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夜啼是什麼原因怎麼辦

  夜啼是指小兒經常在夜間啼哭的一種病證.有的陣陣哭啼,哭後仍能入睡.有的通宵達旦,徹夜不眠,白天如常,入夜則啼哭.一般多見於半歲以內的嬰幼兒,以下就是小編給你做的整理,希望對你有用。

  小兒夜啼的原因

  長牙期的疼痛

  提醒您注意的是,寶寶從5個月開始長牙,到2歲半長全,寶寶會有因為長牙帶來的不適而哭吵。注意觀察寶寶的臉頰、下巴,如果有明顯的口水引起的紅疹、牙齦腫大、觸痛及輕微發燒等,就要考慮是否有長牙疼痛困擾著寶寶。可以採用區域性冷敷的方法緩解寶寶的不適。待寶寶牙齒長出後,睡眠會自然好轉。

  憋尿而哭吵

  有的寶寶,尤其是男寶寶,因憋了尿,膀胱飽滿的刺激使寶寶感到不適,於是寶寶就會表現為睡覺不踏實、來回翻身、伴哭吵。解尿後,寶寶就會繼續安靜地睡覺。不要在寶寶臨睡前半小時給寶寶進乳、喝水,否則,入眠後半小時~2小時之間,寶寶會解尿3~4次。如果您掌握了寶寶解尿的時間規律,也可以主動在一定時間,提前給寶寶換尿布或把尿,這樣就可以有效減少寶寶因憋尿引起的哭吵。

  小寶寶的鼻塞

  有經驗的媽媽會發現,小寶寶常會出現吃奶時的鼻塞,尤其是剛出生不久的寶貝,或是不幸感冒了的寶寶。寶寶鼻腔中有很大的鼻痂,會使鼻腔阻塞,迫使寶寶用嘴呼吸。這樣,乾燥的空氣刺激咽部,造成咳嗽等不適,就會引起寶寶突然大哭。要學會用清水滴注或用器具清理鼻腔,軟化鼻痂,清除鼻腔中的阻塞物後,寶寶才能順利地吸吮,繼續安然入眠。

  注意夜間溫度

  室內溫度最好不要超過24℃,太熱或太冷,或穿的、蓋的過多,使寶寶在睡眠中煩躁或把被子蹬掉,繼而感覺寒冷,也會導致寶寶出現哭吵。

  空氣中的刺激物

  臥室中的刺激物,可能使寶寶的呼吸道發生過敏、阻塞,因而發生哭吵。刺激物可來源於香菸味、痱子粉、驅蚊花露水、油漆等。

  噪音

  當寶寶處於淺睡眠階段,或者處於從深睡眠進入淺睡眠的過程中,凡是突然的、音量大的、不熟悉的聲音,均可以驚醒寶寶,引起大哭大鬧。

  感冒

  患感冒的寶寶半夜容易醒來哭吵。因為感冒可造成寶寶的呼吸道阻塞及全身的不適,應對症處理,儘快縮短病程,減輕症狀。這時多給寶寶喝熱水,喝新鮮果汁,必要時在醫生的指導下,用減輕鼻堵的藥物。側臥的睡眠方式,更適合感冒的寶寶。

  發燒

  寶寶在發燒時,會不斷哭鬧。父母應在醫生的指導下,合理應用解熱的方法,給寶寶儘早的解熱,進行降溫護理,以免引起高熱驚厥。

  患有腸道疾病

  在炎熱的夏、秋季節,寶寶經常會因吃東西不當引起過敏或腹部不適,常會在夜間焦躁不安,甚至哭鬧。此時要注意寶寶的腹部有沒有脹氣、包塊***包括糞塊***或拒按的情況,如果有,父母應立即帶寶寶去醫院診斷,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藥物。

  突然的母子分離

  由於媽媽或看護人的突然離別、更換,造成寶寶情感上的不安全感和焦慮情緒,就會出現不明原因的半夜啼哭,且在白天很黏人。對於這種寶寶,監護人需多拍拍、抱抱,親切地小聲說話安撫寶寶,使寶寶儘快適應新的環境。

