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打不相識的歷史典故

  成語故事的語言生動、通俗易懂,能夠幫助孩子瞭解歷史,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

  中國古典小說《水滸全傳》中有這樣一段 故事: 宋江因犯案被髮配到江州,遇到早就想結識他的戴宗。於是兩 人一起進城,在一家酒店裡喝酒。才飲得兩三杯,又遇到李逵後來, 三人又到江邊的琵琶亭酒館去喝酒。 吃喝間,宋江嫌送來的魚湯不甚好,叫酒保去做幾碗新鮮魚燒 的湯來醒酒。正好酒館裡沒有新鮮魚,於是李逵跳起來說:“我去漁 船上討兩尾來與哥哥吃!”

  戴宗怕他惹事,想叫酒保去取,但李逵一定要自己去。

  李逵走到江邊,對著漁人喝道:“你們船上活魚把兩條給我。”

  一個漁人說:“漁主人不來,我們不敢開艙。”

  李逵見漁人不拿魚,便跳上一隻船,順手把竹笆蔑一拔。沒想到 竹笆蔑是沒有底的,只用它來攔魚,他這一拔,就讓魚全跑了。李逵 一連放跑了好幾條船上的魚,惹怒了幾十個打漁人。大家七手八腳 地拿竹篙來打李逵。李逵大怒,兩手一架,早搶過五六條竹篙在手 裡,一下子全扭斷了。正在這時,綽號“浪裡百條”的漁主人張順來 了。張順見李逵無理取鬧,便與他交起手來。兩人從船上打到江岸, 又從江岸打到江裡。張順水性極好,李逵不是他的對手。他將李逵按 在水裡,李逵被嗆得暈頭轉向,連聲叫苦。

  這時戴宗跑來,對張順喊道:“足下先救了我這位兄弟,快上來 見見宋江!”

  原來,張順認得戴宗,平時又景仰宋江的大名,只是不曾拜識。 聽戴宗一喊,急忙將李逵託上水面,游到江邊,向宋江施禮。戴宗向 張順介紹說:“這位是俺弟兄,名叫李逵。”

  張順道:“原來是李大哥,只是不曾相識!”

  李逵生氣地說:“你嗆得我好苦呀!”

  張順笑道:“你也打得我好苦呀!”

  說完,兩個哈哈大笑。戴宗說:“你們兩個今天可做好兄弟了常言說:不打一聲場不會相識。”幾個人聽了,都笑了起來。

  【出處】:《水滸全傳》第三十八回 戴宗道:“你兩個今番卻做個至交的弟兄。常言道:不打不成相識。”

  【釋義】: 意思是雙方不打一場不會相識。表示經過交手,互相瞭解, 更加投合。

  相關人物介紹:

  1、 李逵是中國古典小說《水滸傳》中的重要人物,也是元雜劇“水滸戲”中最重要的角色之一。生得粗壯黝黑,綽號“黑旋風”。沂州沂水縣百丈村人氏。因為打死了人,逃了出去,遇到赦宥,流落在江州當牢子。為了解救宋江和戴宗,李逵與眾人大鬧江州,上了梁山。慣使一雙板斧,梁山排座次時,位列第二十二位,是梁山第五位步軍頭領。梁山受招安後,隨軍征討遼國、田虎、王慶、方臘;戰事結束後被封為鎮江潤州都統制。因宋江飲高俅等奸臣送來的毒酒中毒後,擔心李逵再次起兵造反覆仇,便讓李逵也飲下毒酒,李逵隨後身亡。李逵是《水滸傳》成書之前便已在文學作品中多次以主角身份出現的人物,但《水滸傳》對其進行了很明顯的加工塑造,使他成為一個心粗膽大、率直忠誠,同時又魯莽好戰的性格鮮明的角色。

  2、張順,《水滸傳》中的人物,在梁山排第三十位,水寨八員頭領第三位,因為水性極好所以外號"浪裡白條" ,星號為天損星。 在對抗朝廷的幾次圍剿裡,張順活捉高俅,威名大振。最後隨宋江征討方臘,在湧金門被亂箭射死。之後被追封為金華。

  張順渾身象雪一樣的白肉,水底可以伏七天七夜,穿梭水面快速無比,就象一根白條一閃而過,所以人稱"浪裡白條",是梁山中水性最好的,和李逵並稱"黑白水陸雙煞"。曾率水鬼營鑿沉高俅海鰍大戰船並活捉高俅,威震天下。

  張順的水性簡直好到可以與魚兒媲美,其實白條,就是餐條的別稱。白條魚側面及腹面銀白色,露出水面時反射陽光,就顯得白光閃閃了。有版本是"浪裡白跳",可能是由於此魚性活潑,善魚躍,而起的別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