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顯赫戰績的歷史

  隋朝大定元年***581年***二月,北周靜帝禪讓帝位於楊堅,即隋文帝,建國隋朝。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大隋的歷史簡介:

  隋朝***581年—618年***大定元年***581年***二月,北周靜帝將帝位禪讓於楊堅,建立隋朝定都西安,隋朝是五胡亂華後,漢族在北方重新建立的大一統王朝,結束了自西晉末年以來長達近300年的分裂局面。隋唐時期也是全世界公認的中國最強盛的時期 。隋煬帝過度消耗國力,最後引發了隋末民變和貴族叛變。

  為了鞏固隋朝的統治,在政治、經濟、文化及外交等領域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政治上,確立了影響後世深遠的三省六部制,以鞏固中央集權制度;正式推行科舉制度,以選拔優秀人才,弱化世族壟斷仕官的現象;另外還建立政事堂議事制度、監察制度、考績制度,這些都強化了政府機制,深刻影響後世封建王朝的政治制度。

  在軍事上,繼續推行和改革府兵制度,經濟上,一方面實行均田制並改定賦役,減輕農民生產壓力,另一方面採取“大索貌閱”和“輸籍定樣”等清查戶口措施,以增加財政收入。這些政策成就了隋初的開皇之治。

  外交方面,隋朝的盛世也使得當時周邊國家和境內的少數民族如高昌、倭國、高句麗、新羅、百濟與臣服的東突厥 等國皆深受隋朝文化與典章制度的影響,外交交流以日本的遣隋使最為頻繁。

  :

  一、侵略林邑

  林邑地處今越南中南部多珍奇寶物,大業元年煬帝委任劉方為罐州道行軍總管,以尚書右丞李綱為司馬負責侵略林邑。之前劉方已經把交趾***今越南河內***平了。

  公元605年***大業元年***正月,劉方率舟師主力至海口***林邑入海處***。林邑王梵志派兵據險抵抗,被隋軍擊潰逃散。三月,劉方率軍進至闍黎江,林邑人據南岸立欄柵,意圖阻止隋軍渡江。劉方命令兵士盛舉旗幟,雄擊金鼓而進。隋軍旌旗招展鼓聲震天,強大的陣勢與軍威完全把林邑人驚懼了從而潰逃。

  劉方隨即指揮大軍渡過闍黎江。行至三十里,林邑人乘坐著大象,從四面八方圍聚而來。妄圖與隋軍決戰威震住隋軍。劉方忙命令士兵們用強弩射擊大象,大象被紛紛射中受傷而潰亂逃跑,林邑人的軍陣被受傷的大象踐踏衝亂。劉方乘勢指揮精銳之兵發起進攻,林邑軍潰散。隋大軍全線發起猛攻,大獲全勝,只是抓著的俘虜就以萬計。此次戰役波瀾壯闊場面巨集大,隋軍英勇善戰表現出無畏無懼的英雄氣概。

  劉方率大軍一路向南追擊,屢戰屢勝,戰無不勝。於是濟區粟,度六裡,前後逢賊,每戰必擒。隋軍進至大緣江,林邑人又據險為柵,又被擊破之。並追過了馬援銅柱以南。隨後隋軍又向南追擊了八天,終於抵達林邑人的國都。夏季,四月,林邑王梵志被迫棄城奔逃到海上。劉方率隋軍進入林邑都城,繳獲林邑人都是用金子鑄成的廟主牌位十八枚。“獲其廟主金人,汙其宮室,刻石紀功而還。”劉方命令刻石記錄了這次征伐的功績後班師還朝。

  隋軍此次過於深入南方,作戰長達數月之久,從冬季打到夏季。班師回朝途中正處炎熱的夏季,隋軍士兵不適應南方悶熱潮溼的氣候,加上長途跋涉,士兵們很多染上疾病,有的士卒腳都腫了,死去十之四、五。劉方也染上了病不幸死在回軍塗中。煬帝知道訊息後非常痛心為之惋惜,下詔褒獎贊美劉方。詔曰:“方肅承廟略,恭行天討,飲冰湍邁,視險若夷。摧鋒直指,出其不意,鯨鯢盡殪,巢穴鹹傾,役不再勞,肅清海外。致身王事,誠績可嘉,可贈上柱國、盧國公。”

