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政刺韓傀的故事

  聶政***?~公元前397年***是戰國時期著名的四大刺客之一,戰國時期軹邑深進裡***今濟源軹城南***人,韓國大臣嚴仲子與他結交,聶政決心報答他。後來聶政孤身一人去刺殺韓國國相俠累,替嚴仲子報仇。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

  事件經過

  1.聶政是戰國時期軹縣深井裡人,年青俠義, 因除害殺人,為了躲避 仇家,和母親、姐姐逃往齊國***今 山東境***,以屠宰為業。

  2.當時,韓國大臣嚴仲子與國相俠累***名傀***廷爭結下仇怨,嚴仲子怕被殺害,只好逃走了。

  3.嚴仲子四處遊訪俠士,希望找到能替他向俠累報仇的人。

  4.到了齊國,聽說聶政是個勇士,嚴仲子便常常登門拜訪他,還備辦酒席款待他。

  5.酒到酣暢時,嚴仲子親自為聶政的老母敬酒,並用黃金百鎰為賀禮祝她長壽,求其為已報仇。

  6.聶政明白嚴仲子的意思,執意不收禮物。他說:“我 屈身在市場上做了屠夫,就是為了奉養老母,母親在世,我不敢以死報答別人。”

  7.後來,聶政的母親去世了,聶政守孝三年後,憶及嚴仲子知遇之恩,認為是報答他的時候了。”

  8.於是,聶政登門回訪嚴仲子,謝絕了嚴仲子給他派的助手,孤身一人前往韓國朝都陽翟***今 禹州***刺殺俠累。

  9.聶政到了韓國 都城,找機會進了相國府。俠累坐在堂上,周圍有很多***荷戟的護衛。聶政大喝一聲,挺劍便刺。

  10.護衛大亂,上前來保護俠累,聶政威武神勇,擊殺了幾十人,但最終寡不敵眾倒下來。

  11.聶政怕死後連累自己的姐姐,就毀壞面容、挖出眼睛、剖開肚皮,壯烈赴死。

  12.其姊在韓市尋到弟屍,伏屍痛哭,後撞死在聶政屍前。《史記》、《戰國策》皆有傳記之。

  韓傀作韓國的國相,嚴遂也受到韓哀侯的器重,因此兩人相互忌恨。嚴遂敢於公正地發表議論,曾直言不諱地指責韓傀的過失。韓傀因此在韓廷上怒斥嚴遂,嚴遂氣得拔劍直刺韓傀,幸而有人阻止才得以排解。此後,嚴遂擔心韓傀報復,就逃出韓國,遊歷國外,四處尋找可以向韓傀報仇的人。嚴遂來到齊國,有人對他說:“軹地深井裡的聶政,是個勇敢的俠士,因為躲避仇人才混跡在屠戶中間。”嚴遂就和聶政暗中交往,以深情厚誼相待。

  聶政問嚴遂:“您想讓我幹什麼呢?”嚴遂說:“我為您效勞的時間還不長,我們的交情還這樣薄,怎麼敢對您有所求呢?”於是,嚴遂就備辦了酒席向聶政母親敬酒,又拿出百鎰黃金,為聶政母親祝壽。聶政大為震驚,越發奇怪他何以厚禮相待,就堅決辭謝嚴遂的贈金,但嚴遂堅決要送。聶政就推辭說:“我家有老母,生活貧寒,只得離鄉背井,做個殺狗的屠夫,現在我能夠早晚買些甜美香軟的食物來奉養母親,母親的供養已經齊備了,就不敢再接受您的賞賜。”嚴遂避開周圍的人,告訴聶政:“我有仇要報,曾遊訪過很多諸侯國。我來到齊國,聽說您很講義氣,所以特地送上百金,只是想作為老夫人粗茶淡飯的費用罷了,同時也讓您感到高興,哪裡敢有什麼請求呢?”聶政說:“我所以降低志向,辱沒身份,隱居於市井之中,只是為了奉養老母。只要老母還活著,我的生命就不敢輕易託付給別人。”嚴遂堅持讓聶政收下贈金,聶政始終不肯接受。然而嚴遂還是盡了賓主之禮才離開。

