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事件宋遼戰爭

  宋遼戰爭,一般是指自979年宋朝北伐以來,終於1004年宋遼訂立澶淵之盟的一系列宋遼間以燕雲地區領地爭端為主的長期戰爭。最終宋遼雙方約為兄弟之國,結束了25年宋遼戰爭。百年後金朝建立,宋徽宗與金太祖訂立海上之盟,於1122年派童貫、种師道、劉延慶率軍聯合金朝攻打遼國南京,未能成功。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對你有用!

  圖片

  背景

  五代後唐清泰末,遼***契丹***帝耶律德光扶植石敬瑭攻滅後唐稱後晉皇帝后,從石晉王朝攫取了幽雲十六州***今北京至山西大同地區***之地並以此為基地,不斷襲掠中原。後周建國初,遼又扶植北漢政權割據河東***治太原府,今山西太原西南晉源鎮***,作為附庸以遮蔽燕雲。後周顯德七年***遼應歷十年,960年***,殿前都點檢趙匡胤代周稱帝,建北宋後,遼繼續支援北漢與宋抗衡。時南方尚存有吳越、南唐、荊南、南漢、後蜀等獨立割據政權。為實現統一,趙匡胤在實施先南後北進軍方略過程中,曾尋機分兵攻取北漢,試圖剷除遼附庸,以便收復燕雲,但每次進攻均遭遼援軍阻撓而未果。乾德二年***964年***,宋攻北漢遼州***治遼山,今山西左權***,遼遣耶律撻烈率軍6萬往援,是宋遼之間首次大規模作戰。開寶元年***968年***至二年,宋再次攻北漢,兵圍太原,遼又出兵援北漢,被宋軍擊退。直至開寶末年,不僅未能滅北漢,反使宋遼間衝突迭起,矛盾日深。

  宋太宗趙光義繼位後,南方統一大局已定,遂於太平興國四年***979年***親率大軍攻北漢。先敗遼援軍,繼破太原滅亡北漢,為進取燕雲創造了條件。自此,開始了長達25年餘的宋遼戰爭。

  經過

  宋對遼的戰略進攻

  宋滅北漢,未及休整戰力,宋太宗即令轉兵北向,欲一舉奪取幽州***今北京***。太平興國四***979年***年六月,親率10萬大軍出鎮州***治真定,今河北正定***北進,突破遼軍在沙河***今河北涿州北拒馬河***的阻截,進圍幽州。及至,遼守城軍苦戰待援。遼南院大王耶律斜軫於城北示弱誘伏,引宋軍北進,以分其攻勢;旋與北院大王耶律休哥援兵夾擊,大敗宋軍於高梁河***今北京西直門外八***。宋軍退保定州***治安喜,今河北定州***、關南***今河北高陽東***、鎮州,防禦遼軍反擊。九月,遼景宗耶律賢果遣燕王韓匡嗣等率軍攻滿城***今河北滿城北***。宋軍預有準備,並示形用兵,臨戰改變太宗所授陣法,合八陣為前後二陣,集中兵力擊敗遼軍,殲萬餘人。太平興國五年***980年***三月,遼大軍攻雁門***今山西代縣***。宋將楊業偕潘美南北夾擊,再敗遼軍。是年冬,遼景宗親率大軍進攻瓦橋關***今河北雄縣***獲勝。宋遂以南易水為障,設防禦遼。太平興國七年***982年***四月至五月,遼軍三路出兵,攻滿城、雁門、府州***今陝西府谷***,皆被宋軍擊敗。後遼景宗病卒,聖宗耶律隆緒繼位,因用兵高麗、女真,無暇南顧;宋則致力於休兵養馬,廣積軍儲,以圖再舉。

  北伐失敗

  雍熙三年***986年***,宋太宗納知雄州賀令圖建議,以遼帝年幼、承天太后蕭綽攝政、內部不穩為可乘之機,決心分兵三路出擊:東路以曹彬為主帥,率主力軍10萬人出雄州***今河北雄縣***;中路以田重進率軍出飛狐***今河北淶源***;西路令潘美、楊業等率軍出雁門。企圖三路齊發,以東路牽制遼軍主力,待中、西路奪取山後諸州後,轉兵東向,三路合圍幽州。其實這時遼統治集團君臣協和,政治賢明,並不存在什麼可乘之機。但趙光義卻信以為真,不顧參知政事李至的反對,不顧糧草、軍械缺乏、北伐準備不足、開戰勝算不多的實際情況,不和宰相商量,即決定對遼用兵,兵分三路大舉北伐。及戰,西路軍連克寰***治寰清,今山西朔縣東北馬邑***、朔及應***治金城,今山西應縣***、雲***治雲中,今山西大同***諸州;中路軍克飛狐、靈丘***今屬山西***、蔚州***治靈仙,今河北蔚縣***;東路軍奪佔固安***今屬河北***,進據涿州。面對宋軍大舉進攻,遼蕭太后親臨幽州,偕聖宗指揮抗擊。採取集中兵力先敗東路宋軍主力,再及其他各路的方略,乘曹彬孤軍冒進、又缺糧草之機,襲擾疲憊,迫其退軍,並追至岐溝關***今河北涿州西南***,將其擊潰。繼而遣都統耶律斜軫率軍10萬,對中、西路宋軍相繼反擊,收復蔚州、飛狐、寰州、朔州等地,俘楊業。宋軍放棄雲、應,撤回代州,對遼的戰略進攻就此失敗。

