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政策包括哪一些

  財政政策是指政府通過支出和稅收等活動來影響總體經濟狀況,以對抗經濟週期的政策。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關於財政政策包括哪些的相關文章,希望對你有幫助!!!

  財政政策包括哪些

  財政政策是指政府通過支出和稅收等活動來影響總體經濟狀況,以對抗經濟週期的政策。財政政策包括幾個方面:財政支出政策***公共工程開支、政府購買、財政補貼***,稅收政策和收入政策,財政赤字或盈餘。

  財政支出政策,指通過政府預算支出的增減及財政赤字的增減影響總需求,財政支出政策運用的方式多種多樣,包括財政撥款、政府採購、財政間接支出如財政擔保、財政資助等。

  稅收政策是政府根據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要求而確定的指導制定稅收法令制度和開展稅收工作的基本方針和基本準則。稅收政策是和預算政策一起發展的。稅收政策的核心問題是稅收負擔問題。

  收入政策是後凱恩斯主流學派提出的政策主張之一,指政府為了影響貨幣收入或物價水平而採取的措施,其目的通常是為了降低物價的上漲速度。是政府為降低一般價格水平上升的速度而採取的強制性或非強制性的限制工資和價格的政策。目的在於影響或控制價格、貨幣工資和其他收入的增長率,是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以外的一種政府行為。

  財政赤字是財政支出大於財政收入而形成的差額,由於會計核算中用紅字處理,所以稱為財政赤字。它反映著一國政府的收支狀況。財政赤字是財政收支未能實現平衡的一種表現,是一種世界性的財政現象。財政赤字即預算赤字,指一國政府在每一財政年度開始之初,在編制預算時在收支安排上就有的赤字。若實際執行結果收入大於支出,為財政盈餘。

  財政盈餘,意味著財政收入大於財政支出,也就是說有一部分財富被儲存起來了。財政盈餘越多,被儲存的財富就越多,長此以往,就會造成經濟緊縮。因此,財政政策原則上是收支平衡,個人和企業的財富如何支配,就由市場自主調節,而政府則根據巨集觀經濟調控需要,決定採取緊縮***製造財政盈餘***或者擴張***製造財政赤字***政策。

  我國財政部門目前採用的分類

  我國現行支出分類採用了國際通行做法,即同時使用支出功能分類和支出經濟分類兩種方法對財政支出進行分類***以《2009年政府收支分類科目》為例***。

  支出功能分類是按政府主要職能活動分類。我國政府支出功能分類設定一般公共服務、外交、國防等大類,類下再分款、項兩級。主要支出功能科目包括:一般公共服務、外交、國防、公共安全、教育、科學技術、文化體育與傳媒、社會保障和就業、社會保險基金支出、醫療衛生、環境保護、城鄉社群事務、農林水事務、交通運輸、採掘電力資訊等事務、糧油物資儲備及金融監管等事務、國債事務、其他支出和轉移性支出。

  支出經濟分類是按支出的具體用途所作的一種分類。我國支出經濟分類科目設工資福利支出、商品和服務支出等12類,類下設款,具體包括:工資福利支出、商品和服務支出、對個人和家庭的補助、對企事業單位的補貼、轉移性支出、贈與、債務利息支出、債務還本支出、基本建設支出、其他資本性支出、貸款轉貸及產權參股和其他支出。

  公共財政的職能

  1.資源配置職能

  公共財政的資源配置職能,是指將一部分社會資源集中起來,形成財政收入,然後通過財政支出活動,由政府提供公共物品或服務,引導社會資金流向,彌補市場缺陷,優化全社會的資源配置。作為政府履行職能的手段之一,財政既是滿足社會公共需要資源的直接分配者,也是全社會資源配置的間接調節者。

  2.收入分配職能

  公共財政的收入分配職能,是指政府財政收支活動對各個社會成員收入在社會財富中所佔份額施加影響,以公平收入分配。在政府不加干預的情況下,市場會依據個人財產多少和對生產所做貢獻大小進行收入分配。它有利於提高效率,但容易造成社會成員間收入差距過大問題。政府要通過稅收、轉移性支出等手段,對市場初次分配結果實施再分配調節,以促進社會公平與和諧。

  3.調控經濟職能

  公共財政的調控經濟職能是指通過實施特定的財政政策,促進較高就業水平、物價穩定和經濟增長等目標的實現。政府根據巨集觀經濟執行的不同狀況,採取相應的財政政策措施進行調節。

  4.監督管理職能

  在財政的資源配置、收入分配和調控經濟各項職能中,都隱含了監督管理職能,以規範財經秩序、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發展。我國是以公有制為基礎的社會主義國家,必須保證政令統一,維護國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這就更需要強化財政的監督管理職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