  過了很久,聶政的母親去世了,聶政守孝期滿,脫去喪服,感嘆地說:“唉!我不過是市井平民,動刀殺狗的屠夫,而嚴遂卻是諸侯的卿相。他不遠千里,屈駕前來與我結交,我對他太薄情了,沒有做出什麼可以和他待我相稱的事情來,而他卻拿百金為我母親祝壽,我雖然沒有接受,但這表明他很賞識我聶政啊。賢德的人因為心中的激憤而來親近窮鄉僻壤的人,我怎麼能夠默然不動呢?再說以前他邀請我,我因母親還健在,就拒絕了他。如今母親已享盡天年,我要去為賞識我的人效力了!”

  於是聶政往西到了濮陽,見到嚴遂時說:“以前之所以沒有答應您,只是因為母親還在,如今老母不幸謝世。請問您想報仇的人是誰?”嚴遂將情況一一地告訴聶政:“我的仇人是韓國國相韓傀,他又是韓哀侯的叔父。家族很大,守衛設定嚴密,我曾派人刺殺他,始終沒能成功。如今兄弟幸而沒有丟下我,讓我為你多準備些車馬和壯士作為你的助手。”聶政說:“韓國和衛國相隔不遠,如今去刺殺韓國的相國,他又是韓侯至親,這種情況下勢必不能多帶人去。人多了不能不出差錯,出了差錯就難免會洩露機密,洩露了機密就會使韓國上下與你為敵,那豈不是太危險了嗎?”於是聶政謝絕了車馬和隨從,隻身一人到了韓國。   正好韓國在東孟舉行盛會,韓侯和相國都在那裡,他們身邊守衛眾多。聶政直衝上臺階刺殺韓傀,韓傀邊逃邊抱住韓哀侯。聶政再刺韓傀,同時也刺中韓哀侯,左右的人一片混亂。聶政大吼一聲衝上去,殺死了幾十人,隨後自己用劍劃破臉皮,挖出眼珠,又割腹挑腸,就此死去。

  韓國把聶政的屍體擺在街市上,以千金懸購他的姓名。過了很久也沒人知道他究竟是誰。聶政的姐姐聽說這事後,說道:“我弟弟非常賢能,我不能因為吝惜自己的性命,而埋沒弟弟的名聲,埋沒聲名,這也不是弟弟的本意。”於是她去了韓國,看著屍體說:“英勇啊!浩氣壯烈!你的行為勝過孟賁、夏育,高過了成荊!如今死了卻沒有留下姓名,父母已不在人世,又沒有其他兄弟,你這樣做都是為了不牽連我啊。因為吝惜我的生命而不顯揚你的名聲,我不忍心這樣做!”於是就抱住屍體痛哭道:“這是我弟弟軹邑深井裡的聶政啊!”說完便在聶政的屍體旁自殺而死。三晉、楚、齊、衛等國的人聽說這件事,都讚歎道:“不單聶政勇敢,就是她姐姐也是個剛烈的女子!”聶政之所以名垂後世,就是因為她姐姐不怕剁成肉醬以顯揚他的名聲!

  評價

  戰國遊俠的故事讓人蕩氣迴腸、感慨萬千。戰國時代的古人,其性情和價值觀與今人有著很多不同,最根本的,是在人生價值的判斷標準上與今人不同,他們看重人的精神價值、看重名譽氣節、大道教義。士為知己者死,為朋友道義甘願獻身,“豹死留皮,人死留名”,為自己美好的名譽甘願以自己的生命為代價換得。其實人之為人,人之異與其它生物,就在於他有精神。精神價值完全超過物質上的滿足。只可惜現代社會越來越重視物質標準,將人生的意義與物質財富聯絡起來,如此的人生觀與古人相比真有點自慚形穢。還是《菜根談》上說得好:“事業文章,隨身銷燬,而精神萬古如新;功名富貴,逐世轉移,而氣節千載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