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亭之戰的影響

  石亭之戰發生於公元228年的曹魏和孫吳之間,當時魏軍十萬、吳軍九萬兵力,雙方旗鼓相當,最終吳軍獲得了勝利,魏軍陣亡、被俘萬餘人。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歡迎大家閱讀。

  石亭之戰簡介

  三國時期,魏、吳兩國對江淮地區進行激烈的爭奪,都伺機尋殲對方主力。公元228年,吳國鄱陽***今江西鄱陽***太守周魴用詐降誘敵之計致書魏國曹休,表示願意叛吳歸魏,請求曹休派兵接應。曹休中計,率軍10萬向皖***故治今安徽潛山***,與另外兩路魏軍同時深入吳地。孫權率軍進駐皖口***今安徽懷寧皖水入江處***,派陸遜、朱桓、全琮各率兵3萬,迎擊曹休於石亭***今安徽舒城境***。陸遜等三路吳軍同時向曹休的軍隊衝殺、追擊,斬俘魏軍1萬餘人。

  與評價

  石亭之戰魏國出動大軍,然而損兵折將,曹休不久病死,魏國也一直到東興之戰,才再次發起來大規模的攻吳行動。蜀漢諸葛亮聽說曹休戰敗,魏軍東下,關中虛弱,再次北伐,但因曹魏陳倉郝昭的出色指揮,無功而返。石亭之戰後一年,孫權稱帝,威名大震。

  吳軍在石亭之戰中,態度是十分謹慎的,即使他們已經做了萬全的準備。反觀曹休,在明知道中計的情況下,仍然自恃兵馬精多,妄圖一戰而勝,詳細的準備加上謹慎的態度、優秀的將領正是吳國獲勝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