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不思蜀的歷史典故大全

  樂不思蜀的典故出自《三國志·蜀書·後主傳》注引《漢晉春秋》:“問禪曰:‘頗思蜀否?’禪曰:‘此間樂,不思蜀。’”以下是小編為你精心整理的,希望你喜歡。

  樂不思蜀的歷史典故

  公元223年,蜀漢的建立者劉備因病去世。他16歲的兒子劉禪即位,稱後主。劉禪是個昏庸無能的人,即位初由於丞相諸葛亮等人的輔佐,還能很好治理國家。後來輔佐他的人先後去世,自己又只知道玩樂,因此把國家治理得越來越糟糕,國勢日趨衰弱。

  公元263年,魏國大將鄧艾攻下綿竹,大軍直逼成都。劉禪投降,當了俘虜,蜀漢滅亡。魏帝曹奐命劉禪遷到魏國都城洛陽居住,並封他為安樂公,給予他很多賞賜。劉禪對此很滿足,心安理得地在異國他鄉重過享樂生活。

  一天,晉王司馬昭請劉禪飲酒。席問,特地為他表演蜀地歌舞。在場的蜀漢舊臣,觸景生情,十分難過,有的還掉下了眼淚。只有劉禪觀看得津津有味,樂不可支,全無亡國之恨。司馬昭見到這種情況後,私下對一位大臣說:“一個人竟糊塗到這等程度,真是不可思議。如此看來,即使諸葛亮還活著,也不能保住他的江山!”

  還有一次,司馬昭故意問劉禪說:“你思念蜀地嗎?” 劉禪回答道:“這裡很快樂,我不思念蜀地。”過了一會,後主起身上廁所,原在蜀漢任職的郤正跟到廊下,暗地裡對劉禪說:“今後大再問您是否還思念蜀地,您應該哭著說,我沒有一天不思念。這樣,您還有希望回到蜀地去。”不久,司馬昭果然又問劉禪是否還思念蜀地,劉禪照郤正教的說了,還勉強擠出了幾滴眼淚。不料司馬昭已知道郤正教劉禪說這話的情況,聽後哈哈大笑,當場點穿,劉禪只得承認下來.

  樂不思蜀文言文及譯文

  樂不思蜀文言文原文

  司馬文王①與禪②宴,為之作故蜀技③,旁人皆為之感愴,而禪喜笑自若。王謂賈充曰:“人之無情,乃可至於是乎!雖使諸葛亮在,不能輔之久矣,而況姜維邪?”

  充曰:“不如是殿下何由並之。”

  他日,王問禪曰:“頗思蜀否?”禪曰:“此間樂,不思蜀。” 郤正聞之,求見禪曰:“王若後問,宜泣而答曰:‘先父墳墓遠在隴、蜀⑤,乃心西悲,無日不思。’”會王復問,對如前,王曰:“何乃似郤正語邪!”禪驚視曰:“誠如尊命。”左右皆笑。

  樂不思蜀文言文註釋:

  ①司馬文王:指司馬昭。

  ②禪:指蜀王劉禪,劉備之子。

  ③蜀技:四川的歌舞。

  ④郤正:劉禪舊臣,與劉禪一起被遷送到洛陽。

  ⑤隴、蜀:都指四川。

  樂不思蜀文言文譯文:

  司馬文王同劉禪一起歡宴,特地為劉禪演唱劉禪故國蜀地的樂音舞蹈,在旁的人們都為劉禪的亡國感到悲傷,而劉禪卻歡樂嬉笑,無動於衷。司馬昭看見這種情形就對賈充說:“想不到劉禪竟糊塗到了這種地步,即使諸葛亮活到這時,也幫助不了這個昏庸的君主,何況是姜維呢!”

  賈充說:“他要是不這樣昏庸,殿下您又怎麼能吞併他呢。”

  又另一天,司馬文王問劉禪:“你很思念蜀國嗎?”劉禪說:“這裡很快樂,我不思念蜀國。”知道了這事,隨侍劉禪的郤正就指點他說:“如果司馬昭再問起時,你應哭泣著回說:‘先人的墳墓都葬在蜀地,我是天天都在惦念著。’”等到後來司馬昭再次問他時,劉禪便照著郤正教他的話回答,說完並閉上眼睛,想裝出要哭的樣子。司馬昭於是說:“為何你剛才所說的話,像是郤正的語氣呢?”劉禪聽了大驚,睜眼望著司馬昭說:“您的話確實沒有錯。”左右的人都笑了。

  樂不思蜀的主人公

  樂不思蜀的主人公是蜀國後主劉禪。三國時期,劉備佔據蜀地,建立蜀國。他死後,兒子劉禪***小名阿斗***繼位。劉禪昏庸無能,在那些有才能的大臣死後,公元263年,蜀國就被魏所滅。劉禪投降後,魏帝曹奐封他一個食俸祿無實權的“安樂公”稱號,子孫和大臣封為諸侯的有五十人。司馬昭和劉禪一起歡宴,特地為劉禪演唱劉禪故國蜀地的樂音舞蹈,在旁的人們都為劉禪的亡國感到悲傷,但劉禪卻歡樂嬉笑,無動於衷。司馬昭看見這種情形就對賈充說:“人的無情,竟到了這種地步,即使讓諸葛亮在世,也不能輔佐他長久安全無事,何況是姜維呢!”

  又一天,司馬昭問劉禪:“你很思念蜀國嗎?”劉禪說:“這裡很快樂,我不思念蜀國。”,郤正知道了這事就對他說:“如果晉王再問起時,你應哭泣著回說:‘先人的墳墓都葬在蜀地,於是心向著西面而悲傷。沒有一天不思念呀。'就閉上眼睛”適逢司馬昭再次問他時,劉禪便照著郤正教他的話回答,說完並閉上眼睛,想裝出要哭的樣子。司馬昭於是說:“為何你剛才所說的話,像是郤正的語氣呢?”劉禪聽了大驚,睜眼望著司馬昭說:“您的話確實沒有錯。”左右的人都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