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術對人的養生作用有哪些

  中國自古以來就很重視養生,而武術又是中國的一大亮點,將養生與武術結合在一起,練習武術也有一定的養生作用。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武術的養生作用有哪些,希望你們喜歡。

  武術的養生作用一:武當道教的回春功

  具有很好的養生功效,經常練習能使人氣血通暢,精神狀態好轉,調理人體內分泌功能,可以延緩人體的衰老,使人恢復青春的活力。首先,回春功的腹式呼吸可以吐故納新,使人體氣血經絡通暢。第二,回春功可以舒筋活絡,調節內分泌機能,改善性荷爾蒙的分泌。第三,回春功可以協調臟腑,健脾和胃。第四,回春功可以怡性養神,醒腦明目。

  武術的養生作用二:武當太乙五行拳

  在行拳時要求“以胯帶腰,腰隨胯轉”,“陰陽合太極,圓融顯自然”,“升降開合,意注丹田”,強調胯關節的旋轉作用,旋轉大轉子,以大轉子為點,左右劃太極。習練太乙五行拳,盆腔行太極,以大轉子為連線,在水平面劃N。要求腰胯帶動四肢,內勁節節貫通,導引經絡氣血通暢,主要就是增強對腎的保護作用。實際功效就是固腎,提高性腺系統功能,保持元氣的聚集,實現還精補腦、健體養生之功效。

  武術養生重視內煉精氣,導引形體,講究動靜結合、內外結合、煉養結合、形神結合,使武術由技擊之術的單一功能向養生之術、健身之術、修身之術演化,形成具有健身功能涵義的融技擊與養生為一體的活動,成為中國武術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武術練習肩臂的方法

  1、前壓肩

  兩腳開立,身體前俯、雙臂伸直,向前扶住與胯等高德物體,利用身體上下振動或持續性向下用力,其力作用於肩部,使肩關節伸展。或者面對肋木或一定高度的物體開步站立。兩手抓握肋木,上體前俯下振壓肩。

  兩臂、兩腿要伸直,力點集中於肩部。下振壓的振幅逐漸加大,力量逐漸加強。肩壓到極限時,靜止不動耗肩片刻。壓肩與耗肩交替練習。

  2、後壓肩

  雙手後伸,十指交叉,身體前俯,同時兩臂用力向後上方振動。也可由幫助練習者一手推腰,一手握住其雙手,幫助用力壓肩。還可採用耗壓法。

  3、臂繞環

  臂繞環是以肩為圓心,直臂在體側或體前沿立圓形路線掄動。分單臂繞環、雙臂繞環。其動作比較簡單,練習時,可以向逆時針、順時針方向繞動。雙臂交叉繞環較難,其動作是:雙手直臂上舉開始,在體側豎直平面內一手向前一手向後不停繞動。練習時保持手臂伸直。臂繞環時注意掄臂方向,保持手臂沿豎圓繞動。繞環時以腰的左右轉動帶動臂發力。

  4、吊肩

  兩腳並步站立,背部朝向橫槓***最好是肋木***,兩手反臂抓握橫槓。然後下蹲,兩臂拉直,或懸空吊起。兩手緊握橫槓,兩臂伸直,肩部放鬆。

  雙手反臂抓握橫槓,上體前傾拉肩,並上下轉動。屈膝下蹲,上體儘量直立,逐漸減少腳的支撐力,做向下吊肩動作。兩腳離地,做吊肩動作。

  5、轉肩

  兩腳開步站立,兩手握棍於體前,與肩同寬,然後上舉繞至體後,再從體後向上繞至體前。兩手握距要合適,轉動時兩臂伸直盡力上舉。建議大家先做徒手的壓肩、繞肩練習。開始握棍轉肩時兩手間距離可寬些,逐漸縮短距離。

  6、繞肩

  左弓步,右臂伸直向前或向後立繞,臂伸直,肩放鬆,繞環時,貼身走立圓。

  單臂繞環要力求動作連貫,勁力順達,肩關節充分放鬆,不必求快速。左右交替練習,注意協調發展。一定要放慢速度,肩部儘量放鬆,臂伸直,貼身立繞。

  7、兩臂前後繞環

  開步站立,兩臂伸直上舉與肩同寬,手心相對,左臂向前,向下、向後繞環。右臂向後、向下、向前同時繞環。兩臂伸直,肩關節放鬆,以腰帶臂繞立圓。

  此動作需要一定的協調性,初次練習要放慢動作,當兩臂反方向繞至體前、體後時應在一條水平線上,下落進應同時擦腿,上舉時手心相對。動作符合要求後再逐漸加快速度,左右交替做反方向的繞環練習。

  兩臂出現順方向轉動時,可向反方向連貫撥動另一手臂,協助其完成動作。繞臂不成立圓,要強調以腰帶臂,肘關節伸直,身上繞兩臂貼頭,向下繞兩手擦腿。

  8、僕步掄拍

  ①左弓步。右臂前伸與肩同高。左掌立於右肩前。

  ②上體右轉,右腿屈膝,左腿伸直,成右弓步。右臂向上、向右掄臂,左臂向左掄臂。

  ③上體繼續右轉,右臂向下、向後掄臂,左臂向上、向前掄臂。

  ④上體左轉,左腿屈膝全蹲,右腿伸直,成右僕步。右臂向上、向前、向下掄臂至右腿內側以掌心拍地。左臂向下、向左掄臂至左上方。

  慢掄臂練習,體會動作路線及以腰帶臂的要點。逐漸加快掄臂速度。左右交替掄臂練習。左右轉腰要充分,向上掄臂時,臂要貼近耳,向下掄臂時,臂要貼近腿。