等。

  《古詩四帖》在明代和清代都被宮廷收藏著,現在這幅作品被遼寧博物館收藏。千百年來,多少人都對這幅作品的作者耿耿於懷,有人認為它是謝靈運所作,也有人認為它是北宋時期才有的作品,後來一位叫楊仁凱的鑑藏家在期刊上發表文章,主張此幅作品乃是張旭的大作,後來便一直沿用此說法,所以現在人們普遍認為這是張旭的遺作,這也成了張旭代表作之一。

  張旭的另一個遺作便是《肚痛帖》,該作品的真跡已經下落不明,此帖是在北宋時期由人摹刻在刻石上的,刻石高約四十釐米,寬約三十四釐米,現收藏在西安碑林博物館裡。全帖僅有三十個字,寫的內容大概是張旭肚痛之時為自己診斷而寫作的。雖然只有寥寥數字,但是卻看得出張旭在寫作時的狂放狀態和意境,也表現出張旭在創作時的無拘無束的藝術狀態。

  張旭代表作僅存於世的雖然很少,但是我們從其僅存的作品中還是能看到張旭在創作時的熱情和豪邁的氣度,同時也能看到他在草書筆法領域的功夫和追求。

  張旭的書法風格

  張旭的書法藝術修養很高,他的書法作品表現出他狂放不羈的個人感情和藝術追求。各個時代的人們都藉助某些事物以表達他們思想情結,比如詩人藉助詩歌抒情,詞人藉助詞句喻事,書畫家則藉助書畫表達他們的個人情結。這樣的情況在盛唐時代表現得更為普遍。張旭的草書境界稱得上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他的書法作品氣勢奔放,狂蕩不羈;字行結構隨心結合;輕重線條完美搭配;節奏也抑揚頓挫,和諧嚴謹。其水準已經是草書境界中的最高實力。他的書法作品和藝術水準幾乎影響了後代所有的有名的書法家。比較有名的當屬《古詩四帖》和《心經》等作品。

  張旭的書法,是在繼承了前人書法藝術傳統的基礎之上,同時又加以演化,成就了個人獨特的書法特點。張旭的楷書帶著厚重的書法藝術傳統。他長期進行楷書的筆法練習和創作,他的楷書端莊嚴謹,規規矩矩,既有對前人藝術的繼承,還有他個人加之的思想傳承。得益於他在楷書的練習和創作上所下的功夫,所以即使是在醉酒的狀態或者酒後的瘋狂時,他也能在草書的創作中保持著規範和法度,不至於新增諸多塗抹和不規則的亂劃,該交代的都有交接,沒有矯揉造作。

  張旭的書法藝術主要是在草書和楷書領域,尤以草書藝術著名,形成了他自已獨有的書法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