  據《燕地舊考志》記載,宋雍熙三年,遼統和四年宋軍分三路北伐,宋遼於益津關北二十里激戰近一日,血流成河,宋軍傷亡慘重,"千歿"。

  宋軍李繼隆北伐至永清城,此城"為土城,南北長五里七分,東西寬二里許。"多年久失修,城垣多有坍塌,遼宋常年戰爭,百姓十室九空,大多南遷,幾近空城。宋軍依靠街道民房節節阻擊,雙方激戰近兩個時辰,宋軍被殲大部,而遼軍也傷亡慘重。後撤出縣城,南潰。

  四月初,雙方於岔口村激戰,遼軍將領耶律頗德部集結萬餘人圍困李繼隆部,竟五日不破。後驟雨傾盆,李部趁雨夜遁。

  遼軍反攻及宋軍的戰略防禦

  岐溝關之戰後,宋喪師數萬,國力窮沮,被迫在戰略上採取守勢。遼則乘其勢衰,即行反攻。是年冬,蕭太后令南京留守耶律休哥為前鋒,率部攻望都***今屬河北***,自率主力攻瀛州***治今河北河間***。耶律休哥計勝宋知雄州賀令圖部,率軍至瀛州與主力會合。宋瀛州兵馬都部署劉廷讓率數萬騎迎擊遼軍,在城北君子館之戰中被遼軍包圍,全軍覆沒,劉廷讓僅以身免。遼軍乘勝攻掠祁***治今河北無極***、深***治靜安,今河北深縣南***等州後撤回。此後,利用騎兵優勢,不斷深入宋境襲擾。端拱元年***988年***,遼聖宗率軍攻破狼山寨***今河北易縣西南***、長城口***今河北徐水西北***,數月間連下滿城、新樂***今河北新樂東長壽東北***、祁州等地,唯於唐河***今河北定州北***被宋定州守將李繼隆、袁繼忠率軍擊敗。端拱二年七月,遼諜知宋軍護送輜重赴威虜軍***今河北徐水西***,耶律休哥率數萬騎前往截擊。宋將尹繼倫率數幹騎夜巡時發現遼軍,躡蹤尾隨遼軍,乘其早膳突襲,耶律休哥受傷先逃,遼軍驚潰,死亡甚眾。至道元年***995年***,遼以招討使韓德威率數萬騎兩次攻麟州***今陝西神木西北***,均被宋將折御卿率部擊敗。至道三年三月,宋太宗病卒。宋真宗趙恆襲位,頗有和意。

  結果

  遼卻乘真宗新理國事,屢屢興兵攻宋。鹹平二年***999年***,遼聖宗率軍攻保州***今河北保定***、威虜軍不克,轉兵進襲寧邊軍***今河北蠡縣***、祁州、趙州***今河北趙縣***等地,遊騎遠襲至邢州***治龍岡,今河北邢臺***、焰州***治廣年,今河北永年東南***。鹹平三年正月,敗宋軍於瀛州西南,遂自德州、棣州***今山東惠民南***渡河,掠淄州***今山東淄博淄川***、齊州***治歷城,今山東濟南***而歸。鹹平四年冬,遼軍攻長城口,被宋軍擊敗,喪師2萬人。鹹平五年,攻靜戎軍***今河北徐水***及保州,獲勝而返。鹹平六年,攻望都,俘宋副都部署王繼忠,殲其所部。

  後續

  景德元年***1004年***秋,蕭太后與聖宗大舉攻宋。閏九月,遼軍會集固安,攻順安軍***今河北高陽東***、威虜軍、北平寨***今河北完縣東北***、保州,均末克。後轉攻定州,被阻於唐河。遂移師東向瀛州,並利用降將王繼忠致書宋真宗,試探議和。十月,遼集兵攻瀛州,十餘日不克,傷亡慘重,十一月,轉兵攻天雄軍***今河北大名東北***不克,南下破德清軍***今河南清奉西北***,威逼澶州***今河南濮陽***,襲取通利軍***今河南浚縣東北***。大將蕭撻凜在澶州察看戰地時,中宋軍伏弩身亡。遼失主將,士氣大挫,軍心厭戰,且恐宋屯鎮、定二州重兵襲擊側後,亟謀妥協。宋以澶州為決戰戰場,集中兵力與遼軍相持。真宗臨陣督戰,以振軍心。但唯恐遼軍突破澶州,危及東京***今河南開封***,遂以向遼納幣帛為條件,締結和約,史稱"澶淵之盟"。宋遼戰爭遂告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