  劉方此次對林邑的征伐是歷史上中國軍隊在最南方的作戰,不僅挫敗雄壯的大象軍陣的攻擊,而且攻下了異國的首都,這是中國歷史少有的地道的侵略行為。震服了南海百蠻,從此對隋朝貢不斷。這是中國的輝煌,為中國的古代史爭光。《北史》、《隋書》贊曰:“劉方號令無私,治軍嚴肅,克剪林邑,遂清南海,徼外百蠻,無思不服。”

  二、馴服契丹

  公元605年***大業元年***,因契丹人侵擾營州。隋煬帝詔令通事謁者韋雲起監領突厥兵去討伐契丹。

  突厥啟民可汗派二萬騎兵,聽命於韋雲起指揮討伐契丹。韋雲起把兩萬突厥騎兵分為二十營,分四道一同進發。每營相距一里,不得交雜。聞鼓聲而行,聞角聲而止。韋雲起命令沒有公事派遣不得馳馬,行軍途中一個突厥紇幹違犯了韋雲起的軍令,被韋雲起斬殺並持其首以示眾。從此突厥將帥拜見韋雲起,皆膝行股慄,莫敢仰視。

  契丹本是依附突厥的,所以對突厥騎兵並沒有多少猜忌防範之心。韋雲起率軍進入契丹境內後讓突厥兵士詐稱他們是借道去柳城***今遼寧朝陽南***與高麗人做交易,並嚴令有敢洩露營中有隋使者斬。契丹人不加防備,韋雲起率領突厥軍前進到距契丹營地一百里的地方又假裝轉向南方以矇蔽契丹人。夜裡又率軍折了回來繼續向契丹營地進發。離契丹營地只有五十里的地方韋雲起命令部隊結陣而宿。天剛剛微亮,契丹還處在夢鄉之中。韋雲起命令二萬騎兵一起急馳突然向契丹大營發起進攻。結果可想而之,戰果輝煌。“盡獲其男女四萬口,女子及畜產以半賜突厥,餘將入朝,男子皆殺之。”契丹人從此對隋朝服服帖帖,朝貢不斷。

  韋雲起把俘獲的契丹女人和畜產的一半賞賜給突厥人,把其餘“勝利品”都帶回隋朝。隋煬帝聞訊後大喜,招集百官高興的說:“雲起用突厥而平契丹,行師奇譎,才兼文武,又立朝謇諤,朕今親自***推***舉之。”韋雲起被升任為治書侍御史。

  韋雲起孤身一人前往突厥借兵兩萬並運用計謀擊潰契丹人,堪稱有勇有謀。這樣的將領與事蹟在中國歷史上“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煬帝楊廣只派一人,就取得俘獲敵人四萬人的輝煌戰果。用突厥人打敗契丹人,把中國“以胡制胡”的戰略方針發展到極至。

  三、殖民吐谷渾

  吐谷渾比突厥人文明一些,處在半遊牧半定居階段。其首都在青海湖西四十五里的伏俟城。

  控制著絲綢南路河西走廊主幹線青海道,此路是當時連結亞、非、歐三大洲的世界最長的陸路交通幹線。吐谷渾人還佔據著西秦故地。

  隋煬帝要暢通絲綢之路深知佔據吐谷渾之地的重要性。公元607年***大業三年***派遣吏部侍郎裴世矩引致高昌王麴伯雅及伊吾吐屯設等入朝,煬帝親自與他們積極策劃打擊共同西域貿易的競爭者吐谷渾。

