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去香港生孩子

  長期以來,香港醫院的待產媽媽中內地人的比例越來越高,甚至達到了50%,那麼,?

  為啥非得挺著肚子到香港生呢?這不是“醫術”問題,而是“戶口”問題。香港終審法院2001年裁定內地人在港生的孩子算“香港仔”。港人身份能享受的待遇,可比內地最吃香的“北京戶口”牛多了:看病基本免費,吃“低保”也有公寓住有寬頻上網;九年義務教育全免費,上大學還能低分來內地名校;持香港護照能免簽出入130多個國家和地區……

  看看“香港仔”所能享受的“優待”,再想想咱的成長經歷,這差距還真不是一般的大啊...

  一個大陸“香港仔”的60年人生

  很多代理赴港生子的機構為準父母們描繪了十分美好的孩子未來。但是,如果你沒有把孩子留在香港,如果你的孩子平平凡凡的學習和工作,那麼,他的人生就是這個樣子的:

  ■出生前7個月:他隨著母親到香港醫院接受了第一次產前檢查,並且得到一張分娩預約證明。這是影響人生的重要一步,但是作出決定的卻不是他本人。

  ■出生前4周:他和母親住在深圳的一家賓館裡,接受長達14天的待產準備。

  ■出生前2周:終於又到香港醫院了,這裡將成為他的出生地。

  ■出生第2天:他和母親離開了香港醫院。其實他本來可以在那裡多住上幾天的,但是因為床位緊張,醫生不得不縮短了他和母親的住院時間。

  ■出生第3天:拍照,辦理證件。幾天後,他一下子擁有了5張證件:出生證、回港證、回鄉證、護照和身份證。這一切都為了說明,他是一個“香港仔”。

  ■出生1周後:乘上從深圳返回北京的火車。北京是他的家鄉,但是從出生那一天起,他的身份就和這裡絕緣了。

  ■18歲之前:這麼多年來,他只去過3次香港,為了更新證件上的照片而已。在北京,他上幼兒園、小學、初中乃至高中,他和他的同學說著一樣的鄉音,只不過他的身份一直是借讀生。

  ■18歲:這一年,同學們都參加高考了,但是他沒有資格參加。他要面對的考試要遲一些,但是也要容易一些。

  ■60歲:他退休了。如果沒有變數,他終於可以領取到香港的養老金了。也許這是身為香港居民的他所真正享受到的第一份福利,但恐怕也是最後的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