  父母、照顧者的情緒變化

  如果是與寶寶接觸最親密的人,尤其是媽媽,情緒不穩定,比如生氣、沮喪、失眠、緊張和焦慮等,往往也容易“傳染”給寶寶;如果有家庭關係變故、人員之間衝突或者搬家等情況,都會使孩子處於情緒緊張狀態,因而哭吵。希望所有看護寶寶的人,愛護寶寶,不要把不良的情緒變化“接種”給還不懂事的小寶寶,影響寶寶一生的心理髮育。

  過分的活動

  寶寶神經系統發育還不完善,抑制功能較弱。所以如果白天受到過強的刺激或晚上睡前有過過於激烈的活動,都會使寶寶在睡眠時大腦仍處於興奮狀態,因而引發在睡眠中的突然哭鬧,似做噩夢一般。所以,注意在睡前不要讓寶寶讓活動過多,使大腦興奮性過高,以保證寶寶有一個好的睡眠。

  小兒夜啼怎麼辦?

  一、緩解夜啼的按摩

  對於總是夜啼的孩子,父母為其按摩,可收到一定的效果。方法為:家長用大拇指從孩子的拇指指尖處沿拇指外側推向孩子的掌根處,做50-100次;由無名指指尖沿掌面推向掌根處,做50-100次;沿前臂掌面正中,從腕關節推向肘關節,20-30次;從腕關節沿前臂大拇指掌側面向肘關節推30次,掐掐孩子手掌面與腕的橫紋中點;掐掐孩子手指尖的十宣穴;揉孩子頭頂百會穴20-50次;自下而上為孩子捏脊3遍。

  二、保持持室內環境清新

  讓孩子保持良好心情,要給寶寶創造一個良好的睡眠環境:室溫適宜、安靜,光線較暗。蓋的東西要輕、軟、乾燥。睡前應先讓寶寶排尿。如果發現孩子穿太多,或經常臉紅,可能是穿太多了。

  三、緩解上火症狀

  儘量選擇母乳餵養,通過天然植物調配而成的清火產品,可緩解孩子的上火症狀,達到“一清二潤三舒暢”的降火效果。要注意挑選可值得信賴且口碑良好的清火產品。如每伴“清清寶”等產品,安全無副作用,將其調入牛奶或直接用溫水衝調,可達到平衡食物攝入熱量的效果,溫和降火,不會過涼。

  四、睡前不可玩得太興奮

  養成早睡早起的良好作息規律,按時睡覺:在寶寶入睡前0.5~1小時,應讓寶寶安靜下來,睡前不要玩得太興奮,更不要過分逗弄寶寶。免得寶寶因過於興奮、緊張而難以入睡。不看刺激性的電視節目,不講緊張可怕的故事,也不玩新玩具。

  五、注意與嬰兒溝通時的態度語氣

  嬰兒夜裡醒來的時候,可以用很低的聲音跟他說話,房間最好不要開燈,他如果提出去房間外,儘量不要滿足他。但這個期間不是完全不理孩子,可以有一種柔和的、很輕的語調跟他說話,這樣讓孩子感覺到媽媽很關心他,但這種過分的要求也不去理會他。逐漸一兩天以後,會產生一種“睡眠的延遲反饋”。所以兩三天以後,孩子可能就會接受你這種帶養方式,就不再要求去外面。

  如果每次都滿足孩子那種不合理的要求,逐漸會變成生物鐘,形成習慣的調整,這樣就很難糾正。所以夜間孩子出現各種問題時,處理方法一定要慎重,有一次、兩次之後孩子很有可能變成習慣。

  六、不要把寶寶喂得過飽

  由於兒童新陳代謝旺盛,過度的食物攝入會造成食物在胃部的“積食”,引起腸胃不適,導致夜晚不能正常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