  公元608年***大業四年***,隋煬帝再次運用“以胡制胡”之戰略,派裴世矩遊說鐵勒諸部,使他們攻擊吐谷渾,吐谷渾被突襲而大敗。吐谷渾可汗伏允向東逃走,逃入西平境內,遣使向隋朝請降求救。煬帝派遣安德王雄領兵出澆河,許國公大隋名將總領軍事的宇文述率軍出西平“應降”。宇文述率軍浩浩蕩蕩的抵達臨羌城,吐谷渾可汗伏允面對隋朝大軍心驚膽戰不敢投降,率領殘部向西逃竄,宇文述統領鷹揚郎將樑元禮、張峻、崔師等引兵追擊,接連攻下曼頭、赤水兩座城,斬三千餘級,俘獲吐谷渾王公以下二百人,虜男女四千口而回師。

  公元609年***大業五年***,煬帝親征吐谷渾,命銀青光祿大夫劉權率軍出伊吾道,與吐谷渾軍相遇,吐谷渾人被痛擊狼狽逃跑。隋軍追至青海,虜獲千餘人,乘勝攻下吐谷渾國都伏俟城。煬帝又命令劉權率軍繼續攻佔吐谷渾人曼頭、赤水兩座重要城池,吐谷渾可汗伏允南奔雪山,吐谷渾故地皆空,大隋拓地數千裡。吐谷渾東西四千裡,南北二千里,範圍東起青海湖東岸,西至塔里木盆地,北起庫魯克塔格山脈,南至崑崙山脈皆為隋有。煬帝在吐谷渾故地置西海***今青海湖西***、河源***今青海興海東南***、鄯善***今新疆若羌***、且末***今新疆且末南***四郡,西海郡就設定在吐谷渾故都伏俟城。煬帝命令把隋朝天下所有犯輕罪的人移居到吐谷渾故地居住戍邊,併發西方諸郡運糧以供給之。命劉權率軍鎮守河源郡積石鎮,大開屯田。大隋在吐谷渾故地置州、縣、鎮、戍,實行郡縣制度管理,這是以往各朝從未設定過正式行政區的地方。

  此時大隋在煬帝的統治下達到極盛。《資治通鑑》說:“是時天下凡有郡一百九十,縣一千二百五十五,戶八百九十萬有奇。東西九千三百里,南北一萬四千八百一十五里。隋氏之盛,極於此矣。”

  隋煬帝的此次親征,徹底的征服、佔領了吐谷渾。徹底的開啟絲綢之路,暢通了中國與西方的聯絡。震服了西域各國,從此西域各國對中國朝貢不斷。隋書贊曰:“竟破吐谷渾,拓地數千裡,並遣兵戍之。每歲委輸巨億萬計,諸蕃懾懼,朝貢相續。”

  四、震服伊吾

  大業四年***公元608年***冬季,隋煬帝授右翊衛薛世雄為王門道行軍大將,命他在西域伊吾國內修建一座伊吾城,並派吏部侍郎裴世矩共同前往經略。

  薛世雄乃大隋名將,凡所行軍破敵之處,秋毫無犯,深得煬帝喜愛。煬帝曾誇獎他:“世雄廉正節概,有古人之風。”

  薛世雄與突厥的啟民可汗約定聯合集兵進攻伊吾國***今哈密地區***。薛世雄率軍出玉門後,啟民可汗因顧失約沒有到。薛世雄並沒有退縮而是毅然決定孤軍穿越茫茫沙漠直搗伊吾國,此時正直冬季西北地區正處在天氣惡劣風沙猖狂之時。薛世雄進兵神速,勢如天降。伊吾人根本就沒想到隋軍能來,所以都沒做防備。當聽說薛世雄率軍已越過沙漠,兵臨城下之時。伊吾人驚恐萬分,不得不請求投降。薛世雄震服伊吾後,就在漢代舊伊吾城東築了一座新城號“新伊吾”,裴世矩告諭西域諸國:“天子為蕃人交易懸遠,所以***築***城耳。”薛世雄命銀青光祿大夫王威率領一千多名士兵戍守伊吾屯墾戍邊。然後率軍班師回朝。煬帝大悅,薛世雄因功進位為正議大夫,並賜物二千段。

  隋朝在伊吾國設立了伊吾郡和柔遠鎮,薛世雄興建的“新伊吾城”成為隋朝控制東西交通要道上的一個重要軍事據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